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科愛看書】我們的意識是從哪裡出現的?心靈和大腦的關係到底為何?這些人類自古以來解答的疑問,無論是哲學家、科學家、心理學家都致力於提出可信的理論。為了回答這些複雜的問題,《留心你的大腦:通往哲學與神經科學的殿堂》跳脫出學科的框架,以謹慎且平等的態度對待哲學和神經科學,帶領你跨越時空、更全面地了解我們的心與腦。
「惡魔」與「桶中腦」
身體與世界的親密連接攸關心靈性狀態的「位置」。傳統上,心靈性狀態是跟心靈聯結,並且位於心靈中(詳見第五章)。但是,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意識跟大腦有關聯,心靈性狀態的位置也因此改變了。心靈性狀態不再跟心靈聯結,而是「位於」大腦(詳見第三篇裡關於表徵概念的章節)。
在那些預設了體現並嵌入的心靈的研究進路中,心靈性狀態不論是位於某種心靈或者位於大腦本身,都備受質疑。因為身體和世界的親密連結,心靈性狀態不再只是「位於」某種心靈、大腦、身體或世界中,而是跨越所有這些存有物的界限在運作。因此它們是「展延的」,也就是所謂的「展延的心靈」。如何進一步說明心靈的展延以及它的體現和嵌入呢?我們可能需要簡單地回顧一下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主張。
他設計了一個叫作惡魔(evil demon)的有趣的思想實驗。假設你的心靈裡有一個惡魔,他很聰明、善於欺騙,無所不用其極地在誤導你。他提供你一個外在世界的錯覺,在這個錯覺裡面包括了別人和你自己的身體。你不斷地知覺到一個外在世界和你的身體,就像梅洛龐帝所說的一個「立活的身體」那樣。
雖然一切看起來非常可信,但是,這些不過是惡魔創造出來的騙術。事實上,根本沒有一個外在世界,也沒有一個身體。這意謂你無法判斷你所經驗到的身體和世界是真的、還是錯覺。你沒有辦法把你被惡魔植入的經驗和知覺排除掉。由於我們無法把惡魔排除掉,所以,笛卡兒推論我們必須懷疑我們對於外在世界的知識: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我們在意識裡所經驗和知覺到的東西,是否真的不依賴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心靈就存在。
有人也許會主張這個惡魔完全是心靈性的,並沒有在物理世界裡定錨。然而,這個主張並不是真的,因為我們人類就是被定錨在物理世界裡。為了說明我們對於外在世界的知識必須存疑,我們可能需要有一個案例來支持。這個案例必須根據我們的物理性和物質性的大腦,而不是以純粹心靈性的惡魔為依據。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一個物理版本的惡魔,而不是心靈版本的惡魔。
美國哲學家帕特南(Hilary Putnam, 1926-)提供了一個物理版本的惡魔,也就是知名的「桶中腦」(brain in the vat)思想實驗。
「桶中腦」思想實驗是什麼?想像有一個瘋狂科學家,他把一個人的大腦完全跟身體分開。這個瘋狂的科學家把大腦放在一個裝了可以維持大腦生命液體的桶子中。這個大腦就此完全跟身體和世界脫離。換句話說,這個大腦不再體現與嵌入,而是被隔離了。簡而言之,它是非體現並且非嵌入的。
桶中腦的神經元透過管線而跟一部超級電腦連結,這部超級電腦可以提供桶中腦在正常狀況下由身體和環境所提供的電流刺激。所以,這個被隔離起來的桶中腦從超級電腦所接收到的輸入,跟一個體現並嵌入的大腦所接收到的輸入並無不同。同時,這個被隔離的桶中腦也跟一個體現並嵌入的大腦一樣,傳送完全相同的輸出給超級電腦。所以,整體而言,桶中腦不論是在輸入或輸出,都跟一般體現並嵌入的大腦沒有不同。完全相同的輸入和輸出,對於桶中腦的經驗和知覺而言,是什麼意思?
「桶中腦」的知覺
桶中腦所知覺到的是什麼:它有經驗並知覺到自己是體現並嵌入到一個真實的身體和環境嗎?還是,桶中腦對於自己的經驗和知覺是非體現、非嵌入的隔離狀態呢?這些問題並不容易回答,但是卻非常重要。如果桶中腦經驗到自己是體現並嵌入的,它就會經驗到自己是走在街上、聽到別人說話的聲音,而且還吃著冰淇淋,就跟我們一樣。
這聽起來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桶中腦是被隔離的大腦,它並沒有跟身體或環境連結。桶中腦怎麼可能在街上走著、吃冰淇淋而且聽到聲音?這需要一個可以讓大腦從內在連結的身體和環境。少了大腦、身體和環境的內在連結,就是不可能有知覺。這表示任何類型的知覺,對於被隔離起來的桶中腦而言,都應該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這樣,是不是桶中腦能夠解密它所聽到的聲音、所走的路和所吃的冰淇淋,都不是真的、也都不存在?它有沒有辦法知道這些都只是透過它跟超級電腦的連線而引發的模擬狀況?這代表了一個問題:桶中腦是否能夠辨認出自己是個桶中腦,而且知道自己是被隔離的大腦,跟被體現並嵌入的大腦是不同的?這個被隔離的桶中腦應該還是沒有辦法知道自己是桶中腦,而且也不知道自己跟一個體現並嵌入的大腦是不同的。如果是這樣,桶中腦所經驗並知覺到的聲音、冰淇淋和所走的路,都是真的。
這一個結論有重要的知識論上的後續效應,亦即對於我們的知識以及區分實在性和錯覺的知識性能力上,影響深遠。概括來說,桶中腦似乎無法區別模擬和真實的狀況。它沒有辦法辨別所接收到的輸入,是超級電腦模擬提供的,還是由一個真實的身體和世界所提供的。這表示桶中腦不會區分到底所聽到的聲音是「真的」還是幻聽:它就是聽到聲音,並且把它們當作真的。運動功能方面,也是如此。桶中腦會經驗到自己真的在街上走著、吃著冰淇淋。到底這些動作是真是假,桶中腦都沒有辦法辨別。
語意內部論 vs. 外部論:意義究竟在大腦本身還是身體中?
上述跟知覺和行動之語意內容的「位置」有何關係?如果桶中腦無法辨別真實和模擬的知覺/行動,它們的意義必定就「位於」大腦本身,也就是在桶中腦本身。
讓我們說得更清楚一點:雖然桶中腦跟身體和世界沒有連結,但是卻能夠像一個體現並嵌入的大腦那樣,經驗並知覺到同樣的意義;最重要的是,桶中腦無法辨別模擬和真實的語意內容兩者有何不同。這表示意義和語意內容必定「位於」大腦本身,而不是位於身體和世界裡。意義或語意內容因此不是體現並嵌入的,而是被隔離在大腦本身裡面,並且不依賴身體和世界。語意內容因此位於大腦的內部,而不是位於外部的身體和世界。這個就是所謂的「語意或內容的內部論」(semantic or content internalism)。
美國哲學家帕特南是內容內部論的反對者。他認為桶中腦缺乏某個東西。桶中腦少了什麼東西?帕特南認為桶中腦是被隔離的,缺乏大腦為了生成信念、想法和語詞所需,而跟身體和世界之間的那種互動。少了跟環境的這種互動,大腦就沒有辦法生成像「我是桶中腦」這樣的信念。帕特南提供了一個複雜的論證。我們把這個論證摘要成下列兩種狀況,兩者最後的結果都是矛盾,而讓桶中腦的主張變成無效。
在第一個狀況中,大腦有能力做出「我是桶中腦」的陳述。對於一個體現並嵌入的大腦而言,這樣的陳述是有可能的;但是,對於被隔離的桶中腦而言,這樣的陳述是不可能的。由於桶中腦不可能做出這樣的陳述,所以能夠做出這個陳述的大腦不可能是桶中腦本身。因此之故,「我是桶中腦」的陳述只有一個體現並嵌入的(因此就是)真正大腦,才有可能做得出來;然而,這個陳述顯然本身自相矛盾。那麼第二種狀況呢?
在第二種狀況中,桶中腦做出「我是桶中腦」陳述的時候,想到的,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大腦,而只是根據從超級電腦的刺激所得到的影像而做的陳述;然而,從超級電腦所傳送的電流刺激,則是跟超級電腦所提供的一個真正的大腦的影像之陳述聯結。在這個版本中,桶中腦並沒有做出一個關於自己的陳述,而是跟超級電腦所提供的一個大腦的影像有關的陳述。因此,「我是桶中腦」的這個陳述,就不能應用在桶中腦自己本身,只能應用在那個大腦的影像上。這樣一來,也跟第一種狀況一樣,是錯誤並矛盾的。
總而言之,上述兩種狀況中的桶中腦,都沒有辦法做出在邏輯上沒有矛盾的「我是桶中腦」之陳述。這表示內容,也就是語意的意義,既不是在大腦本身的裡面所生成,也不是只有內部的特徵。內容和語意意義必定是透過大腦與身體以及環境的互動中生成的。這意謂意義,亦即語意內容,是透過大腦跟身體以及環境的關係,而在外部生成的—這也就是所謂的「語意或內容外部論」(semantic or content externalism)。語意內部論和外部論,到底哪一個是真的?這是個心靈哲學一直在辯論的問題:到底語意內容是大腦本身裡面生成的(語意內部論),還是透過它跟身體以及世界的關係而生成的(語意外部論)?目前,贊成體現並嵌入的心靈的人支持的是語意內容外部論。為了要生成意義以及後續的語意內容,我們需要跟身體和世界有一個關係。
本文摘自《留心你的大腦:通往哲學與神經科學的殿堂》,臺大出版中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