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評論 回應:回應方法與研究方法說明

交流心得:《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是本好書

蓉蓉_96
蓉蓉 ・2021/02/23 ・576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網路討論完,我習慣檢討個人表達、對方可能的看法,以及雙方的交流過程。

因為是科學論壇,這次溝通的節奏是我沒拿捏好分寸,就只好寫上來了。

一、個人表達

詢問對方是否沒讀懂論文,是個無比糟糕的問法。

「懂」這個詞彙模糊又相對,讀懂的人會被這種問題冒犯,對發問者的印象不會好到哪裡去。不懂的人往往不會知道自己不懂,但回應會吐露一個人求知的習慣。

與其質疑懂不懂,不如看對方如何解釋當中矛盾,或是反過來試試能否說出對方同意的觀點。

二、對方可能的看法:已解決

文化的對立面為何是基因,我猜是類似「後天vs先天」的概念?

「談論人類烹調技術的演變時,食材多元就是料理流派,還是你以為料理流派的烹調技巧不重要,只要食材一樣就會吃起來一樣?」

這是我能想出最近似的說法,但為避免節外生枝,還是恰當引用文獻比較快。

三、交流過程

網路交流的時候,還是好好舉例或比喻最快。想交流就開長評,仔細好好回應,來回十篇就該停手了。

心得:

沉澱幾日,從《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找到靈感,個人非常喜歡新的比喻。

只是寫完一邊想著黑鮪魚在遠洋漁業技術發展後,才成為日本高級食材,一邊想找本食物與料理歷史的書來看,或是增加點烹調與廚藝的知識。

感覺用料理烹飪來比喻,不管評論精不精確,端上桌的比喻看起來就是又香又美味,直接令人喪失判斷能力。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