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鰲鼓溼地紅冠水雞理羽舉翅曬太陽

賴鵬智
・2012/07/03 ・199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388 ・三年級

一隻紅冠水雞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水域一塊枯木上理羽,並不時高舉翅膀曬溫暖的陽光,模樣真可愛。

紅冠水雞是台灣普遍的留鳥,在台灣內陸各種大面積靜水域都有可能看見,走路時尾羽不斷翹動。腳趾長,趾間無蹼,卻善於游泳。

英文名:Common Moorhen

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ves 鳥綱

Order Gruiformes 鶴形目

Family Rallidae 秧雞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enus Gallinula 黑水雞屬

Gallinula chloropus chloropus (Linnaeus, 1758) 紅冠水雞(紅骨頂;黑水雞)

原文發表於賴鵬智的野FUN特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賴鵬智
45 篇文章 ・ 0 位粉絲
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人與 AI 的關係是什麼?走進「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透過藝術創作尋找解答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0/24 ・317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與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合作。 

AI 有可能造成人們失業嗎?還是 AI 會成為個人專屬的超級助理?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AI 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成為社會大眾目前最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究竟,AI 會成為人類的取代者或是協作者?決定關鍵就在於人們對 AI 的了解和運用能力,唯有人們清楚了解如何使用 AI,才能化 AI 為助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有鑑於此,目前正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展出的「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特別將展覽主題定調為奇異點(Singularity),透過多重視角探討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共生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LAB 策展人吳達坤進一步說明,本次展覽規劃了 4 大章節,共集結來自 9 個國家 23 組藝術家團隊的 26 件作品,帶領觀眾從了解 AI 發展歷史開始,到欣賞各種結合科技的藝術創作,再到與藝術一同探索 AI 未來發展,希望觀眾能從中感受科技如何重塑藝術的創造範式,進而更清楚未來該如何與科技共生與共創。

從歷史看未來:AI 技術發展的 3 個高峰

其中,展覽第一章「流動的錨點」邀請了自牧文化 2 名研究者李佳霖和蔡侑霖,從軟體與演算法發展、硬體發展與世界史、文化與藝術三條軸線,平行梳理 AI 技術發展過程。

圖一、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慧」一詞

藉由李佳霖和蔡侑霖長達近半年的調查研究,觀眾對 AI 發展有了清楚的輪廓。自 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詞,並明確定出 AI 的任務,例如: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路、計算學理論、隨機性與創造性等,就開啟了全球 AI 研究浪潮,至今將近 70 年的過程間,共迎來三波發展高峰。

第一波技術爆發期確立了自然語言與機器語言的轉換機制,科學家將任務文字化、建立推理規則,再換成機器語言讓機器執行,然而受到演算法及硬體資源限制,使得 AI 只能解決小問題,也因此進入了第一次發展寒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二、1957-1970 年迎來 AI 第一次爆發

之後隨著專家系統的興起,讓 AI 突破技術瓶頸,進入第二次發展高峰期。專家系統是由邏輯推理系統、資料庫、操作介面三者共載而成,由於部份應用領域的邏輯推理方式是相似的,因此只要搭載不同資料庫,就能解決各種問題,克服過去規則設定無窮盡的挑戰。此外,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等技術也在同一時期誕生,雖然是 AI 技術上的一大創新突破,但最終同樣受到硬體限制、技術成熟度等因素影響,導致 AI 再次進入發展寒冬。

走出第二次寒冬的關鍵在於,IBM 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戰勝了西洋棋世界冠軍 Garry Kasparov,加上美國學者 Geoffrey Hinton 推出了新的類神經網路算法,並使用 GPU 進行模型訓練,不只奠定了 NVIDIA 在 AI 中的地位, 自此之後的 AI 研究也大多聚焦在類神經網路上,不斷的追求創新和突破。

圖三、1980 年專家系統的興起,進入第二次高峰

從現在看未來:AI 不僅是工具,也是創作者

隨著時間軸繼續向前推進,如今的 AI 技術不僅深植於類神經網路應用中,更在藝術、創意和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而「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第二章「創造力的轉變」及第三章「創作者的洞見」,便邀請各國藝術家展出運用 AI 與科技的作品。

圖四、2010 年發展至今,高性能電腦與大數據助力讓 AI 技術應用更強

例如,超現代映畫展出的作品《無限共作 3.0》,乃是由來自創意科技、建築師、動畫與互動媒體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運用 AI 和新科技共同創作的作品。「人們來到此展區,就像走進一間新科技的實驗室,」吳達坤形容,觀眾在此不僅是被動的觀察者,更是主動的參與者,可以親身感受創作方式的轉移,以及 AI 如何幫助藝術家創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五、「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展出現場,圖為超現代映畫的作品《無限共作3.0》。圖/C-LAB 提供

而第四章「未完的篇章」則邀請觀眾一起思考未來與 AI 共生的方式。臺灣新媒體創作團隊貳進 2ENTER 展出的作品《虛擬尋根-臺灣》,將 AI 人物化,採用與 AI 對話記錄的方法,探討網路發展的歷史和哲學,並專注於臺灣和全球兩個場景。又如國際非營利創作組織戰略技術展出的作品《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則是一套協助青少年數位排毒、數位識毒的方法論,使其更清楚在面對網路資訊時,該如何識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更自信地穿梭在數位世界裡。

透過歷史解析引起共鳴

在「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規劃的 4 大章節裡,第一章回顧 AI 發展史的內容設計,可說是臺灣近年來科技或 AI 相關展覽的一大創舉。

過去,這些展覽多半以藝術家的創作為展出重點,很少看到結合 AI 發展歷程、大眾文明演變及流行文化三大領域的展出內容,但李佳霖和蔡侑霖從大量資料中篩選出重點內容並儘可能完整呈現,讓「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觀眾可以清楚 AI 技術於不同階段的演進變化,及各發展階段背後的全球政治經濟與文化狀態,才能在接下來欣賞展區其他藝術創作時有更多共鳴。

圖六、「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分成四個章節探究 AI 人工智慧時代的演變與社會議題,圖為第一章「流動的錨點」由自牧文化整理 AI 發展歷程的年表。圖/C-LAB 提供

「畢竟展區空間有限,而科技發展史的資訊量又很龐大,在評估哪些事件適合放入展區時,我們常常在心中上演拉鋸戰,」李佳霖笑著分享進行史料研究時的心路歷程。除了從技術的重要性及代表性去評估應該呈現哪些事件,還要兼顧詞條不能太長、資料量不能太多、確保內容正確性及讓觀眾有感等原則,「不過,歷史事件與展覽主題的關聯性,還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蔡侑霖補充指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實驗室(DeepMind)開發出的 AI 軟體「AlphaFold」,可以準確預測蛋白質的 3D 立體結構,解決科學家長達 50 年都無法突破的難題,雖然是製藥或疾病學領域相當大的技術突破,但因為與本次展覽主題的關聯性較低,故最終沒有列入此次展出內容中。

除了內容篩選外,在呈現方式上,2位研究者也儘量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呈現某些較為深奧難懂的技術內容,蔡侑霖舉例說明,像某些比較艱深的 AI 概念,便改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為此上網搜尋很多與 AI 相關的影片或圖解內容,從中找尋靈感,最後製作成簡單易懂的動畫,希望幫助觀眾輕鬆快速的理解新科技。

吳達坤最後指出,「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除了展出藝術創作,也跟上國際展會發展趨勢,於展覽期間規劃共 10 幾場不同形式的活動,包括藝術家座談、講座、工作坊及專家導覽,例如:由策展人與專家進行現場導覽、邀請臺灣 AI 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以「人工智慧與未來藝術」為題舉辦講座,希望透過帶狀活動創造更多話題,也讓展覽效益不斷發酵,讓更多觀眾都能前來體驗由 AI 驅動的未來創新世界,展望 AI 在藝術與生活中的無限潛力。

展覽資訊:「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2024 Future Media FEST-Singularity 
展期 ▎2024.10.04 ( Fri. ) – 12.15 ( Sun. ) 週二至週日12:00-19:00,週一休館
地點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圖書館展演空間、北草坪、聯合餐廳展演空間、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指導單位 ▎文化部
主辦單位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0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鰲鼓濕地黑腹浮鷗轟炸機秀
賴鵬智
・2012/07/12 ・460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479 ・五年級

2012年6月6日清晨5點,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還在昏沈朦朧中,但非一片靜謐,除了外海的漁筏引擎聲外,還有群鳥覓食嘰嘰喳喳與搶奪爭吵的鳴叫聲,應該是鰲鼓濕地整天最熱鬧繽紛與最具生命張力的時刻。而目前這時節最精彩的場面則屬黑腹浮鷗在濕地水域上空一隻隻像轟炸機投彈般,定點振翅看準後倒頭一栽就急速往水面衝去,然後又立刻飛起,有趣又壯觀。

黑腹浮鷗(黑腹燕鷗)在台灣是普遍的冬候鳥及過境鳥,在秋冬非繁殖季時,胸腹羽色為白,而現在六月了,繁殖季節的胸部是灰黑色,腹部則是黑色,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英文名:Whiskered Ter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ves 鳥綱

Order Ciconiiformes 鸛形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amily Laridae 鷗科

Genus Chlidonias 浮鷗屬

Chlidonias hybrida hybrida (Pallas, 1811) 黑腹浮鷗(黑腹燕鷗)

除了現場用望遠鏡辨識外,也擷取影片鏡頭來確認是否為黑腹浮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文發表於賴鵬智的野FUN特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鰲鼓溼地長腳鷸撿巢材及孵蛋
賴鵬智
・2012/07/04 ・140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05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2年4月30日,我們團隊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進行生態旅遊資源調查時(生態旅遊資源調查不同於一般生態資源之普查),看到至少10巢長腳鷸正在孵蛋,有時公鳥有時母鳥坐巢。坐巢者除了孵蛋外,並沒有閒著,還不斷撿拾巢邊小石塊、枯枝腐葉等修補、強化鳥巢。而另一隻親鳥也很忙,乍看好像無厘頭走來走去撿拾東西亂甩,再看好像都甩向鳥巢的方向,但有點距離;耐心再看,牠會回頭繼續撿拾拋近鳥巢,最後牠或坐巢的親鳥就能就近撿拾巢材加以利用,真是聰明、可愛!

雖然許多鳥巢距離路邊不到10公尺,但因有水域隔離,且這區域少有人來人往,因此鳥兒還頗安心築巢孵蛋。牠們對頭頂上F-16戰機低空操演的噪音一點都不在意,對小車停在路邊也沒不安,但大遊覽車一停靠則離巢。所以將來在長腳鷸孵蛋期,必須要求遊覽車不能停在接近巢位的路邊,當然更不能讓遊客下車看長腳鷸孵蛋。(其實鰲鼓濕地堤內防汛道路多數路段狹窄,遊覽車一進入,其他如漁民工作車輛都無法通行與會車,對靠近路邊坐巢的鳥類也是一種威脅,將來必須透過管理機制加以管制,或是限定路線,或是換乘小型接駁車進入濕地賞鳥。)

2012年5月15日,我們再次前往鰲鼓濕地調查生態旅遊資源時,發現絕大多數鳥巢與鳥都不見了,不知是都孵化完成離去,或是下大雨給破壞了。不過還有一巢正在孵,也有一巢剩一個蛋,但長時間未見親鳥,可能棄巢了。

2012年5月21日再次前往,因前一、二日下大雨(台南某些地區就有淹水),濕地內水位高漲,原來的巢位都被水淹沒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長腳鷸舊名高蹺鴴,但現在分類歸為「長腳鷸科」,因此不宜再叫高蹺鴴,以免被誤為是「鴴科」鳥類。

長腳鷸在台灣是普遍的候鳥與不普遍的留鳥,像在鰲鼓濕地繁殖的就是留鳥。

底下三部短片,第一部是2012年4月30日拍攝長腳鷸孵蛋與撿拾巢材的精簡版(長1分39秒);第二部是完整版,可以看到多巢親鳥比較完整的撿拾巢材及孵蛋、修巢行為(長9分鐘);第三部是2012年5月15日以大砲拍攝,形體較大隻之孵蛋畫面(長1分28秒),歡迎點閱指教:

長腳鷸撿巢材及孵蛋精簡版。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長腳鷸撿巢材及孵蛋完整版。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大砲拍攝長腳鷸孵蛋。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Canon EOS 7D+EF 600×1.4

底下是2012年5月15日以大砲拍攝長腳鷸的相片:(攝影器材:Canon EOS 7D+EF 600×1.4)

#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搔癢

#2

修長的身材,白黑紅的配色,真是好美的鳥。

#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雄鳥孵蛋(雄鳥背黑藍色)

#4

雌鳥孵蛋(雌鳥背黑褐色)

#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顆蛋已被親鳥放棄,不孵了。

您可點Flickr網路像簿「長腳鷸」看更多相關照片。

英文名:Black-winged Stilt

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ves 鳥綱

Order Ciconiiformes 鸛形目

Family Recurvirostridae 長腳鷸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enus Himantopus 長腳鷸屬

Himantopus himantopus himantopus (Linnaeus, 1758) 長腳鷸(高蹺鴴;黑翅長腳鷸)

原文發表於賴鵬智的野FUN特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