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0

文字

分享

4
0
0

[紀錄] PanSci TALKs 科學最前線–看見驚奇

PanSci_96
・2012/04/21 ・3960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60 ・八年級

據說要3500元的truss...(滴血)

PanSci 的第一場實體活動「PanSci Talks—看見驚奇」,在上周日已於台南成功大學圓滿落幕。PanSci Talks 的初試啼聲,邀請到六位專欄作者(以及一位隱藏角色XD),每段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內,從生動、有趣的角度,和大家聊聊科學與生活。活動全程也承蒙 Phimedia通泰媒體應用公司與博理基金會提供技術贊助,讓整場演講同步進行線上直播,並於直播頁下方開放遠端網友文字留言互動,也有不少在場的朋友透過行動裝置立即發表看法,讓整場活動更添趣味性。

PanSci 主編 P 在開場的時候提到,PanSci 不定義自己為新聞媒體,而更像是一個討論科學的公共場域,讓大家用科學觀點檢視像是瘦肉精等公共議題,並希望透過這個平台,邀請專家與公眾互動,藉由對話與討論,激盪出新的火花。

當然,PanSci 所做的事和欲達成的目標,絕非幾位小編之力能夠完成,有很多改正與全新想法的提出,都是來自作者、讀者及社群的建議與傾力幫助,也因為大家與合作單位的支持,才有這一場實體活動。

回到活動主軸,PanSci Talks 的六位講者都帶來了非常精彩、有趣的演講,主題涵蓋生態旅遊、睡眠、昆蟲、海洋、微生物、愛情等議題,要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內講述主題與分享知識,其實極具挑戰。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每位講者的演講內容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鵬智–無痕、減廢、護生、低碳 更友善的生態旅遊

聽完就知道很多生態旅遊都是玩假的

上半場首先由生態旅遊專家賴鵬智老師,主講「理性與感性—現代旅遊不可承受之重」,從挑戰一般對於觀光旅遊為「無煙囪工業」的認知出發,賴老師點出了許多在觀光旅遊中常見的人為破壞問題,並從數據與相關資料強調為何保護環境的行動刻不容緩。

因此,賴老師認為應該發展「生態旅遊」,以兼顧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環境教育及社區福祉的旅遊方式,目前台灣就有個「國際級的範例」,就是位於屏東墾丁的社頂部落。另一方面,賴老師也提出生態旅遊應當遵守的諸多規範,以無痕、減廢、護生與低碳為原則,力求降低人為對於環境的破壞。

蔡宇哲–我睡故我醒?我醒故我睡?你不能不知的睡眠大事

本來在想蔡老師會不會要我們大家一起睡10分鐘...

上半場的第二段演講,則由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睡眠研究專家蔡宇哲老師,主講你我每天都會面對的睡眠大事。蔡宇哲老師說明,睡眠和清醒是不斷轉換的動態過程,更強調兩者「均衡」的重要性,許多人認為自己很瞭解睡眠、能夠控制自己的清醒狀態,其實不然,睡眠不足反而會產生「微睡眠」及「區域睡眠」的狀況,意外往往就發生在這突然睡著的幾秒鐘,相關事例層出不窮。

此外,蔡宇哲老師也分享了一些關於睡眠的科學知識與研究,像是有著體型較瘦、具有較佳受挫力與耐心,還擅於「一心多用」等特質的短眠基因;更從其他我們熟悉的生活面向切入來談睡眠,像是睡眠與學習成效或吸引力的關係,以及睡眠的多寡對於心血管系統與生理健康有何影響等,都是我們時常關切的議題,蔡宇哲老師在 PanSci 主持的「我睡故我在」睡眠研究專欄,也談及不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陸子鈞–問蟲蟲情為何物?

認識一個愛蟑螂的男友也是挺困擾的吧...

上半場的第三段演講,由台大昆蟲所研究生、PanSci 編輯(代號 Z)陸子鈞分享昆蟲們的「愛恨情仇」。不只人類覺得戀愛問題很複雜,對於昆蟲來說也一樣。不過因為昆蟲的生命短暫,相對來說找 Mr. 或 Ms. Right 的時間也短,所以注重效率,如果「愛不對人」,這一生就毀了,不像人分手後還能繼續找下一個人。

接著,他舉了幾個昆蟲因為辨識費洛蒙與外觀方式而「愛不對人」的有趣例子,如雄性的澳洲寶石甲蟲錯將棕色啤酒瓶當作雌甲蟲交配,土蜂與蜂蘭、以及小土蜂與鐵鎚蘭間的錯戀,都會使得追求徒勞無功;然徒勞無功事小,有時還可能引來致命殺機,像是流星錘蜘蛛設下的費洛蒙陷阱,就讓某些蛾類誤解陷入。演講尾聲,陸子鈞提到,在看了這麼多的昆蟲愛情故事之後,大概也不會真正地瞭解「情」為何物,不過這些有趣的故事,倒是可以當作約會時很好的聊天素材。(XD)(這時大家都望向了 Z 嫂…)

康心弈–神秘飛行戰隊!六旋翼飛行器帥氣登場

血滴子啊~~

這次 PanSci Talks 除了活動手冊上可以看到的六位講者陣容之外,還邀請到了一位隱藏講者,他是成大航太系二年級的康心弈同學,來到 PanSci Talks 現場為我們展示他所製作的六旋翼飛行器成果。

他首先分別詳細解說了六旋翼飛行器的優點及缺點,並展示他們先前在試飛時於飛行器上搭載相機所攝的空拍影片。康心弈也提到,多旋翼的應用很廣,如先前有公司協助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著名場景霧社街的空拍,他所分享的影片也讓不少在場朋友對於其飛行的高度穩定性感到印象深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六旋翼飛行器室外展示
其實大家都不敢靠太近 XD

除場內試飛一次之外,在中場休息時間,康心弈更大方於會場外空地,再度展示六旋翼飛行器的飛行能力,並讓大家試拿運轉中的六旋翼飛行器,感受其強勁的轉速與力道(大概是六台工業用電風扇對著吹的感覺!)

陳勇輝–生活,無處不海洋

聽完就打定主意要揪一團去海生館了。

雖然台灣四面環海,在許多生活層面上更常大大受惠於海洋,像是提供我們食物、能源、水等資源,以及幫助調節氣候或作為運輸通道等恩澤,但我們對於海洋的認識卻似乎不多,下半場的第一場演講,國立海洋生物館資深研究員要帶大家從生活面向瞭解海洋。

生活其實無處不海洋,舉凡鹽等生活用品、海鮮、深層水等海洋科技產品,對於我們來說都不陌生,輝哥更指出海陸息息相關,海洋對於你我生活的影響實際上不只這些,事實上當今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都是透過海洋顯現,而像是洋流對於天氣及漁獲的影響、還有 80% 海洋垃圾來自陸地等事實,在在都提醒我們對於海洋應有更多的瞭解與尊重。

陳俊堯–細菌人得意的一天!

講話速度超快,果然是被細菌控制了!!(無誤)

下半場第二場演講,由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陳俊堯老師,與大家分享關於細菌的科學知識。為什麼主題叫做「細菌人得意的一天」呢?陳俊堯老師幽默地表示自己喜歡研究細菌,就自稱細菌人(但跟喜歡吃麵包沒有關係),能參與 PanSci 及 PanSci Talks,對他來說也是很特別的一件事,所以當初就這麼訂立了主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細菌,大多數人可能沒什麼好印象,但陳俊堯老師則要幫助細菌「洗刷惡名」,並用生動、擬人的語言來介紹細菌。大多數的細菌對人類其實無害,會與生物「同居」,成為他們的好幫手;更有趣的是,細菌也懂得溝通協調,有友誼、溝通、互動、慈悲,甚至有個「細菌社會」,許多人會做的事,細菌也會做。更甚者,陳俊堯老師也問:我們真的是擁有自由意志的人嗎?還是只是由細菌控制的人型載具?聽完陳俊堯老師趣味的比擬,相信你也會覺得細菌可親許多吧?

程威銓–從開始到最初的愛:為什麼我總是遇不到對的人?

聽說這領帶是在台南買的...

愛情,不僅是詩歌、文學、音樂、藝術中常取用的素材,更向來是許多人的生命課題,你或許也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總是遇不到對的人?雖說愛情一事眾說紛紜,這次 PanSci Talks 的最後一場演講,台大心理系碩士、國軍北投醫院心理分析官程威銓,則要從科學角度來談錯綜複雜的愛情議題。

三個觀點,逐一解析愛情中幾種常見的心頭紛擾與盲點,程威銓提出幾個有趣的問題邀大家一起思考,像是誰才是「對的人」?要愛對一個人?還是找一個對的人來愛?決定幸福的因素是什麼?為什麼有人在愛情中「一錯再錯」?諸如此類我們可能想過但可能沒有確切想法的問題。在節奏明快的演講尾聲,程威銓更開玩笑地提到,就算沒有愛情,身邊還是有朋友在。即使你聽完還沒能理清頭緒,或許演講中提到的幾個觀點,可以作為你重啟思考的開端。

小結

工作人員與講師合照

這次的 PanSci Talks,因為六位專欄作者們既精采充實又生動活潑的演說、隱藏講者成大航太系康心奕同學帶來的帥氣六旋翼飛行器展示(請見賴鵬智老師現場捕捉的影像紀錄)、Phimedia 與博理基金會在線上直播的大力協助,以及成大全球議題研究社許多同學的幫忙,讓 PanSci 第一次的實體活動獲得了不錯的迴響(好啦,至少從中場休息時被火速掃空的茶點來看…XD),在此再度由衷感謝大家的熱烈支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在 PanSci TALK ONE 之後呢?未來 PanSci 也將推動許多新的計畫,像是甫上線不久的科學問答討論空間「PanSci天天問」、網路影音節目「科學一刻」、希望能多加報導與促進台灣科研成果交流的「校園特派員獎」、以及彙整全台科研活動資訊的「科活動」等,都在積極籌辦中,敬請期待!至於 PanSci TALK TWO…下次要到哪裡,就請大家提供意見跟推荐吧!而且這次講者都是男性,希望下次能夠能夠全部是女性~


PanSci TALK ONE 獲得國科會與教育部的贊助,Phimedia技術支援,成大全球議題研究社、博理基金會支持,特此致謝

相關文章:[Phimedia] 泛科學 PanSci Talks 網路轉播–幕後花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4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3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2024 臺灣科普環島列車啟程 催生科學傳播新力量
PanSci_96
・2024/10/21 ・915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4 臺灣科普環島列車」今(21)日自臺北火車站啟程,沿著西部幹線南下,將於 10 月 21 日至 26 日搭載全臺 202 所國小學生,展開 6 天的科普環島之旅。前副總統陳建仁、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交通部臺灣鐵路公司副總經理賴興隆,美、荷、法、德、英國等駐臺代表、9 家車廂參與單位代表及師生們均蒞臨開幕式。

高中生成為科學傳播新力量 助力全臺科普教育

吳主委表示,自 2016 年以來,已連續 9 年舉辦科普環島列車活動,持續推動科學教育。今年活動規模擴大,火車將在 6 天內行經 17 個縣市、32 個站點,提供超過 300 項科學實驗,讓全臺學童能從小接觸科學。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國科會積極邀請全臺高中學生,透過科學培訓後上車擔任「車廂關主」,帶領國小學童玩科普;高中生們由「知識接收者」轉為「科學傳播者」的角色,不僅加深其擔任小老師的使命感,也提升科學傳播、知識轉譯及組織規劃能力。

今年有 391 位來自全臺 18 所高中的學生參與培訓,其中 162 位為女學生,突破科技領域的性別刻板印象,展現女性在科學界的力量。這些科普小老師們將於 10 月 21 日至 26 日帶著全臺各縣市、鄉鎮國小學童學習更多有趣的科學實驗,為科普教育展開多面向的正循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4 年的科普環島列車很不一樣! 全民一起上列車、長知識

「2024 年臺灣科普環島列車」停靠站點及時刻表

今年臺灣科普環島列車首度開放全民上車體驗,活動開放報名迅速額滿,共有360位民眾參加,8節車廂搭載不同科技主題的特色實驗,包含今年最發燒的 AI 人工智慧、半導體、衛星通訊、以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隔震減震知識,都設計在車廂的科學實驗活動中,讓參與活動的學生、民眾能獲得最新最熱的科技知識。各車廂活動由台灣默克集團、友達永續基金會、瑞健醫療、ASM 台灣先藝科技、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數位發展部、緯創資通、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和上銀科技等單位規劃設計。

國科會特別感謝各參與單位的支持與合作,讓此次活動更豐富多元。科普列車活動期間,在全國各地火車站及周邊地區也同時舉辦科學市集,歡迎各地民眾經過火車站時不要錯過難得的科學體驗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3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科學」能有價值觀嗎?堅持「客觀」反而讓民眾失去信任?——《為何信任科學》
貓頭鷹出版社_96
・2024/05/26 ・3357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科學這門事業並非價值中立,個別科學家也不是。沒有任何人可以真正做到價值中立,當科學家這樣講自己,人們會覺得他們虛偽,因為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們是白痴學者或超級天真,不然就是不誠實。然而誠實、開放和透明又被認為是科學研究的核心價值。科學家怎麼可能同時做到誠實,又說他們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如果科學家要堅守誠信,同時卻讓大眾誤解他們的角色(就算不是故意的),這會讓他們的事業出現根本的矛盾。

可能有人會反駁,科學家並不是說他們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只是不會允許這些價值觀影響到科學工作。這種論述不可能證明對或錯,但社會科學研究和一般常識都顯示這不太可能。這就把我們帶到下一個問題,不知為何長久以來都沒有人認真討論一件事,但它卻是許多美國人不信任科學的核心因素:要說科學是價值中立的,多少是在說它沒有價值,至少除了創造知識以外沒有其他價值,而這很容易就變成在說科學家沒有價值信念。當然不是這樣,但如果科學家不願意討論他們的價值觀,就會給人一種印象,認為他們的價值觀有問題,所以才需要遮遮掩掩,或認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價值信念。你會相信一個沒有價值信念的人嗎?

我在第二章提出了一個問題:忽視科學主張但最終發現它是對的,風險是什麼?相比之下,相信一個錯誤的科學主張,風險又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仰賴價值。我和康威合著的《販賣懷疑的人》提到,氣候科學所引起的爭辯,幾乎都是價值上的爭辯。很多有影響力的人物在一九八○和一九九○年代相信,政府干預市場的政治風險是如此之大,超越了氣候變遷的風險,因此他們懷疑、蔑視,甚至否認後者的科學證據。這些立場由自由主義智庫繼承,得到共和黨支持,演變成共和黨支持者很多都否認氣候變遷,只是有些積極、有些消極;然後再演變成很多質疑「大政府」的人都懷疑氣候變遷,包括商人、長者、福音派基督徒、住在美國鄉下的人。

即使氣候變遷的證據不斷累積,懷疑論者還是堅稱,就算氣候真的有在變遷,情況也不會太嚴重,或者不是「我們造成的」。因為如果事情真的很嚴重而且是我們造成的,那我們就應該採取行動,可能需要政府以某種方式管制。如此一來,否認氣候變遷逐漸變成美式生活的常態,先是否認證據,最終否認事實。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但是對於氣候變遷否認者秉持的價值,不能一網打盡說是錯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共和黨支持者很多都否認氣候變遷。圖/giphy

我們可以討論大政府和小政府的優缺、市場管制不足或過度管制的風險,但任何這類討論都(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從價值出發。如果要開誠布公討論這個話題,就必須討論我們的價值觀。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風險,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不代表他們就是愚笨或腐敗。人為氣候變遷的科學證據很清楚,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很清楚,使用牙線有益健康也很清楚。但價值觀導致許多人拒絕接受證據指出的事情。

回到剛才的問題:你會相信一個沒有價值信念的人嗎?答案當然是不會,這種人是反社會人格。你也不會相信那些擁抱你所厭惡的價值的人。但如果你認為,某個人的價值觀起碼部分與你相似,就算不盡相同,你可能就比較願意聽聽他的想法,接受他說法的一部分。因此,無論價值中立是否能讓一個主張在知識論上比較站得住腳,可以確定的是它在現實中沒有用,不能以此確保溝通、建立信任的連結

科學寫作的主流寫法不只試圖隱藏作者的價值觀,也把他們的人性一同抹煞了。價值觀隱藏、情緒不得伸張、避免使用形容詞,甚至連「我」這個字都無形中禁止了,即便論文只有單一作者也一樣。理想的科學論文寫得好像作者沒有價值觀或感覺,甚至好像作者根本不是人,這都是為了表現出客觀。

圖/envato

科學家可能覺得根本沒辦法讓否認氣候變遷和相信地球年紀是 6000 年的人相信他們。或許這是真的。我曾經公開表示對於要如何跟千禧世代交流感到非常絕望,他們之中有些人聽信末世論,認為世界就要毀滅了,幹麻還擔心氣候變遷?但當我陷入絕望,隔天幾位記者就告訴我怎樣才能透過基督教價值和教導打動這些人。他們建議我從價值觀下手,社會科學研究也支持這種想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論

科學家壓抑自己的價值觀,堅持科學是價值中立的,這是一條歧路。他們認為人們如果相信科學沒有價值觀,就會相信他們,但這是錯的。

墨頓顯然這樣想,但他可能是錯的,或許反過來才是對的。原因如下:

政治與社會觀念保守的基督徒、自由主義者、共和黨人拒絕相信演化論和人為氣候變遷,大部分分析都聚焦在科學家與這些人之間的價值衝突。但我相信,驅動大多數科學家的價值觀,還是和大多數美國人的價值觀有重疊之處,包括多數的保守派和宗教信徒。近來有一些科學家開始公開聲明他們的價值觀,我認為部分原因是,他們深信這些價值觀確實得到廣泛接納,可以作為信任連結的基礎。 我認為他們是對的。

我認識的大部分科學家都想要預防疾病、促進人類健康、透過創新和發現來強化經濟、保護美國與全世界美麗的大自然。前共和黨議員殷格利斯講得很有說服力,他談到他和海洋生物學家一同造訪大堡礁,他們肩並肩站著,欣賞珊瑚礁周邊生物撼人的美麗。殷格利斯了解到一件事:他看到「創造」,科學家看到「生物多樣性」,但他們實際上看到的、在意的、珍惜的,是同一件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好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多數人至少都在某方面珍愛自然。不同背景的美國人都曾造訪國家公園和森林,去健行、釣魚、露營、開車、攝影、漫遊、抱怨,雖然從事不同活動,但美景與體驗帶來了共同的喜悅。儘管如此,我們對人類與自然世界的關係,確實有不一樣的想法。有些人想要在冬日的黃石公園騎雪上摩托車,有些人想要安靜休養。幾乎所有美國人都說他們相信自由,然而我們對這個詞的理解卻嚴重分歧,也很難同意該把哪一類自由看得最重要。柏林有句名言:狼的自由可能代表羊的死亡。同意「自由」這個詞意義並不大。

宗教歷史學家普羅特勞指出,猶太人、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都相信十誡,但是版本差距之大,令人吃驚。例如天主教放棄了不可崇拜偶像,而猶太教與新教徒堅守此道。天主教因此少了一條戒律,只剩九條很奇怪,於是他們把最後一條一分為二,變成第九條是不可貪圖鄰人之妻,第十條是不可貪圖其他東西。儘管如此,美國人中超過 70% 都信奉這三個宗教,他們都還是認同不可殺人、偷竊、通姦或做偽證,也相信我們應該崇拜唯一真神、不可妄稱神的名、守安息日、孝敬父母。伊斯蘭教也同意這些,只是比這三個宗教更加強調慈善:課(zakat),也就是施捨,是五大支柱之一。不過,看看 zakat 這個字和希伯來文中的 tzedakah 多麼相似,tzedakah 代表慈善施予,是猶太生活的道德義務。慈善也是基督教的核心價值,虔誠的摩門教徒會繳納什一奉獻。

在很多政治議題上我們意見相左,但我們的核心價值大部分都重疊。釐清這些我們都同意的部分,並解釋它們和科學研究的關聯,我們就有機會克服盛行的懷疑論與對科學的不信任,尤其是因價值受到衝擊而產生的不信任。

We have been authoriz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o use this conten. 該內容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授權使用

——本文摘自《為何信任科學:科學的歷史、哲學、政治與社會學觀點》,2024 年 04 月,貓頭鷹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貓頭鷹出版社_96
65 篇文章 ・ 26 位粉絲
貓頭鷹自 1992 年創立,初期以單卷式主題工具書為出版重心,逐步成為各類知識的展演舞台,尤其著力於科學科技、歷史人文與整理台灣物種等非虛構主題。以下分四項簡介:一、引介國際知名經典作品如西蒙.德.波娃《第二性》(法文譯家邱瑞鑾全文翻譯)、達爾文傳世經典《物種源始》、國際科技趨勢大師KK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麼》《必然》與《釋控》、法國史學大師巴森《從黎明到衰頹》、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等。二、開發優秀中文創作品如腦科學家謝伯讓《大腦簡史》、羅一鈞《心之谷》、張隆志組織新生代未來史家撰寫《跨越世紀的信號》大系、婦運先驅顧燕翎《女性主義經典選讀》、翁佳音暨曹銘宗合著《吃的台灣史》等。三、也售出版權及翻譯稿至全世界。四、同時長期投入資源整理台灣物種,並以圖鑑形式陸續出版,如《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計八卷九巨冊、《台灣蛇類圖鑑》、《台灣行道樹圖鑑》等,叫好又叫座。冀望讀者在愉悅中閱讀並感受知識的美好是貓頭鷹永續經營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