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金鐘主持黃仕傑 帶領親子走讀「植覺」

PanSci_96
・2022/11/02 ・209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相關標籤: 走讀臺灣 (10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讀臺灣經典路線親子場 「植覺對,就種了!」,9月18日由知名生態講師及兒少節目主持人,人稱熱血阿傑的作家黃仕傑,帶領大家一起在臺中市區尋找珍貴美麗的熱帶植物。這條路徑以中興大學為起點,並造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最後抵達晨熹社Asahikari繪本書店。讓父母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即使不必進入深山,也能透過閱讀與觀察,在日常生活環境裡培養敏銳的「植覺」。

往書店的路上,由小小走讀成員領軍。


中興大學的黑森林

中興大學校門前的興大路與學府路路口,車子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然而,一走進興大校門,沿途是綠色成蔭的街道, 眼前甚至還有一座森林。 其中校園內針葉林區,又被稱作「黑森林」。黑森林的栽種始於民國62至63年間,林內植有黑松、龍柏、扁柏、肯氏南洋衫、小葉南洋衫及大葉桃花心木等針葉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傑老師走到一顆五葉松前,手掌貼在樹皮上一片綠綠白白的斑塊,接著跟大家說這是「香菇和海帶」。原來這片「斑」是地衣苔癬,一種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因此他打趣地稱它是「香菇和海帶」。雖然看起來平凡,但它可是周遭環境空氣品質的指標!

接著他帶著大家走到另外一棵松樹前,這次樹幹上長了一圈綠色的植物,一眼望去像是樹身上長出來的鱗片。他向大家介紹,它叫做「抱樹石葦」,是蕨類的一種。

「問題來了,請問抱樹石葦是寄生還是附生在這棵樹上?」有些夥伴說是寄生,另一些說是附生。

阿傑老師說明,附生植物,只是依附著在寄主的表面上生活,沒有吸取寄主的養分;寄生植物則需要吸取養分,所以根會長到寄主的身體裡面。寄主死亡,它也會跟著死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塊保留完整的綠地是城市的一處綠洲。樹蔭不僅過濾強烈的日曬,也遮蔽暑氣,地面佈滿乾枯的松針、木片和落葉,散發出淡淡的香味,讓人可以不必進入深山,就能沉浸在充滿芬多精的環境裡休息、閱讀、散步和運動。黑森林中由木屑、木塊舖滿土地,成為甲蟲類幼蟲良好的棲地。

玻璃塔內的熱帶雨林

成立於1999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擁有臺灣最大的熱帶雨林溫室。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是由懸吊式鋼構玻璃帷幕所構成,地上高度31公尺,地下高度4.5公尺,直徑56公尺,外型類似一座高塔,是臺中市最具特色的地標建築之一。

熱帶雨林溫室,主要在模擬熱帶低地雨林的環境,在2500平方公尺的展示面積中栽植了500種左右的植物,展示雨林植物的多樣性。溫室參觀步道由上而下的動線設計,引導大家從平時難得的視角,觀看雨林高處的生態,再一路走進底部,沿途完整地體會一座雨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傑老師詳細解說蘭花的構造,吸引小朋友拍照記錄。

溫室裡豐富的植物樣本,加上阿傑老師生動的講解。大家學習到積水鳳梨和箭毒蛙與高處雨林生態的關係、鹿角蕨與它巨大的生長潛力、鳥巢蕨與它葉背上羽毛素描一般的孢子排列、龜背芋與它特化出「讓光」的存活策略、以及藉由蝴蝶蘭帶出蘭花「三萼片、兩花瓣、一唇瓣、一柱頭」的標準花型構造。一小段的距離便有許多值得講解的主題,他還特別推薦《雨林植物觀賞和栽培圖鑑》、《我的雨林花園》、《看不見的雨林》和《蘭的10個誘惑》等好書,讓我們進一步自行閱讀。

閱讀、走訪培養「植覺」

走讀的最後一站來到「晨熹社Asahikari繪本書店」。這間可愛、溫暖,「家」一般的小書店,離科博館植物園大約一公里,慢步十五分鐘就能走到。店內展示這次走讀書單,老闆也特別挑選出與植物相關的繪本,供小朋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讀會後講座,阿傑老師分享《植物日記簿》裡的一個故事—「每次在演講場合問起大王花,無論年紀大小的聽眾都會直接回答『好臭』,表現出彷彿聞到惡臭的表情,但問到誰真正在產地聞過大王花的味道時,現場幾乎沒人舉手,如果大家都沒有真正看過大王花,為什麼會知道是臭的呢?究其原因是被刻板印象與不夠嚴謹的資訊引導。小學時知道東南亞雨林有這種特別的植物,便打定主意,將來有機會一定要親自聞聞看,傳聞中的腐肉臭味到底有多臭!」

走讀最後竟然在書店辦起小小簽書會。


閱讀,成為親自走訪的動力。經由這次的走讀,也能發現透過留意和觀察,其實不必走遠,「植覺」在日常生活的環境裡就能培養。黃仕傑也有感而發地與家長們分享心得,他覺得能夠在孩子小時候,陪著他們一同閱讀、觀察和參加活動是很珍貴的事。因為,孩子一下子就會長大,有自己的朋友和生活圈,把握能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

走讀路徑:國立中興大學→科博館植物園→晨熹社Asahikari繪本書店

Google map路徑: https://goo.gl/maps/6PoH1xyv7TWqWmXr9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讀文本:《植物日記簿》、《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日常中的佛教典故、植物園與花草眾相》、《療癒之島:在60種森林香氣裡,聞見台灣的力量》、《好家在森林:森林住客大揭密》、《賞葉:葉知識百科&葉形圖鑑》、《小種子,快長大(蔬菜篇) 》、《我家附近的野花》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20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名人書單 作家 蔡珠兒
PanSci_96
・2023/03/08 ・126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相關標籤: 走讀臺灣 (107)

【走讀自由島,多元新世界】──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走讀,不一定用腳,耳目鼻舌,皆可穿越取徑,通往曼妙的多重時空。以下四本,是我最近在看,正好都與「走讀臺灣」有關的書。

* 《坐南朝海—島嶼回味集》by 謝式淵
(允晨文化,2023)
作者是懂吃識味的史學家,且常年田野踏查,這本累積七年的文集,寫台南和金、馬、澎等離島之味,有獨特的「南海觀點」,豐厚有料,觀照深入,寫法超越一般食記,讀來很過癮。

在各地的豬腳、肉圓、魚丸、菜粽、咖啡裡,有食味的精微眉角,也有宏觀的風土文化,作者以學養和感情之眼,近細遠寬,勾勒出整體脈絡,食味與人味都濃郁,牛肉湯和魚鮮那幾篇,尤其生猛可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二月剛出版的《Verse》雜誌第16期,主題是「新台灣之味」,放眼各地街頭,越、泰、馬、星、緬、港,逐漸成為台灣味的新日常,這些味道怎麼來的,有什麼菜,在哪裡,又是誰在吃,誰在煮?Verse的專題策畫和設計向來出色,這本更是收藏版,必買必看。
(好啦這也有點私心😜,因為我有湊了一腳,和兩位新世代的粵菜大廚對談。)

*《療癒之島:在60種森林香氣裡,聞見台灣的力量》by 楊智凱、溫佑君(商周出版,2021)
去年買來,愛不釋手,至今仍反覆翻讀,每次都有新收獲。森林學者楊智凱,和芳療專家溫佑君攜手帶路,走入八個部族的山林,細聞60種原生草木,以嗅覺暢遊台灣。

此書最特別的,是以部族來歸類植物,納入地理和人文史,還諸原住民的傳統脈絡。阿美族的山素英,噶瑪蘭族的大甲藺,達悟族的羅漢松⋯⋯除了漢族熟知的實用功能,還有更深遠的文化意義。例如台灣烏心石,我只知道能做砧板,花白而香,卻不知新竹尖石鄉的「霞喀羅」,就是烏心石的泰雅名。

還有,除了文字內容,種籽設計的插圖編排也極好,雅逸優美,讀來益智又悅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台灣的想像地理:中國殖民旅遊書寫與圖像1683-1895》,原著/鄧津華,翻譯/楊雅婷(臺大出版中心,2018)

這是在校史館看到的,美籍台裔學者鄧津華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2018年出中譯本。雖是學術書,但文筆流暢可讀,架構明晰,論點多元清新,又有不少圖像,其實挺好看。

此書的問題意識很引人:台灣明明是「海外番島」,不隸中國版圖,1684年才納入大清帝國,1887年成為中國行省,為何卻成為中國論述中,「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作者從清代的旅遊文學(例如郁永河的《裨海記遊》),以及圖像史料(例如地圖、番俗圖)入手,運用跨領域(性別、人類學、文化研究等)的多元論點,探索台灣意象的逐步轉變(從蠻荒惡地,成為富沃樂土),揭露文化認同的形塑過程,以及背後潛藏的知識(生產和建構)系統,抽絲剝繭,迭宕起伏,論述相當精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少有的台灣文史英文論著,作者的方法論也特別,文圖共冶,文本分析和圖像解讀交互使用,新穎活潑,更增可看性。

最後一定要說,楊雅婷的中譯太好了,通透曉暢,又雅馴自然,毫無西式腔或冗贅硬傷,行雲流水,純淨無痕,學術書能譯到這樣的境界,真令人讚嘆。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20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名人書單 作家 陳思宏
PanSci_96
・2023/02/27 ・265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相關標籤: 走讀臺灣 (10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讀自由島,多元新世界】──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今天2月27,我47歲生日。

我不慶祝生日,不收禮不派對不蛋糕。我家有九個小孩,永靖農家不注重生日,七個姊姊因為性別,從小不慶祝生日,我哥跟我殿後,爸媽溺愛,理應慶祝,但我其實根本沒什麼兒時生日記憶,大家都忙,根本沒餘裕慶祝生日。這生活慣性一路跟我到中年,就是覺得沒什麼特別的。

我幾個姊姊身分證上的生日根本是錯的。以前鄉下報戶口,時常延遲報,尤其姊姊並非父權社會寵愛的性別,女孩子報戶口不急,到了永靖鄉公所的戶籍單位有許多溝通上的狀況,最後變成姊姊們身分證上的生日都是錯的。取名也是,我媽不識字,去報戶口時常有溝通上的錯誤,我們全家都叫五姐「阿芬」,因為本來應該是「陳X芬」,但很明顯在窗口溝通就是出了一些誤會,結果我五姐有一個超級無敵特殊的名字:「陳令頒」。司「令」台「頒」獎,這是我小時候記五姐名字的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7歲還是不過生日,今天寫小說的工程暫停一下。既然我是寫作者,就來推廣閱讀吧。這篇貼文,希望大家去關注一下 文化部 主辦的 走讀臺灣 ,一起閱讀,一起做個老派奇怪的人。

老派奇怪,對,讀書一直是個老派奇怪的事。上世紀網路還沒佔領我們生活,求知求解,就是讀書,當時重慶南路塞滿書店,路上會看到有很多人讀書,但已經有呼喊了,說出版難做。我當時還未成為一個出版的作者,是個愛書的讀者,真的很愛讀書。當時有個短暫夏日戀曲,輔大某男,不知道發什麼神經跑來修羅基敏老師的歌劇概論,結果坐在我旁邊,偷偷跟我談了一場無人知曉的地下小戀愛,然後期中期末作業都是我幫他寫。氣,什麼鬼,為什麼我要幫他寫作業,而且還拿高分。我大學時代就是個早睡的人,晚上十點就準備要昏倒了,但他總是晚上十一點過後打電話來,說可不可以過來。那時候我的住處堆滿書,他很不能理解,有次我枕頭上一本吉本芭娜娜,他讀了幾頁說:「好無聊,你好奇怪,不要一直讀書,回到現實好不好?」

這世紀,網路徹底佔領我們的7/24,讀書變得更不重要。的確啊,為什麼要讀書,網路不是都有?

老派奇怪,但很魔幻。我好喜歡吉本芭娜娜,結果後來見到了譯者吳繼文,他還幫我那本已經永恆絕版的小說《態度》寫了序。我是一直這樣相信,閱讀會帶領我,開啟很多奇妙的宇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有幾個跟前男友重逢的奇妙故事。這個輔大某男,來了我某場的新書發表會。我沒認出他。戴口罩啊,就算前來簽名,怎麼認。但那眼神我就覺得哪裡看過。活動結束後,我趕著去台中火車站搭區間車,車上遇到了國中同學。下車後,我在台中高鐵站跟台鐵站接口那邊,周氏蝦捲前面,遇到了拔下口罩的輔大男。

47歲生日這天,我早上五點半起床,小說暫停一下,就來整理書櫃。「整理」是騙人,來過我家就知道,我就是亂。書不編排,亂堆亂放,每次要找一本書都找很久。新小說已經要收尾了,最後兩章結尾,今天不寫。我覺得生日這天要來翻一下我已經讀過的書,補充一下文字的能量。

今天「整理」(亂選啦)出來的書籍,放在瑜伽墊上,剛好都是跟「翻譯」相關的書籍。

列一下47歲生日這天重讀書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預知死亡紀事》,馬奎斯
小說結局怎麼寫?馬奎斯在這本小說裡示範了一個超華麗的死亡結局:「他甚至仔細地抖落黏在腸子上的泥土。」

2.李維菁的《人魚紀》,英文版。
好消息,這本書,賣出法文版了。(請見光磊臉書)

3.《大人的謊言生活》,Elena Ferrante,從不露面的神秘作者,好好看的小說。
可搭配Netflix影集。

4.《流動的饗宴》,我根本不用寫作者是誰,就算你不讀書,也一定知道這本書是誰寫的。
我一直覺得這本書很好「笑」,我認真說,我每次讀都很歡樂。尤其讀到最後海明威寫費茲傑羅跟他一起去餐廳的廁所,費茲傑羅把下面給海明威看,我就會笑出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 《修正》,Jonathan Franzen,宋瑛堂翻譯。
我快退伍的時候,在兵營裡讀完這本書的英文版。中文版晚了幾年出版,我立刻去買。這本真是我內心理想的美國小說。理想,完美。大家知不知道,作者會說德文?

6. 《離心旋轉》,Stephan Thome,宋淑明翻譯。
作者住台灣,寫德國,也寫台灣。
譯者是柏林老戰友。前幾天跟德國朋友Frank聊天,問到彼此最近讀什麼書,他說正在讀Thome的台灣小說《梅雨》。我說我認識Thome喔。Frank超羨慕,羨慕到快瘋了。他問我怎麼有辦法認識知名大作家。

7.《炒飯狙擊手》,張國立,下面德文精裝版,上面英文平裝版。
我就是愛搜集台灣作者的外文譯本。
這本節奏順暢,身邊的德國人都很喜歡。

8. 《荒人手記》,朱天文,德文平裝版
我猜這本現在應該很難買?
我這一輩的,誰沒有在當年時報百萬大獎揭曉那刻,衝去買這本書?而且會跟著《沈默之島》一起結帳。我們當年好喜歡辯論,喜歡荒人還是喜歡沈默?吵死了。好美的青春記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幾個相關連結:
走讀臺灣
https://www.facebook.com/worldbookdaytw
大人的謊言生活,Netflix義大利文影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jQwZyJ5tg
Franzen是1981年的Fulbright Student to Germany,他的德國回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xxyFR3NVk
我好喜歡他參與的延續信天翁的計畫,好精彩,拜託看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HKN6YwV9Mc
Stephan Thome談台灣,與《梅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mbzMV1mSAA
英文解說《荒人手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NRQhqOUYU

生日長文到此。一起繼續奇怪,我們來讀書。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20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名人書單 飲食生活作家 韓良憶
PanSci_96
・2023/02/23 ・765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相關標籤: 走讀臺灣 (10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讀自由島,多元新世界】──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連假期間,春寒料峭,正是讀本好書的好時光。
加上今天對個人而言,也算多少有點特別的日子,那就來響應 走讀臺灣 ,參加 #書單接力推薦活動 。
要分享的是近期看過且喜歡的四本書,作者皆為女性,展現女性的視角,風格和人生觀從不盡相同至大不同,可是,對我而言,都是好書。
排名不分先後,按閱讀次序,分別是:

《女英雄的旅程》by 莫琳.莫德克(Maureen Murdock) #心靈工坊
全書分為十章,透過神話、童話、心理分析個案和自身經驗等,敘述女英雄(heroine)尋訪陰性本質的內在之旅。首版於三十年前,然讀來一點不過時,誠然是經典作品。

《下廚找回自由》by 艾琳.法蘭奇(Erin French)#新經典文化
美國知名「秘境餐廳」(The Lost Kitchen) 創辦人兼主廚的自傳,回顧她自小時在父親餐館幫忙,後來藥物成癮、婚姻破碎,最後成為名廚,重新拾回的故事,真誠、勇敢,書寫充滿細節,描述食物時更令人食指大動,完全是我的「菜」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位置》by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皇冠文化
並不是因為作者得了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而看此書,而是在她得獎前看了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影《正發生》受到觸動,而對她感到興趣。這本書其實結合她80年代兩本著作《位置》和《一個女人》,追憶亡故的父母以及自己過往人生,文字乍看平舖直敘,筆調毫不激情,刻意保持一定的抽離和客觀,然而餘韻無窮,或者該說是後座力很強。

《早安,窗邊上的玫瑰》by 廖玉蕙 #九歌出版社
一直很喜歡玉蕙老師的散文。溫潤如玉,淡然中不時有深情;明亮爽快,幽默書寫日常生活。這本書,適合放在案前或床邊,有空時就讀上兩三篇。我前一陣子病痛時,便是如此,想起來就看一篇,作者對親友、家人以及日常生活的脈脈情意,撫慰了我。謝謝玉蕙姊!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20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