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篇:《醫院該不該以賺錢為目的?一窺日本醫療國際化的現況》
日本在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不論在二次元或三次元裡都十分成功。筆者在這次的訪日行程裡,有幸見識到了日本的醫療機器人,在機器人協助患者行走的過程裡,雖然不像駕駛鋼彈、EVA 般的帥氣,但老婆婆用我聽不懂的日語,表達出滿足的喜悅,卻是充滿了真實和感動。
從來沒想過,「想站起來」這個念頭,對某些人可能是種恐怖的經驗。
「回家以後,我覺得更有信心了」,患者露出了微笑這麼地說著。
從床上起身、平穩的散步,這對我們而言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對於腦中風、脊髓受損等疾病導致肌肉萎縮的患者來說,這種動作可是異常艱鉅的行為!他們因為疾病導致下肢的肌力減弱而難以行動,又因為缺乏使用,再惡性循環進一步地下肢肌肉萎縮,最終導致行動不便。
在 JR 東京綜合醫院裡,引入了復健用的下肢醫療機器人:HAL®(Hybrid Assistive Limb®)。HAL 醫療機器人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種人形機器人,它的運算電腦外觀僅是一塊白色版子,繫在患者的背後,連通的四具馬達縛在患者的大、小腿處,同時會有量測皮膚電位的電極貼片黏於患者的大腿,穿戴完畢後,患者的下身像是穿上了一套白色的外骨骼機器似的。HAL 醫療機器人的原理是「動之前,大腿皮膚已經先有感覺了!」,當患者的大腦傳遞「移動大腿」的訊號時,即使患者沒有意識到「移動」的念頭,其神經訊號已經從大腦透過脊髓,傳遞到大腿的肌肉裡,而大腿皮膚表面也呈現了電位的變化。而就在此刻,電極貼片將電位變化傳給患者背後的運算電腦,由電腦協調四具馬達的出力,以協助患者運動!
在 JR 東京綜合醫院裡,我看到了一名約莫 60 歲的患者穿戴後 HAL 醫療機器人後,從舉步艱難,慢慢地變成了平穩行進(仍需復健師視情況調整電腦參數)。而患者也透過翻譯告訴我們,使用 HAL 醫療機器人後,原本對於「起身、走路」感到恐懼的心理,漸漸地有勇氣和力量去克服了,這對於患者來說,是極大的信心鼓舞!
JR 東京綜合醫院的田中清和醫師告訴我們,目前 HAL 的租金約 25 萬日幣/月,而復健的收費約 1 萬日幣/小時。雖然學理上的研究未到完備的程度,但由於有許多的需求,目前仍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神戶醫療產業都市
1995 年 1 月 17 日清晨,芮氏 7.3 的地震襲擊了日本關西。一夕之間,六千多名神戶市民,離世了。
1995 年的神戶大地震,摧毀了神戶市,許多建設和公共設施都付之一炬。儘管傷痛,神戶市開始對於都市的未來討論和深思,究竟,神戶的未來要變成什麼樣的都市呢?數年的討論期裡,各種想像都被提出,也有人認為神戶可規劃成有著眾多娛樂產業的休閒都市。但最終,市政府選了一條艱難的道路,他們要將神戶打造成未來的醫療產業都市。
在 1998 年左右,日本的經濟仍屬於強勁成長的時代。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本重大國家研究機構,近似於台灣的中央研究院)位於神戶市的分院起了重大的磁吸作用,有專精於 iPS 萬能再生細胞研究的「多細胞系統形成研究中心(RIKEN Center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以及擁有超級電腦——「京」的「計算科學研究機構(RIKEN Advanced 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Science)」等機構,再加上神戶市立中央市民醫院等臨床單位,這些重要的研究單位,吸引了許多生醫廠商進駐到神戶空港外的人工島上,形成醫療產業聚落。從 1998 年的 0 間廠商開始,到了 2015 年已經超過 300 間醫療廠商進駐,目前超過 7000 名員工,估計帶來的經濟效果約 1600 億日圓。
而神戶市政府在推動醫療產業都市時,了解到政府單位並沒有能力分析、規劃醫療產業,因此神戶市政府協助成立了獨立的財團法人——「先端醫療振興財團」。雖然從中文的角度裡看到財團二字,但該法人的目的是支援神戶醫療產業都市的發展、連結產官學的力量以提高醫療產業、建構適於次世代醫療的發展環境等。先端醫療振興財團目前的理事長是開創癌症免疫療法的本庶佑(ほんじょたすく)教授,神戶市每年撥出 40 億日幣推動醫療產業都市,其中的 15 億日幣交由先端醫療振興財團全力推動醫療產業化。
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推動醫療用機器人、長照用機器人的產業化,在基礎研究上也利用超級電腦——「京」的能力,縮短新藥開發等研究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同時也有次世代抗體藥物和 iPS 醫療產品的研究正在進行,同時由於受到國際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也和先端醫療振興財團、神戶大學等在 2016 年的 9 月開始合作進行失智症的臨床研究,希望能對失智症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介入的「先制醫療(pre-emptive medicine)」目的!
我個人認為……
看了日本對於醫療國際、產業化、HAL 醫療機器人,以及神戶醫療產業都市後,我對於日本政府在處理「跨領域」和「未知性高」的事物態度上,有了極大的印象。日本政府對於難以管理的「醫療國際、產業化」任務,毅然的設立了獨立的法人來推動這項任務,也藉此避免了政府內各部會權責重疊、資源浪費的問題。儘管目前成效尚不及亞洲鄰國,但他們「以當地人需求為本、以當地醫療自主為目的」的俄羅斯海參崴醫療影像中心的範例,令人印象深刻。檯面上因為北方四島而交惡的兩國,但民間的互動卻如此的活絡。
而在 JR 東京綜合醫院裡,能夠親眼看到患者的微笑,讓我覺得 HAL 醫療機器人真的是很棒的東西!而這種能夠改善患者生活的智慧醫療工具,也許就是台灣打開鄰11ㄅ國醫療市場的方式之一。而神戶醫療產業都市裡,我看到了日本政府極為大膽的一面。神戶市每年超過 5 億台幣的費用交給了先端醫療振興財團分配運用,神戶市政府對專家團隊的信任,以及規劃後,不論世界和政局如何改變,依舊對於未來超過十年以上的堅持、毅力(神戶於 1998 年設定未來將朝向醫療產業都市,至今堅持了 18 年),都讓我感到非常的有意思!回頭看看台灣,我覺得兩國在醫療上都各有所長,也許未來有一天,兩國能夠有機會一起交流,甚至一起合作開展未來的醫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