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黃石公園是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那裡從溫泉細菌到哺乳動物都值得我們細細觀察,更何況動物們還會跑到路邊來給我們看。
研究人員指出,懷孕的母麋鹿好像特別喜歡出現在路邊。結果進一步研究才發現,原來熊不願到馬路附近來,所以麋鹿把人造的公路當保護區啦!
Nature News: Moose use roads as a defence against bears [ 10/10/2007]
文章來源:30.6kj
美國黃石公園是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那裡從溫泉細菌到哺乳動物都值得我們細細觀察,更何況動物們還會跑到路邊來給我們看。
研究人員指出,懷孕的母麋鹿好像特別喜歡出現在路邊。結果進一步研究才發現,原來熊不願到馬路附近來,所以麋鹿把人造的公路當保護區啦!
Nature News: Moose use roads as a defence against bears [ 10/10/2007]
文章來源:30.6kj
夜路走多了,總匯三明治;公路開久了,總會遇麋鹿(咦?)。
好啦,在台灣不管開車開多久,你都不太可能會撞到麋鹿,但若是在北美、西伯利亞或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這些高緯度的國家,那實在蠻容易碰上突然衝出來的「麋鹿驚喜包」,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車禍慘劇。
在瑞典,平均每天會發生 13 起左右的麋鹿車禍事件,可說是道路安全的一大難題。
於是,為了防止車輛被破壞、為了守護行車的和平,瑞典道路管理局贊助了一項碩士論文研究,希望可以找出減少車禍損害的方法;為此,研究團隊做出了非常可愛的鹿鹿……然後努力撞爆它!
(話說這篇論文的研究對象是肩高可達 2 公尺的那種巨型麋鹿,不是那個拖著聖誕老公公的可愛馴鹿,想知道兩者的差異可以看這篇:「鹿茸」是誰的茸?」)
鹿鹿這麼可愛,怎麼可以撞鹿鹿?就算想要守護道路安全,我們也不能夠抓真麋鹿來測試對吧?於是乎,做出一隻既「真實」又「耐撞」的假麋鹿,變成了最重要的功課。
真正動手之前,首先要來蒐集一些背景資料。由於麋鹿本身的個體差異很大,要在野外觀察也較不容易,於是,本研究的作者 Magnus Gens 聯繫了科爾莫登野生動物園(Kolmården Zoo)和其中的獸醫,除了取得資料外,也近距離觀察了兩隻 3 歲左右、已馴化的麋鹿。
每年五月左右,當小麋鹿逐漸成熟、長到差不多一歲時,便會被麋鹿媽媽掃地出門。剛離開母親的小麋鹿們會有些懵懂、容易到處亂晃,也因此帶來交通事故的高峰時期。麋鹿雖然看起來笨重,但其實十分苗條,此外,當牠們被撞擊時,會呈現出「柔若無骨」的狀態,肩膀和骨盆的關節甚至可以用超乎想像的方式詭異地扭轉。而當牠們受到驚嚇或是卡在擋風玻璃上時,有時會劇烈掙扎,並對駕駛造成二度傷害。
資料收集完成後,就準備要來實行「造鹿大業」了!
首先呢,假鹿的材質可得十分講究,需要耐用、容易取得又接近真實數據,千挑萬選之下,Magnus Gens 決定採用由 Trelleborg Industri AB 所製造的一款又軟又韌,約為蕭氏硬度(Shore)40° 的橡膠「RF 19 Red」。
Magnus Gens 共用了 116 塊橡膠搭配鋼製零件,打造出了超強大的假麋鹿,雖然它的外表實在是不太像頭麋鹿,畢竟沒有毛也沒有頭,不過呢,它能很好地模擬真實麋鹿的組織密度和柔軟度,也解決了舊有模型太硬、太脆而導致撞擊測試失準的問題。
接下來,Magnus Gens 找來了三輛舊車來進行撞擊測試,分別是 Volvo 245 和兩輛 Saab 9-5。關於這撞擊的結果呢,只能說非常令人滿意!因為撞毀的車輛看起來跟真正的車禍車輛看起來有 87% 像,實在是可喜可賀啊!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有點好奇:到底為什麼要花這麼多力氣去做假麋鹿呢?
Magnus Gens 表示,研發這種好做、容易維護又耐用的假麋鹿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在各個車廠進行車輛安全測試時發揮巨大效用。假設車廠們能根據相同條件進行反覆測試,便能為潛在的買家提供有價值的比較數據。另一方面,如果消費者開始重視相關議題、要求車廠進行安全測試,便能帶來更多資金和支援,進而打造出更加安全的汽車。
所以說,假麋鹿真的是非常重要而且影響深遠的存在啊!難怪在多年後的今天,這個研究能成功拿下 2022 年搞笑諾貝爾中的「安全工程獎」,讓我們感謝假麋鹿們的努力!
另一方面,除了麋鹿之外,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都苦於大型野生動物所造成的相關車禍;在澳洲有袋鼠,在非洲有駱駝,因此,相關需求始終存在。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更多人開始研發假袋鼠、假駱駝呢?那想必又將會是一場有趣又有意義的奮鬥吧!
http://www.diva-portal.org/smash/get/diva2:673368/FULLTEXT01.pdf
一年一度、讓你廢到笑出來的搞笑諾貝爾獎,今年在美東時間 9 月 15 日下午 6 點準時直播。(為了不讓 Covid-19 有任何肆虐的機會,今年依舊為線上舉行。)
遵循著今年的主題「知識」,這次 10 項獲獎的研究都將讓你笑著笑著,回過神想想才發現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現在就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的得獎快訊,並一起期待後續的個別研究報導吧~
在相親場合,如果兩個陌生人初次見面時,受到彼此吸引,他們的心率和皮膚電導就會同步。研究團隊發現,比起追蹤眼神接觸和表情變化,追蹤心率和皮膚電導等無法自主調節的生理活動,才是最好的方法。
每次都看不懂法律文件在說什麼嗎?你並不孤單!全世界的人都在納悶這個問題。
研究團隊分析法律文件之所以難以閱讀、理解的原因,發現其中頻繁出現的法律用語都是平常不會接觸到的專有名詞,而雙重否定、被動語句和冗長的敘述,都會造成工作記憶不堪負荷,即使是有閱讀習慣的人,也都沒有辦法順利讀懂。
研究也建議法律文件應修正這些問題(特別是長句),或許可以提升整個社會的利益。
有一種 Ananteris 屬的蠍子,遇到危險時就會斷掉佔據 25% 體重的尾部,以及消化道末端,包括肛門,而且斷掉的部分都不會再生。沒有了肛門就無法排泄,便便累積在體內幾個月後,甚至會因此死去。
好消息是,斷尾不影響他們的活動能力,他們可以善用這幾個月尋找配偶、繁殖下一代。
在接受卵巢癌化療時,其副作用包含了「口腔黏膜發炎」的症狀,一般來說,會藉由「冰凍療法」來緩解口腔黏膜發炎,讓成年人在嘴巴裡含冰塊,不過,在對兒童施行「冰凍療法」時,卻是給他們吃冰淇淋!
這不公平的現象啟發了這次醫學獎的研究,Marcin Jasiński 等人的研究致力於發掘成年人吃冰淇淋緩解發炎的合理原因,為成年患者在痛苦中尋找一絲希望。
音量旋鈕的直徑大小,會影響你用幾根手指頭去轉旋鈕,你甚至不需要研究,就能知道太大會握不住,但研究者認為,應該要確切理解旋鈕直徑大小與手指數量之間的關聯性,因此有了這次工程學獎的研究。
下圖是研究的總結圖(異常精美),研究者以拇指位置(1M黑線)作為基準,把其他四根手指頭平均位置畫成黑線曲線,並把手指可能出現的區域(標準差範圍)以白色區塊表示。
此外,針對不同大小的旋鈕用了幾根手指頭,也可以直接在圖上看到,例如代表食指的 2M 黑線是從第一個圓開始,但中指的 3M 黑線卻從第二個圓開始。
如果需要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旋鈕,這篇研究非常有參考價值,但是應該沒人會因為轉旋鈕而手指痛吧……
Peter de Smet 和 Nicholas Hellmuth 從古馬雅的陶器上發現許多灌腸的場景(?!),他們認為這些畫面很好的證明「灌腸」是古馬雅儀式中的一環。但馬雅人這邊灌的不是普通的水,從一些畫面的描繪中可以發現,他們灌的是酒~精~。(情況從難以置信,變成難以理解……)馬雅人可能利用直腸吸收的作用,加強喝醉的效果。這項新的發現,推翻了過去對於馬雅人儀式的認知。
除了酒精之外,菸草、睡蓮等植物所做的藥水,也是他們想灌進直腸的可能選擇。雖然現在學者們還不太明白,將睡蓮灌進去的作用是什麼……。
「生物特殊的行為,背後通常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如果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小鴨子們在游泳時,可不只是跟在母鴨身後,而是以整齊的隊列前進著。就像是自行車競賽中,隊伍的第一位選手負責破風,讓後方選手受到的風阻較小。
原文研究:
八卦,是指說人閒話的行為,一個好的八卦,往往都是真假參半的內容。研究者深諳此道,建立模型來實驗。結果顯示,在不清楚消息來源是否真實的情況下,要說實話還是謊話,取決於你和對方的關係。
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要討好對方,你就會說實話,讓對方跟你站在同一條陣線上。
(這種情況,我們好像在生活中多少都遇過……)
Pluchino、Biondo 和 Rapisarda 從數學上解釋了為什麼成功往往不屬於最有才華的人,而是屬於最幸運的人。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人類的才智呈現常態分布,而財富分配則是遵循 80/20法則,也就是 80% 的財富集中在 20% 的人身上,所以最聰明、最有才華的人,不一定就是最成功、最有錢的那些人,一切都是運氣!
註:這是 Pluchino 和 Rapisarda 獲得的第二個搞笑諾貝爾獎。他們曾經用數學證明,如果組織隨機提拔人員,就能變得更有效率,拿下了 2010 年搞笑諾貝爾管理獎。
日本琦玉一間餐廳推出新菜單「被撞死的鹿肉沙西米」,在台灣的我們看到可能會滿頭問號,但在某些地區時常會有大型野生動物與汽車相撞的事件,尤其是在有多種麋鹿出沒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麋鹿與車子之間的車禍問題急待解決。
為此,研究人員在參觀了動物園、諮詢獸醫與解剖麋鹿等仔細調查後,用橡膠板與鋼製零件製作一隻假的麋鹿,並用三輛淘汰掉的舊車進行各種碰撞測試。透過假鹿的英勇犧牲,藉此收集到與真鹿碰撞相似的結果。在未來相關的安全防護上,提供了重要數據。
當然,在收集到完整的資料之前,假鹿的未來還有更多的「車禍」等著它……。
1、紅鹿(Cervus canadensis),屬於鹿亞科(Cervinae),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皆有分布,於中緯度溫帶森林和草原活動。為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鹿種,總共有28種亞種,部分亞種瀕臨滅絕。毛色偏紅,角大有分支,掌狀角不明顯,雄鹿喉下有深棕色鬃毛。只要google此鹿一定都會有此種雄鹿仰天長嘯的畫面(來聽聽牠的聲音),繁殖季節時特別明顯。此種鹿亦為各大民族主要的打獵對象。
易混淆的是,此鹿(Red deer)在北美洲英文也叫牠Elk(見3)或是Wapiti。(所以google “elk” 出來多為紅鹿,反而麋鹿較少)ps. 部分科學家認為分布在北美洲的紅鹿(馬鹿)為獨立種,因此學名命名為C. canadensis,與原先歐亞大陸的紅鹿為C. elaphus分開。
2、馴鹿(Rangifer tarandus),屬於美洲鹿亞科(Odocoileinae) ,在北美洲、歐亞大陸和格陵蘭皆有分布,但分布緯度為最北邊的鹿,因此常常可以看到馴鹿背後是白雪紛飛的照片。角型粗圓,分支叉狀,末端掌狀較明顯像銀杏葉子一樣。體色和喉下鬃毛為淡棕色,臉部和四肢毛色較深偏黑。為北極地區民族重要的經濟血脈。
牠就是聖誕節負責拉雪橇的鹿,喬巴(トナカイ)是吃下人人果實的馴鹿!英文為Reindeer,在北美洲又叫Caribou。中文海賊王動畫的翻譯有誤,不是麋鹿哦!有趣的是,牠們是鹿科家族中唯一雌雄兩種性別皆有角(雌鹿亦有鹿茸)的物種。
3、麋鹿(Alces alces),同樣屬於美洲鹿亞科(Odocoileinae), 分布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和歐亞大陸,分布緯度介於紅鹿(南)和馴鹿(北)之間。為體型最大型的鹿,肩高可達2公尺!由於體型高大,在加拿大部分地區造成不少人鹿衝突。吻端鈍圓,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雄性鹿角有非常明顯的掌狀分支,就像手套一樣呢!在俄羅斯和北美的公路上,常有許多不幸車與鹿高速撞擊的影片,造成不少不便和傷亡。
易混淆的是,麋鹿(又叫駝鹿)的英文在歐洲是Elk(北美洲稱馬鹿亦為Elk),在北美洲稱為Moose,牠就是happy tree friends中那隻傻傻的藍色鹿哦。
4、四不像(Elaphurus davidianus),屬於鹿亞科(Cervinae),為中國珍稀動物之一。曾經廣泛分布於中國,善游泳,寬大的蹄助於牠們在沼則地覓食,不幸在19世紀末(清朝末年)由於大量人類獵捕而於野外滅絕。時隔近百年後,1980年代才從英國政府過去向滿清購入的四不像繁殖圈養族群中,陸續引進共79隻個體進行復育和野放,但至今仍只有不到2000隻野生的四不像棲息於中國幾個保護區中,依然是瀕危物種之一。為何會叫做四不像呢?普遍人認為牠們「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牠們的臉和蹄有點像牛,只有角像鹿,尾巴長且公鹿的叉角會「向後」與其他鹿種不同。四不像的學名為紀念第一位描述此種鹿的人,英文俗名為大衛神父鹿 Père David’s deer。
易混淆的是,我們叫做四不像,但是在中國他們稱呼為「麋鹿」! 所以又會跟(1)和(3)搞亂了。
總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