大稻埕的茶產業於十九世紀中期依傍淡水港埠興起,吸引為數眾多的外商進駐,茶葉貿易除了造就繁榮的經濟之外,也帶來現代化的契機,使大稻埕成為西方人文思潮和藝術文化蓬勃盛行之地,進而帶動臺北的發展。由走讀臺灣總策展人李明璁於11月27日週日下午帶路的「茶訪大稻埕:記憶尋茶」,便沿著歷史街區回探大稻埕的茶金時光,本次活動更加入手語導覽並同步開啟線上直播,透過多元的知識傳播管道,擴大推廣臺灣歷史文化的影響力。
今年度最後一場走讀路徑,由策展人李明璁搭配手語老師,讓更多族群一起參與走讀。
大稻埕茶產業的興起
李明璁說明,臺灣的茶產業發展可概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轉運站時期,早期中國漢人移民將茶文化引入臺灣,但臺灣在此階段並未生產茶葉,主要提供貿易港埠,扮演轉運站的角色。第二階段種茶但不製茶,後來臺灣也試著種茶,但仍缺乏製茶技術,須將生茶送到中國福建加工精製再銷往海外。第三階段自產自製自銷的Formosa Tea,直到1860年代,洋行買辦商人李春生與外商John Dodd合作,從福建引入茶苗並種植於臺北郊山,再提供茶農製茶技術與資金,以大稻埕作為精製茶外銷的據點,在臺灣建立從生產、採收到精製都能自行運作的茶產業,第一批從大稻埕外銷紐約的茶葉即以「Formosa Tea」為名,就此開始大稻埕的茶葉貿易之路。
走讀首站「朝陽茶葉公園」的前身為大稻埕的曬茶、揀茶場,百年前臺灣第一批走入職場的女工便在此從事揀茶工作。雖然過去製茶的光景已被公園綠地取代,但經過公園街邊的百年老店「有記名茶」時,仍可聞到陣陣焙茶香氣,這也是大稻埕茶產業鼎盛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味道。
創立於1890年的有記名茶見證臺灣茶產業的三個階段,至今依舊在大稻埕飄香。
建築是茶金時代的縮影
19世紀下半臺灣茶進入外銷的黃金時期,全盛時期大稻埕聚集兩百多家茶行,繁華的景致反映在大稻埕的建築上,李明璁分享大稻埕街屋的觀察之道,可從立面的希臘柱、窗戶和山牆等元素判斷興建的年代、風格及屋主的財力,其中山牆裝飾更是身分地位的象徵。例如位於民生西路上的「新芳春茶行」,過去因經營茶葉貿易而富甲一方,大稻埕的茶金盛景即反映在其建築形制,不但有彰顯社經地位的富麗山牆,以及輝映時代流行的幾何線條立面元素,建築物本身更是三進、三開、三層樓格局,即大稻埕街屋之中的豪邸經典配置,空間縱深可從門前街道一路延伸至屋後街區,在此軸線上的每一進空間單位之間都設有通風採光的天井。
新芳春茶行棟融和中西特色,是臺北市少數被完整保存下來的住商混合洋樓。
新芳春茶行曾是大稻埕規模最大的茶行,現轉型為對外開放的茶葉博物館,從留存的廠房及機器即可一探過去的製茶工藝:先在「揀梗間」分開茶葉與茶梗,去蕪存菁;隨後於「風選間」以風力區分完整或破碎的茶葉,進行茶葉分級;接著將茶葉送往「焙籠間」,將茶葉鋪在竹製焙籠上,並置入磚造圓坑以炭火焙茶,這道工序也是茶葉風味的關鍵;最後將精製茶葉加以包裝,以船運銷售外地,換來大稻埕繁榮至極的茶金時代。
繁榮象徵-大稻埕名流豪邸巡禮
大稻埕長老教會即是臺灣茶葉之父李春生捐地興建。
位於甘州街轉角的「李春生舊宅」原為三層樓西式建築,而後增建成今日樣貌,由於李春生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更於1915年在自宅旁捐地建造「大稻埕臺灣長老教會禮拜堂」。由李春生出資闢築的貴德街曾是洋行和豪邸最密集的街道,但河景第一排的視野已被後來興建的公寓屏蔽,相較於熱鬧的迪化街商圈,隱身在大稻埕碼頭旁的貴德街有如暗巷,昔日茶商集聚品茗社交的盛況、洋行送往迎來的榮景,僅能從日治時代「錦記茶行」創辦人陳天來所擁的華美氣派宅邸去想像。陳天來故居的建築立面可以看到繁複的裝飾,甚至還用蓮霧做裝飾,增添南洋島國的特色。
走讀路線從大稻埕的外圍漸漸行至繁華的迪化街,不同時期的建築物在如繪卷般的街道上展開,這條街道又可分成南、北街,相較之下南街店屋更顯富裕氣派,又以「郭怡美商行」為豪邸代表,該商行過去經營海陸物產、砂糖、麵粉等物資批發生意,從精雕細琢的三層樓店屋建築看去,不難想見興旺一時的家業盛景。如今商行空間轉型為「郭怡美書店」,也是當下大稻埕街區新舊融合的佳例。
走讀最後回到永樂市場、南街郵局和霞海城隍廟一帶,李明璁也以自己在大稻埕經營的探照文化實驗室為例,分享在此工作生活的想法,大稻埕除了匯聚人潮與商家的主要街道之外,巷弄之間也有無數新創的、有趣的故事正在發生,與百年街區共創當代的活力。
走讀路徑:朝陽茶葉公園→有記名茶→波麗路西餐廳→新芳春茶行→江山樓舊址→李春生宅舊址&大稻埕長老教會→貴德街→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吳文秀故居→千秋街店屋(過去的茶葉加工店)→李春生紀念教堂→全祥茶莊精製廠→港仔溝舊址→永樂町郵便局(總結本次導覽)
Google map 路徑:https://goo.gl/maps/w1d3cifCLA3yPg9d9
走讀書單:《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我城故事:大稻埕街區生活書寫》、《異人茶跡4:茶迷大稻埕》、《聯合文學 2月號/2022 第448期—時人大稻埕》、《茶行的女兒》、《茶、糖、樟腦業與台灣社會經濟變遷》、《臺灣茶事》、《臺北城市散步 : 走過,不路過》、《紫色大稻埕》、《百年不退流行的臺北文青生活案內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