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性別和科學研究能量有關嗎?從三大資料庫看全球女性發明者參與度

Research Portal(科技政策觀點)_96
・2019/12/10 ・3069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66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王惠瑜

性別所造成的經濟差異,呈現在薪資水準、教育程度和勞動參與率等各方面,其中又以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等領域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簡稱 STEM),女性勞動力占科研 13%,占工程專業人員的 5.5%,顯示性別差異在特殊領域差距更大(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nformatics Team,2016)。

性別和創新的關連研究中,女性科研人員從投入學習到職業生涯等過程的統計數據非常少,特別是研究成果的「產出」統計資訊明顯不足。

因此,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英國專利局 (UKIPO) 及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等國的智權機構運用專利大數據及不同的方法論來進行發明人的性別識別,統計女性發明人的研發能量。

本研究依其各機構之統計數據所推論出的女性發明者參與度,進行女性技術能量分析初探,並提出相關問題與建議。

本研究依其各機構之統計數據所推論出的女性發明者參與度,進行女性技術能量分析初探,並提出相關問題與建議。圖/4339272 @pixabay

從三大智權資料庫看全球女性發明者參與度

(一)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

相較於不同資料庫的來源,WIPO 全球女性發明人分析的資料來源為 PCT 專利數據庫,包含全球 173 個國家以統一的標準收集發明人和申請人的國籍和居住國等資訊。除有助於提升性別識別度外,也結合 13 個國家級公共組織和機構的性別與名字詞典,創建 WIPO 的性別與名稱字典 (WGND),為 PCT 專利數據進行性別識別與歸納,利用遞歸演算法等不同識別方式,提高識別度至 9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發現,在性別識別度部份,以歐美國家的識別度較高,識別度達 95% 以上,而亞洲國家的發明人名字有中文或韓文字符者則識別比例較低,如中國 (88%),印度 (89%),韓國 (92%)。

另外,在 PCT 申請案有嚴重的性別失衡現象,2015 年 PCT 專利平均七位發明人中只有一位是女性,不到三分之一的申請案包含女性發明人。

從圖 1 顯示,女性對專利參與度從 1995 年的 9.5% 增加到 2015 年 15%,近二十年女性發明人持續的快速增長中,然而,相對於男性參與率仍遠遠未達平衡,WIPO 也提出預測,若以目前的增加率,女性發明者要到 2080 年之後才能達到性別平衡。

圖 1:WIPO 專利發明人性別平衡預測。圖/Identifying the Gender of PCT inventors (WIPO, 2016).

(二) 英國專利局 (KIPO)

英國專利局解析女性發明人的數據來自於歐洲專利局 (EPO) 的全球專利統計數據庫 (PATSTAT) 9,000 多萬份各國的專利書目資料,性別辨識方法採用麻省理工學院方法論,結合美國社會安全局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和英國國家統計局 (ONS) 的數據庫,將美國與英國的姓名和性別進行發明人性別歸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亞洲國家的性別識別則採用北京大學和紐約理工大學合作的軟體系統 (Tang),以爬蟲方式抓取臉書的個人公共資料頁面,並轉成姓名與性別的關連數據,從特徵和行為來推論未明確指定性別的發明人 (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nformatics Team,2016)。

研究發現從專利數量較多的國家分析(專利管轄區,不考量發明人居住地,見圖 2),發明人性別識別度以中國、韓國與台灣等國的性別識別性皆低於 50% 以下,顯示亞洲國家中除日本外,女性發明人名字都較難以進行歸納。因此,中國、韓國與台灣等國的女性發明人辨識度都很低。

各國專利局的女性發明人平均值參與率為 6.9%,比較各國的女性發明人參與率以中國和俄羅斯專利中,女性發明人參與度較高(高於 10%);其次為澳洲、加拿大、台灣、奧地利及 WIPO 等地區女性參與比皆高於平均值。以日本和英國的專利當中,女性發明人則為最低(低於 4%)。

圖 2:1990~2015全球主要專利國家之發明人性別分析。圖/Gender differences in obtaining and maintaining patent rights (UKIPO, 2016);本研究整理。

圖 3 以發明人國家別進行比較,以台灣發明人性別識別度最低,僅 13.3% 的發明人可識別出性別,其次為南韓和中國發明人的性別識別度皆低30% 以下。各國籍的女性發明者平均參與率為 7.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各國籍的女性發明者多高於平均值,其中以法國、蘇聯、義大利、比利時及以色列等各國發明者性別識別度高,女性發明者參與度也高。

西班牙、中國和印度籍發明者性別識別度低,但女性發明者參與度高;另外,日本、韓國、德國與奧地利等國籍的女性發明者皆低於平均值之下,其中日本與奧地利籍的發明人識別度雖高,但女性發明者參與度卻最低。

圖 3 :1990~2015 全球主要發明人國家性別參與分析。圖/Gender differences in obtaining and maintaining patent rights (UKIPO, 2016);本研究整理。

(三)美國專利局 (USPTO)

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為了瞭解女性在專利方面的進步和潛力,以 460 萬筆獲證的美國專利資料,分析來自 185 個國家的發明人,將名字與性別分配表應用在科技期刊文獻資料庫 (Web of Science) 的文獻作者及其相應的國家,研究女性發明者在專利的趨勢及領域特徵。

研究發現,美國專利平均性別識別率為 86.9%,其中美國、德國、英國等國籍發明人高達 90%以上,而印度 (66.1%),韓國 (66.4%),台灣 (72.9%) 和荷蘭 (72.9%) 等國籍的發明人識別率則較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女性發明者在美國專利的參與率的趨勢,從 1976 年 2.7% 呈現緩慢增加,直到 2010 年後女性發明人參與率才突破 10%,至 2016 年 12%,顯示在過去的 40 年女性發明者參與美國專利非常的緩慢,一直到近年才進入快速的增長時期 (Sugimoto、Ni、West、Larivière,2015;「Progressand Potential」,2019)。

性別失衡的科研參與:需探討女性科研的阻礙因素

過去由於性別的差異,不僅僅在勞動力市場的性別比例失衡,在科研領域亦然。

雖然在大多數的技術領域、學術機構及產業界已經觀察到近年來女性在 STEM 領域的人才快速增加的現象,女性比以前有更多的參與,但性別失衡的現象仍然在科研的產出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尤其以專利的參與率更為明顯,從耶魯大學調查 2001 年至 2014 年之間 270 萬件美國專利申請和維護的歷史文件發現,專利發明人的性別中,女性發明人約只占 10%,即使是女性博士超過一半以上的生命科學領域,在專利的產出仍然只有 15% 是女性。

研究同時也發現專利申請因性別而產生差異,除了女性專利申請較容易遭到拒絕外,在專利獲准之後,權利項則增加更多的詞彙而縮小其專利範圍,也因而降低了專利的價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研究推論女性雖然比男性更難獲得專利,但實質上女性發明者接受了更為嚴格的審查,女性發明者的技術品質有可能是優於男性(Jensen、Kovács、Sorenson,2018;Sugimoto、Ni、West、Larivière,2015)。

圖/Herney @pixabay

從各機構所做的女性發明者研究以及 WIPO 預測 2080 年才能到達專利發明性別均衡,顯見要達成目標還很遙遠。

如何消除性別失衡的差距,除了友善環境的建構外,更應加速推動女性發明者的研究能量相關政策與配套措施。對於女力崛起的現象,除有女性發明者參與的資訊外,需要更進一步研究女性科研能量的阻礙因素,了解女性發明者特徵、類型及技術主題等,探討是否在不同技術領域的性別獲證率而有所差異而女性發明者是否對創新研究會產生影響,以及不同性別的發明者所組成的團隊,在整體的效益上是否有不同的變化。

透過不同面向調查女性發明者的相關研究,為政策制定者提供高度關注的議題,並進一步執行女性科研能量相關政策,將有助於整體經濟的創新發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Gender Profiles in UK Patenting – An analysis of female inventorship(2016)。
  2. Jensen, K.、Kovács, B.、Sorenson, O.(2018)。Gender differences in obtaining and maintaining patent rights。Nature Biotechnology,36,307–309。
  3. Madhusoodanan, J.(2018,4月9日)。Why Do Women Inventors Win Fewer Patents?。Yale Insights。IDEAS FROM 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上網日期:2019年8月21日。
  4. Martínez, G.L.、Raffo, J.、Saito, K.(2016)。Identifying the Gender of PCT inventors。
  5. Progress and Potential : A profile of women inventors on U.S. patents(2019)。OFFICE OF THE CHIEF ECONOMISTIP DATA HIGHLIGHTS,USPTO。
  6. Sugimoto, C.R.、Ni, C.、West, J.D.、Larivière, V.(2015)。The Academic Advantage: Gender Disparities in Patenting。PLoS ONE,10(5)。
  7. The Patent Guide :A handbook for analysing and interpretingpatent data(2015)。UKIPO。
  8. Toole, A.A.、Myers, A.、Breschi, S.、Ferrucci, E.、Lissoni, F.、Miguelez, E.、等(2019)。On-line appendixes to “PROGRESS AND POTENTIAL: A profile of women inventors on U.S. patents”。USPTO。
  9. 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nformatics Team(2016)。Gender Profiles in Worldwide Patenting: An analysis of female inventorship。
  10. UKIPO: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nformatics Team。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Research Portal(科技政策觀點)_96
10 篇文章 ・ 7 位粉絲
Research Portal(科技政策觀點)為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以重要議題導向分析全球科技政策與科技發展趨勢,呈現研究觀點與產出精華。

2

11
1

文字

分享

2
11
1
從通姦罪到通姦沒有罪,期待一個不再雙重標準的社會
法律白話文運動_96
・2021/01/15 ・278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42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江鎬佑

2020 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難熬的一年,在這個難熬的一年裡台灣社會還是迎來了一些法制上的變革。其中在台灣已經存在百年的通姦罪,迎來了除罪化一事,可以算是舉足輕重的其中之一。

通姦罪在台灣的三個時期

如果從近百年通姦罪在台灣規範的歷史來看,大致可以將通姦罪畫分成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真不平等」;第二個時期則可以理解為「假裝平等」,而第三個時期則是 2020 年後的「期待平等」。

100 年前的台灣正處於日治時期,以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的刑法第 183 條條文規定的內容為:「有夫之婦通姦者,處 6 月以上 2 年未滿重禁錮,其相姦者亦如之。此條之罪,須有丈夫告訴而後論之。但丈夫先係縱容而通姦者,無告訴之效」,簡單來說需要受到通姦罪規範的只有「有夫之婦」,如果是「有婦之夫」在外偷情,則並非法律所要處罰的內容。

過去受到通姦罪規範的只有「有夫之婦」。圖/Pixabay

相同情況也發生在海彼岸的民國政府,當時甫成立的民國在制度上與日治的台灣在通姦規定上「殊途同歸」。1912 年,民國初年的暫行新刑律第 23 章中第 289 條「姦非及重婚罪」,其規範文字為:「和姦有夫之婦者,處四等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其相姦者亦同。」,到了 1928 年中華民國舊刑法的第 256 條,立法文字則是:「有夫之婦,與人通姦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姦者亦同。」

簡單來說,在這個「真不平等」的時代,法律所保障的重點是夫權!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替代品,進入婚姻中的女性必須以夫為天,從通姦的規範方式清楚地顯現家庭生活中丈夫對妻子的統治和支配權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保不了家又不公平的 75 年

時間來到了二次世界戰後的台灣到通姦除罪化的 2020 年前,這長達七十多年來的時間刑法主要對於通姦的規定內容為:「有配偶而與人通姦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姦者亦同。」而在提起訴訟的程序要件上是屬於「告訴乃論」的類型,必須有告訴權的被害人提起告訴,國家才得以以刑事處罰介入「婚姻」,而在通姦罪中唯一的告訴權人是配偶。

按照刑事訴訟法第 239 條:「告訴乃論之罪,對於共犯之一人告訴或撤回告訴者,其效力及於其他共犯。但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之罪,對於配偶撤回告訴者,其效力不及於相姦人。」

原則上這種需要被害人提告偵查機關跟法院才會受理的告訴乃論案件,你並不可以只追究案件裡的其中一個人,舉例來說小夫跟胖虎一起揍你,你對小夫或胖虎其中一個人提告,並不會阻止偵查機關對整件事的偵查,相同的假設你跟小夫因為和解而撤回對小夫的提告,效力也會及於胖虎。

唯一的例外就通姦罪,配偶跟人家打砲,你提告之後,可以僅就配偶的部分作撤銷,也就是說在刑事程序上法律允許你只原諒你的配偶,但不及於外面的「壞壞」小三或小王。

通姦罪在刑事程序上法律允許你只原諒你的配偶,但不及於外面的第三者。圖/Vera Arsic

從刑事處罰來看,這個時期相較於戰前以「夫權為唯一保障標的」,直接在條文中展現不公平,規範上把生理男女都受到刑罰制裁的拘束,在訴訟程序上也是規定「配偶」,而不以夫或妻為條文規定不管夫還妻都要對婚姻忠誠,看似平等的規範方式,卻在實際運用到社會上後產生不公平的結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社會上及家庭中女性,受限於過往經濟社會角色的窠臼,使其處於經濟上的弱勢跟社會上的雙重評價,搭配了刑事訴訟法上的規定,結果卻變得適用上畸形的結果。因為女性過往經濟不獨立,使得女性面對家中主要經濟支柱出軌的行為,大多需要承擔與忍受,女性經濟上的弱勢導致其容易妥協與撤告,具體展現在個案中的結果,就成了女人為難女人。

即便到近數十年女性經濟逐漸獨立,也在現代社會的雙薪家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理論上應該要一比一的男女有罪結果,實際上卻具體失衡,目前可見統計數據固然呈現女性遭判處有罪之比例,較男性多約 10%,這樣的數據雖然難說懸殊,但是長久穩固的差別,足以顯示制度所造成的結果不公。

近數十年來女性經濟逐漸獨立,但男女有罪結果卻仍然具體失衡。圖/fauxels

上述經濟上的弱勢與社會上的雙重評價具體展現在輿論上的不友善,一如許宗力大法官在協同意見書中所述:「同樣是參與婚外性行為,女性通姦者遭到社會斥為淫娃蕩婦,而男性通姦者都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在第二個時期裡,法律是岳不群,姑且不論從性自主權的角度來看婚姻的本質上是一個法律身分上的契約,違約責任卻需要負擔法律刑罰,條文上面看起來的公平不過只是維持表面的和平,在相關案例中即便對配偶撤銷告訴,但是不可避免得讓配偶現身法庭中,進行詰問揭露更多違反忠誠的事實,事實上都只讓婚姻裡的人難以接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縱然國家想透過通姦罪去保障婚中的忠誠,雖然立法目的正當,但事實上沒有用,保不了家又產生不公平的結果,所以在 2020 年大法官解釋第 791 號,便宣告通姦罪違憲。而當通姦除罪化後,原本的通姦行為就只剩下違反婚姻中忠誠的「違約責任」,結論上就是民事賠償。

通姦民事化後的「期待平等」

台灣有幸的沒有如一些國家因為宗教課題,進而將同性性行為 (sodomy) 入罪化,然後在不盡人意但是終究在 2019 年走向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這條道路。不過這些值得樂觀的場景並不等於台灣法治及社會對於性的入罪、性傾向,已經是個優等生。

相同的情況放到通姦除罪化的觀察也是相同,即便已經擺脫了法治所產生的不公平,但是整體社會對「違反婚姻忠誠義務」者的評價是否不因性別而不再有雙重標準,自然也不可能。

不論是同性婚姻合法化或是通姦除罪化,即使已擺脫法治的不公平,但整體社會的雙重標準仍存在。圖/Anna Shvets

但一如同性婚姻合法化後爸爸媽媽沒有不見,社會對同志的視角逐步且對比過往更加友善,也許在通姦除罪化後的往後,我們也可以期待一個輿論對於違反性忠誠義務者逐步不再雙重標準的社會。

註解

  1. 司法院釋字第七九一號解釋許宗力大法官協同意見書頁 4。
  2. 司法院釋字第七九一號解釋許宗力大法官協同意見書頁 6。

學A片通姦可以嗎?想偷情前先來了解法律知識!

所有討論 2
法律白話文運動_96
26 篇文章 ・ 531 位粉絲
法律白話文運動」是致力於推廣法律知識與法治思想的獨立媒體,願與讀者一起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有22.4公分嗎?鋼琴全依男性尺寸打造,手小難擠入大師圈還容易受傷──《被隱形的女性》
商周出版_96
・2020/08/30 ・3340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35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卡洛琳.克里亞朵.佩雷茲 (Caroline Criado Perez);譯者/洪夏天

1998 年,鋼琴家克里斯多福. 杜尼森(Christopher Donison)寫下他的心聲:「世界大約可分為兩半」,一半是那些手比較大的人,另一半是那些手小的人。雖說杜尼森是名男鋼琴家,但他的手小於一般男性,多年來一直難以適應傳統鍵盤;事實上,女性也和他有一樣的心聲。

各種數據都證明,女性手掌的平均尺寸小於男性,然而現今的各種器具都是根據男性手掌的平均尺寸去設計,好像適合男人的單一尺寸,真的適合所有人類。

彈奏標準尺寸的鋼琴對手小的人來說十分吃力。圖/pixabay

18.8cm男性尺寸標準鋼琴,對女生來說太寬了!

當本該不分性別的產品被套上「適合所有男性的單一尺寸」,女性便屈居不利處境。女性平均手距介於 17.8 公分~20.3 公分,因此要彈奏寬達約 122 公分的標準鋼琴,對女性來說是種挑戰。標準鋼琴 8 度琴鍵的寬度約 18.8 公分,根據一篇研究的數據,這對 87% 的成年女鋼琴家來說都太寬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2015 年的研究比較 473 名成年鋼琴師的手距和他們的「名聲響亮程度」,發現享譽國際的 12 名鋼琴家,手距都寬於 22.4 公分,而這群崇高的大師中只有 2 名女性,其中一位的手距約 22.9 公分,另一位為約 24 公分。

標準琴鍵尺寸不只讓女鋼琴家難以與男鋼琴家分庭抗禮,也會影響她們的健康。1980 及 1990 年代出現一系列與音樂家有關的研究,指出女性因工作而受傷的情況十分嚴重且不符比例,而鋼琴家正是「風險最大的族群」之一。數項研究也都揭露,女鋼琴家受傷、疼痛的風險,比男鋼琴家高約 50%;而一項研究指出,78% 的女鋼琴家有重複性勞損(repetitive strain injury),相比之下男性為 47%。

這很有可能與手的大小有關。1984 年有份只以男鋼琴家為對象的研究,參與者中有 26 名「成功的演奏家」,他們是「知名的獨奏鋼琴家,贏得國際競賽的獎座」,還有 10 名「問題案例」,也就是那些「長期擺脫不了技術或傷害問題的鋼琴家」。前一組受試者的平均手距約 23.4 公分,相比之下問題案例的平均手距約 22 公分——然而後者的手距依舊比女性平均手距大得多。

手距不僅影響健康,或多或少也影響了成就。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杜尼森坐在他的施坦威平台大鋼琴前,這「可能是他第一千次」彈奏蕭邦敘事曲 G 小調的結尾。此時他突然靈光一現,於是他開始為手比較小的人設計新的鋼琴鍵盤。

小版鋼琴對手指友善,但鋼琴演奏界竟無法接受?

也許不是他的手太小,而是標準鋼琴的琴距太大了?

這樣的想法促使他設計了 7/8 比例的鋼琴琴鍵(又稱 DS 琴鍵),杜尼森指出新琴鍵改變了他彈奏的方式。「我終於能用正確的指法彈琴。不需要移動整隻手,只要維持同一個位置就能彈分解和弦⋯⋯,浪漫時期樂曲常見寬廣流暢的左手琶音再也難不倒我,我終於能專心研究如何彈出正確的音質,而不是重複練習一樣的段落。」

許多研究都支持杜尼森的說法,發現 7/8 鋼琴消除了傳統琴鍵造成的職業與健康疑慮,然而奇怪的是,鋼琴演奏界不願意接受 7/8 鋼琴;當然,要是你相信性別歧視從中作梗,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不願放棄只適合男性大手的設計,似乎成了某種特色。我還記得 2000 年代初期,當時的手機尺寸競賽由最迷你的手機型號奪得勝利,不過隨著 iPhone 問世,其他競爭者紛紛仿效,一切都改變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突然間人們最關心的是你的螢幕大小,而且愈大愈好。現在智慧手機的平均尺寸是 5.5 英寸,雖然我們都無法否認,寬大的螢幕尺寸令人嘆服,但要讓它適合全球一半人口的掌心,卻是另外一回事(更別說要把它們放在迷你到不行,有跟沒有一樣的口袋裡)。平均值內的大部分男性,都能十分舒適的以單手操作他的手機——然而女性的手,一般來說比手機本身大不了多少。

iPhone消費者多為女性,大螢幕卻讓她們無法一手掌握

這顯然令人不快,讓人懷疑蘋果這樣的大公司似乎太過愚鈍,畢竟從數據來看,iPhone 的女性消費者多於男性。但讀者別期待我們能用任何方法阻止他們的瘋狂行徑,因為要讓任何智慧型手機品牌反省他們對巨大螢幕的迷戀,都是難上加難的任務。我急於找到答案,只好轉向《衛報》的科技記者艾力克斯.何恩(Alex Hern),但連他也幫不了我。

「人們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他肯定我的困惑,但又接著說,「連我也沒有簡單明瞭的答案。」他私下和一些人談過,他說「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手機不再是為了單手使用而設計。他們還告訴他,其實很多女性偏好大一點的手機,這樣的潮流「常是受到女性手提包的影響」。

等等,手提包是很實用的物品,但女性一開始必須使用手提袋,就是因為女裝沒有縫製大小實用的口袋,基於此而設計一個適用於手提袋卻不適用於口袋的手機,根本是落井下石。下面我們會針對這點進一步說明。不管如何,宣稱手機就是為了讓女性可以放在手提袋裡而設計,實在是詭異莫名的邏輯,因為許許多多的被動追蹤程式,顯然預設你的手機不是在你手中,就是在你的口袋裡,隨時不離你身,而不是躺在你辦公桌上的手提袋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手機越做越大,越來越難一手掌握了。圖/pixabay

接著,我又請教了得獎科技記者與作家詹姆斯.博爾(James Ball),他對製造商迷戀大螢幕的現象另有一套理論。人們深信男人是提升高階智慧型手機銷量的主力,因此他們的計算方程式中根本沒有女性的存在;然而研究顯示,購買 iPhone 的消費者以女性較多,要是蘋果無意了解女性的需求,可真是太令人納悶了。

不過,我對這樣的立論基礎還有另一個抱怨,因為這說法再次暗示麻煩的是女性,以男性為主的設計沒有錯。換句話說:要是女性沒有購買高階智慧型手機的動力,究竟是因為女性對智慧型手機毫無興趣,還是因為智慧型手機在設計時根本沒考慮到女性?然而從正面一點來想,博爾向我保證手機螢幕應該不會再變大了,因為它們已經「快要超過男性單手的大小」。

那麼,對男人來說這還真是個好消息,但對某些女性來說,這卻是個惱人難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如我的朋友麗茲,她有一支摩托羅拉 Moto G 的第三代手機。我成天抱怨手機尺寸,有回她聽到了就說,她也才剛向一個男性友人抱怨「要拉近手機鏡頭還真難」,但他卻回道,他不這麼覺得,因為他用起來很方便。麗茲說:「結果呢,我們手上拿的是同一型號的手機。不知道這是不是手的尺寸造就的差異。」

我們幾乎可以斷言,這就是手的大小所造成的問題。

大螢幕手機超傷手,女性尤其明顯

當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學者日娜.土費其(Zeynep Tufekci)試圖用谷歌的 Nexus 記錄 2013 年土耳其蓋其公園(Gezi Park)反政府運動期間催淚化斯的使用時,她的手機反而成了累贅。當時是 6 月 9 日晚間,蓋其公園裡人山人海,人們攜家帶眷,父母帶著小孩,接著有人投擲了催淚瓦斯罐。

因為官方經常宣稱,只會在出現蓄意破壞者和暴徒時才使用催淚瓦斯,因此日娜想要記錄真實的現場狀況,於是她拿出手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落在我身邊的好幾個容器都開始散發催淚劑,我的肺、眼睛和鼻子都因疼痛而熱起來,熱得不得了,我不禁失聲咒罵。」日娜表示,因為她的手機太大了,無法用單手拍照,「但我看過無數男人都能用他們的大手,輕輕鬆鬆的以單手拍照」。

日娜當天拍失敗的照片。圖/medium_Zeynep Tufekci

這全是出於同一個原因:好的智慧型手機是專為男性的手而設計

那次事件中,日娜所有的照片都無法使用,她寫道:「這全是出於同一個原因:好的智慧型手機是專為男性的手而設計。」

就像標準琴鍵一樣,專為男性的手而設計的智慧型手機也可能危害女性的健康,這個領域還算相當新穎,但已經完成的研究指出,智慧型手機對婦女健康的影響絕非正面。雖然女性的手顯然比男性小,雖然出現肌肉骨骼症狀和疾病的多半是女性,雖然研究指出大型手機對手與手臂造成的傷害,但都未能阻止手機大就是好的潮流,然而這個潮流正是性別資料缺口的實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從各種研究中發現,很少人會以女性為實驗對象,女性是代表性嚴重低落的少數族群,而且大部分的研究都沒有按性別分析數據——包括那些找到足夠女性參與實驗的研究,這實在太可惜了,因為那些真的做了性別分析的少數研究指出,手機尺寸對人體的影響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女性的手與手臂受到的危害較為嚴重。

──本文摘自《被隱形的女性:從各式數據看女性受到的不公對待,消弭生活、職場、設計、醫療中的各種歧視》,2020 年 7 月,商周出版

商周出版_96
119 篇文章 ・ 360 位粉絲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周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為什麼治經痛的方法這麼少?女性常被忽視的醫療需求──《被隱形的女性》
商周出版_96
・2020/08/29 ・4172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82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卡洛琳.克里亞朵.佩雷茲 (Caroline Criado Perez);譯者/洪夏天

當一個醫療問題影響的人多半是婦女,或只影響女性,我們甚至不用花心力反省相關實驗中為什麼沒有足夠的女性參與者,因為根本沒有相關研究。

以經前症候群為例,相關症狀包括:情緒波動、焦慮、胸部變軟、脹氣、長痘痘、腹痛和睡眠困擾等,多達 90% 的女性有經前症候群,但長年來都沒有人研究,甚至有一篇論文發現,勃起障礙的研究是經前症候群的 5 倍。

經痛、經前症候群困擾廣大女性,治療方式卻讓人無感?

市面上有很多治療勃起障礙的藥物,然而治療婦女性經前症候群的藥物卻很少,而且有經前症候群的女性中,超過 40% 對現行治療方式無感,甚至有些承受經前症候群的女性仍被施予子宮切除術。這些症狀讓不少女性苦不堪言,甚至有人試圖自殺,但想研究的學者卻無法取得經費,被贊助者以「經前症候群實際上不存在」為由拒絕。

至於經痛,也有多達 90% 女性為此受苦,根據美國家庭醫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每 5名婦女就有 1名的日常生活受經痛影響。這種女生每個月都要經歷的過程,被形容為「簡直和心臟病發一樣痛苦」。痛經如此常見,但不管妳多痛,醫生所能做的或願意做的處置可說少之又少。2007 年有份研究,少見的以原發性經痛為主題,研究人員申請經費時表示,原發性經痛的原因「甚少為人所知」,而且治療方式「非常少」。現有藥方都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而且並非對所有女性都有效。

許多女性日常都為經痛所苦。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常在半夜因經痛驚醒,一整天都只能以胎兒姿勢倒在床上呻吟,當我為此去見我的醫生(一名男性),他嘲笑了我一番,我多多少少是被他趕出門的,從此之後,我再也不曾為此向醫生求助。

想當然爾,當我在 2013年讀到一篇研究,看似已找到解決經痛之鑰時,你們能想像我有多興奮嗎?女士們,請坐正聆聽這個大好消息:一項雙盲、隨機、有對照組的試驗指出,俗稱威而鋼的藥物「西地那非」(sildenafil citrate)「能連續 4 小時減輕疼痛」,而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想像一下我有多興奮!

威爾鋼是治經痛「神藥」?但沒人在意,實驗胎死腹中

西地那非於 1989 年誕生,在1990 年代早期,它是以是否能用以治療心臟病的前提進行試驗,結果治療心臟病的成效不佳,但有趣的是,受試者陽具勃起的次數增加了——你猜得沒錯,此實驗中所有的受試者都是男性。

根據年紀差異,約莫 5~15% 的男性有勃起障礙,而且 40% 的男性多少曾經歷過類似問題,因此研究者急切地想探索這項藥物的新功用。到了 1996 年,西地那非在美國取得專利,並在 1998 年 3 月取得食品藥物管理局上市許可,這對男人來說,可謂皆大歡喜的結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熟知的「藍色小藥丸」。圖/flickr

要是我們在試驗中加入女性受試者的話呢?從 2013 年的經痛與威爾鋼的研究即可看出端倪。這場試驗由於經費用罄不得不中斷,也就是說研究者的樣本數不夠大,無法斷言這項假設的真實性,於是研究者號召「規模更大、時間更長的試驗,最好採取多中心收案的研究」,進一步確認他們的發現。

然而,這樣的實驗遲遲沒有發生。

理查.勒格羅(Richard Legro)醫生是上述研究的主持人,他告訴我,他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申請經費 2 次,「以求推動實驗時間更長、規模更大的研究,同時比較使用西地那非和非類固醇消炎藥物的標準照護處置」;然而,2 次申請都遭衛生研究院拒絕,而且他 2次的申請都「被排在所有申請計畫的後半段」,他的計畫甚至沒有受到檢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男人並不在乎經痛,不然就是不理解,我需要的是一個只有女性成員的審查小組!

勒格羅告訴我,他收到的評論指出「審查者不認為痛經是優先的公眾健康議題」,對方也沒有「完全理解痛經試驗的臨床實驗設計」。我問他,相不相信總有一天會取得經費,而他的答案是:「不會。男人並不在乎經痛,不然就是不理解,我需要的是一個只有女性成員的審查小組!」

為什麼製藥公司沒有插手呢?這顯然能為製藥公司帶來滾滾財源,真令人困惑。

事實上,這極有可能是又一個資料缺口造成的結果。勒格羅在一封電郵中告訴我,由於成本問題,製藥業「通常不會投資由研究人士發起的計畫」,特別當市面上已經有容易取得的學名藥。這就是資料缺口作梗的結果:研究痛經的研究本來就很少,因此製藥公司不確定這樣的藥物會帶來多少收益,以致他們難以下決心出資支持相關試驗。決策人士不是女性時,更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

勒格羅也暗示,也許製藥公司不希望承受以女性為實驗對象的風險,萬一結果無效的話,恐怕也會影響男性使用西地那非的意願。簡而言之,看來製藥業並不認為這是能賺進大錢的商機。於是,女人只能繼續每個月飽受經痛折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費審核小組多為男性,壓縮婦女疾病研究空間

男性為主的經費審核小組,可能也解釋了為什麼治療子宮失能的藥物少得可憐。每天,世界各地都有 830 名婦女因妊娠和生產引發的併發症而死亡,在某些非洲國家,婦女因生產而死亡的數字,比伊波拉病毒大爆發的死亡人數還高。這些死亡案例中超過一半都是子宮收縮問題,通常是因為收縮太弱,導致產婦無法順利生產。

對宮縮不夠強、生產困難的產婦來說,唯一的醫學治療方式就是注入催產素,但這麼做只有 50% 的成功率,若催產素發揮效用,產婦就能繼續進行陰道分娩,然而當催產素失效,產婦就得進行緊急剖腹手術。英國每年有 10萬次緊急剖腹產,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宮縮不足。

子宮收縮太弱就會導致產婦無法順利生產。圖/pixabay

目前,我們並不知道催產素對哪些女性無效,這顯然不該發生。所有產婦都必須先試過催產素,即使催產素毫無效用,產婦們也只能心驚膽顫地等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的朋友就在 2017 年經歷了這樣的事,她在醫院足足承受了 2 天痛徹心扉的劇痛,而且大半時間只能獨自面對,因為醫院要她的伴侶回家等待,然而她的子宮頸只開了 4 公分,最終醫護人員進行了剖腹產,她順利產下嬰兒,然而整個過程令她深受創傷。生產後過了幾週,她仍會突然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彷彿再次重回惡夢,她說起那些體內檢查和手續,形容它們像是暴力攻擊,實在殘忍透頂。

然而,說不定這一切都可以避免?要是醫護人員一開始就知道她終將進行剖腹手術,情況會不會大不相同?

2016 年,英國利物浦大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教授蘇珊.瑞伊(Susan Wray)在英國生理協會(Physiological Society)發表演說。蘇珊也是利物浦婦女醫院順產中心(Centre of BetterBirth)的主任。她解釋,近年的研究揭露,宮縮太過微弱、難以順產的產婦,子宮肌的血液偏酸(子宮肌是產生收縮的部位)。血液愈酸,產婦必須剖腹產的機率愈高,因為催產素對血液酸度偏高的女性無效。

英教授發現小蘇打+催產素,可降低剖腹產機率

但蘇珊不只想明白如何預測產婦需要剖腹產的機率,她希望進一步避免剖腹產。在她的主持下,加上同事伊娃.韋柏格—伊澤(Eva Wiberg-Itzel)的協助,展開一項以宮縮乏力的女性為對象的隨機對照實驗。一半產婦使用了常見的催產素;另一半產婦使用碳酸氫鈉(又稱小蘇打),1 小時後再使用催產素。結果十分顯著:只用了催產素的孕婦中,67% 以陰道分娩,但在 1 小時前先服用碳酸氫納的孕婦,多達 84% 得以進行陰道分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瑞伊指出,碳酸氫鈉的分量並沒有依體重和血液酸度調整,而受試者也只使用 1 次。因此,說不定有人體內的碳酸氫鈉還沒有完全發揮功效,有可能達成更好的效果。

每年都有上萬名婦女進行剖腹產,這項研究的發現足以讓她們避免事實上毫無必要的手術,更別提能為英國國民保健署省下大筆經費。在那些剖腹產手術風險很高或者難以施行的國家,這項研究有助於挽救難以計數的生命,千萬別以為只有在低收入國家,剖腹產才是高風險的手術:在美國,要是妳是黑人孕婦,妳的風險就夠高了。

剖腹產手術風險很高。圖/pixabay

已開發國家中,美國產婦的死亡率最高,但非裔婦女面臨的風險最大。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美國黑人孕婦及產婦的死亡率,和墨西哥或烏茲別克等低收入國家的孕產婦死亡率不相上下。整體而言,美國黑人婦女的健康狀況遠比白人婦女差,但在孕期與兒童照護的差異更令人怵目驚心:美國黑人婦女因妊娠及生產相關病症死亡的機率,比白人婦女高 243%。其中原因絕不只是因為非裔美國人通常比較貧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份研究分析了紐約市 2016 年的生產病例,發現「有大學學位的黑人孕婦在地區醫院生產時,出現嚴重懷孕或生產併發症的機率,遠高於高中學歷的白人孕婦」。就連享譽全球的網球巨星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也無法倖免:2018 年 2 月,她表示自己差點死於緊急剖腹產手術。美國黑人婦女剖腹產的機率比較高,而康乃狄克大學 2015 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就算控制社經地位,黑人產婦在術後 1 個月內重回醫院的機率,也比白人產婦高 2 倍。蘇珊的研究很可能是這些婦女的福音。

「優先性不足」,子宮收縮乏力研究又被拒絕!

不幸的是,我們恐怕無法在近期見證她的研究成果。當蘇珊發現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提供經費給那些會幫助中低收入國家的研究計畫時,她決定申請。然而,儘管她提供充分資料,指出子宮收縮乏力的危險,她的計畫申請仍舊被拒絕了。

他們說,她的研究「優先性不足」,因此,目前對宮縮乏力的產婦,我們仍只有一種解決辦法,而且它發揮效用的機率只有一半。蘇珊說,相比之下,市面上有多達 50 種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

醫療體系讓女性失望的種種證據,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儘管女性占世上一半人口,但人們不重視她們的生理結構、症狀與疾病,總是敷衍了事。沒有人相信她們的痛苦,甚至完全忽視。這是資料缺口造成的結果,同時也是大部分人心中依舊堅持的信念導致;即使我們已有了那麼充足的證據,他們仍相信人類的預設值是男人。這絕非事實。也許這聽來有點多餘,但男人就只是男人。所有從男性身上搜集的資料,並不代表也不適用於女性,也不該被套到女性身上。我們必須在學術研究與醫療實務上掀起一場革命,而且老早就該開始了。我們得訓練醫生傾聽女性,他們必須承認自己未能正確診斷女性的症狀,並非是因為她們說謊或天生歇斯底里;真正的原因可能存在於他們知識中的性別資料缺口。是時候了,別再敷衍女性,讓我們開始拯救她們的生命。

──本文摘自《被隱形的女性:從各式數據看女性受到的不公對待,消弭生活、職場、設計、醫療中的各種歧視》,2020 年 7 月,商周出版

商周出版_96
119 篇文章 ・ 360 位粉絲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周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

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性別和科學研究能量有關嗎?從三大資料庫看全球女性發明者參與度
Research Portal(科技政策觀點)_96
・2019/12/10 ・3069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66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王惠瑜

性別所造成的經濟差異,呈現在薪資水準、教育程度和勞動參與率等各方面,其中又以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等領域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簡稱 STEM),女性勞動力占科研 13%,占工程專業人員的 5.5%,顯示性別差異在特殊領域差距更大(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nformatics Team,2016)。

性別和創新的關連研究中,女性科研人員從投入學習到職業生涯等過程的統計數據非常少,特別是研究成果的「產出」統計資訊明顯不足。

因此,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英國專利局 (UKIPO) 及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等國的智權機構運用專利大數據及不同的方法論來進行發明人的性別識別,統計女性發明人的研發能量。

本研究依其各機構之統計數據所推論出的女性發明者參與度,進行女性技術能量分析初探,並提出相關問題與建議。

本研究依其各機構之統計數據所推論出的女性發明者參與度,進行女性技術能量分析初探,並提出相關問題與建議。圖/4339272 @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三大智權資料庫看全球女性發明者參與度

(一)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

相較於不同資料庫的來源,WIPO 全球女性發明人分析的資料來源為 PCT 專利數據庫,包含全球 173 個國家以統一的標準收集發明人和申請人的國籍和居住國等資訊。除有助於提升性別識別度外,也結合 13 個國家級公共組織和機構的性別與名字詞典,創建 WIPO 的性別與名稱字典 (WGND),為 PCT 專利數據進行性別識別與歸納,利用遞歸演算法等不同識別方式,提高識別度至 96%。

研究發現,在性別識別度部份,以歐美國家的識別度較高,識別度達 95% 以上,而亞洲國家的發明人名字有中文或韓文字符者則識別比例較低,如中國 (88%),印度 (89%),韓國 (92%)。

另外,在 PCT 申請案有嚴重的性別失衡現象,2015 年 PCT 專利平均七位發明人中只有一位是女性,不到三分之一的申請案包含女性發明人。

從圖 1 顯示,女性對專利參與度從 1995 年的 9.5% 增加到 2015 年 15%,近二十年女性發明人持續的快速增長中,然而,相對於男性參與率仍遠遠未達平衡,WIPO 也提出預測,若以目前的增加率,女性發明者要到 2080 年之後才能達到性別平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 1:WIPO 專利發明人性別平衡預測。圖/Identifying the Gender of PCT inventors (WIPO, 2016).

(二) 英國專利局 (KIPO)

英國專利局解析女性發明人的數據來自於歐洲專利局 (EPO) 的全球專利統計數據庫 (PATSTAT) 9,000 多萬份各國的專利書目資料,性別辨識方法採用麻省理工學院方法論,結合美國社會安全局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和英國國家統計局 (ONS) 的數據庫,將美國與英國的姓名和性別進行發明人性別歸納。

在亞洲國家的性別識別則採用北京大學和紐約理工大學合作的軟體系統 (Tang),以爬蟲方式抓取臉書的個人公共資料頁面,並轉成姓名與性別的關連數據,從特徵和行為來推論未明確指定性別的發明人 (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nformatics Team,2016)。

研究發現從專利數量較多的國家分析(專利管轄區,不考量發明人居住地,見圖 2),發明人性別識別度以中國、韓國與台灣等國的性別識別性皆低於 50% 以下,顯示亞洲國家中除日本外,女性發明人名字都較難以進行歸納。因此,中國、韓國與台灣等國的女性發明人辨識度都很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各國專利局的女性發明人平均值參與率為 6.9%,比較各國的女性發明人參與率以中國和俄羅斯專利中,女性發明人參與度較高(高於 10%);其次為澳洲、加拿大、台灣、奧地利及 WIPO 等地區女性參與比皆高於平均值。以日本和英國的專利當中,女性發明人則為最低(低於 4%)。

圖 2:1990~2015全球主要專利國家之發明人性別分析。圖/Gender differences in obtaining and maintaining patent rights (UKIPO, 2016);本研究整理。

圖 3 以發明人國家別進行比較,以台灣發明人性別識別度最低,僅 13.3% 的發明人可識別出性別,其次為南韓和中國發明人的性別識別度皆低30% 以下。各國籍的女性發明者平均參與率為 7.2%。

各國籍的女性發明者多高於平均值,其中以法國、蘇聯、義大利、比利時及以色列等各國發明者性別識別度高,女性發明者參與度也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西班牙、中國和印度籍發明者性別識別度低,但女性發明者參與度高;另外,日本、韓國、德國與奧地利等國籍的女性發明者皆低於平均值之下,其中日本與奧地利籍的發明人識別度雖高,但女性發明者參與度卻最低。

圖 3 :1990~2015 全球主要發明人國家性別參與分析。圖/Gender differences in obtaining and maintaining patent rights (UKIPO, 2016);本研究整理。

(三)美國專利局 (USPTO)

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為了瞭解女性在專利方面的進步和潛力,以 460 萬筆獲證的美國專利資料,分析來自 185 個國家的發明人,將名字與性別分配表應用在科技期刊文獻資料庫 (Web of Science) 的文獻作者及其相應的國家,研究女性發明者在專利的趨勢及領域特徵。

研究發現,美國專利平均性別識別率為 86.9%,其中美國、德國、英國等國籍發明人高達 90%以上,而印度 (66.1%),韓國 (66.4%),台灣 (72.9%) 和荷蘭 (72.9%) 等國籍的發明人識別率則較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女性發明者在美國專利的參與率的趨勢,從 1976 年 2.7% 呈現緩慢增加,直到 2010 年後女性發明人參與率才突破 10%,至 2016 年 12%,顯示在過去的 40 年女性發明者參與美國專利非常的緩慢,一直到近年才進入快速的增長時期 (Sugimoto、Ni、West、Larivière,2015;「Progressand Potential」,2019)。

性別失衡的科研參與:需探討女性科研的阻礙因素

過去由於性別的差異,不僅僅在勞動力市場的性別比例失衡,在科研領域亦然。

雖然在大多數的技術領域、學術機構及產業界已經觀察到近年來女性在 STEM 領域的人才快速增加的現象,女性比以前有更多的參與,但性別失衡的現象仍然在科研的產出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尤其以專利的參與率更為明顯,從耶魯大學調查 2001 年至 2014 年之間 270 萬件美國專利申請和維護的歷史文件發現,專利發明人的性別中,女性發明人約只占 10%,即使是女性博士超過一半以上的生命科學領域,在專利的產出仍然只有 15% 是女性。

研究同時也發現專利申請因性別而產生差異,除了女性專利申請較容易遭到拒絕外,在專利獲准之後,權利項則增加更多的詞彙而縮小其專利範圍,也因而降低了專利的價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研究推論女性雖然比男性更難獲得專利,但實質上女性發明者接受了更為嚴格的審查,女性發明者的技術品質有可能是優於男性(Jensen、Kovács、Sorenson,2018;Sugimoto、Ni、West、Larivière,2015)。

圖/Herney @pixabay

從各機構所做的女性發明者研究以及 WIPO 預測 2080 年才能到達專利發明性別均衡,顯見要達成目標還很遙遠。

如何消除性別失衡的差距,除了友善環境的建構外,更應加速推動女性發明者的研究能量相關政策與配套措施。對於女力崛起的現象,除有女性發明者參與的資訊外,需要更進一步研究女性科研能量的阻礙因素,了解女性發明者特徵、類型及技術主題等,探討是否在不同技術領域的性別獲證率而有所差異而女性發明者是否對創新研究會產生影響,以及不同性別的發明者所組成的團隊,在整體的效益上是否有不同的變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透過不同面向調查女性發明者的相關研究,為政策制定者提供高度關注的議題,並進一步執行女性科研能量相關政策,將有助於整體經濟的創新發展。

參考資料

  1. Gender Profiles in UK Patenting – An analysis of female inventorship(2016)。
  2. Jensen, K.、Kovács, B.、Sorenson, O.(2018)。Gender differences in obtaining and maintaining patent rights。Nature Biotechnology,36,307–309。
  3. Madhusoodanan, J.(2018,4月9日)。Why Do Women Inventors Win Fewer Patents?。Yale Insights。IDEAS FROM 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上網日期:2019年8月21日。
  4. Martínez, G.L.、Raffo, J.、Saito, K.(2016)。Identifying the Gender of PCT inventors。
  5. Progress and Potential : A profile of women inventors on U.S. patents(2019)。OFFICE OF THE CHIEF ECONOMISTIP DATA HIGHLIGHTS,USPTO。
  6. Sugimoto, C.R.、Ni, C.、West, J.D.、Larivière, V.(2015)。The Academic Advantage: Gender Disparities in Patenting。PLoS ONE,10(5)。
  7. The Patent Guide :A handbook for analysing and interpretingpatent data(2015)。UKIPO。
  8. Toole, A.A.、Myers, A.、Breschi, S.、Ferrucci, E.、Lissoni, F.、Miguelez, E.、等(2019)。On-line appendixes to “PROGRESS AND POTENTIAL: A profile of women inventors on U.S. patents”。USPTO。
  9. 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nformatics Team(2016)。Gender Profiles in Worldwide Patenting: An analysis of female inventorship。
  10. UKIPO: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nformatics Team。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Research Portal(科技政策觀點)_96
10 篇文章 ・ 7 位粉絲
Research Portal(科技政策觀點)為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以重要議題導向分析全球科技政策與科技發展趨勢,呈現研究觀點與產出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