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地球脈動
・2014/08/03
天寒地凍,一望無際的冰雪,堅韌的冰層彷彿凍結了時間。這是你記得的北極嗎?科學家發現,今日的北極已不再是記憶的模樣,巨浪,正一波波襲捲北極。
0
0
專欄
・2014/08/02
不斷的寫、被改、修正、再被改,就是鍛鍊科普寫作能力的不二法門,寫好文章的能力都是在電與被電之間被磨練出來的。因此,不必害怕被電、害怕門檻、覺得很難,這些都是必經之路,唯有知恥雪恥、屢敗屢戰才會逐漸改進缺點、形塑風格、變威變大。
活得科學
・2014/08/02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在台南和高雄分別佔地 1043 和 570 公頃,園區內產業含括半導體、光電、太陽能、LED、精密機械、通訊和生技。一旦發生災害, 可能引發複合型災害,對於勞工安全和工廠產能都會引發巨大損失,在防救災的課題上,需要思考多於一般都市防災之外的工廠管理思考面向。
活得科學
・2014/08/02
究竟什麼是天然災害告警系統(DWS)?除了即時偵測之外,高鐵平日有未雨稠繆的措施嗎?面對旅客抱怨延誤時,高鐵仍選擇暫停行駛的考量為何?本篇專訪邀請到了台灣高鐵營運安全室的蘇文傑經理、以及行控中心的任以永副主任,為我們深入淺出解答這些問題。
活得科學
・2014/08/02
隨著資通科技的發達和普及,救災相關的平台在網路上紛紛湧現。工研院開發的「GeoThings 救災資訊協調平台」,著眼於如何在大量的資訊流之中,提供救援單位更好的協調工具,也透過災情回報的機制,讓救援單位更了解各地的物資與人力分布情形,避免社會資源的重複和浪費。
專欄
・2014/08/02
天災發生時,當務之急是災區的對外聯絡。除了透過災區僅存的固網通信外,仍可運用無線通信技術,例如微波、行動電話及衛星通信進行聯絡,尤其是後兩者具備高度機動性,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警告通報以避免災害擴大,並提升救難能量。
活得科學
・2014/08/02
電力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面對台灣頻繁多樣的天災加上電力系統的特性,使台電更須小心翼翼。本次專題我們來到台電總管理處,訪問台電是如何強化電力網路面對災害的防禦能力,以及災時如何有效處置,加快救災速度與復電,把災害降到最低。
動物世界
・2014/08/02
蛇,細長的身影,鱗片,還有不時吐露,帶有尖銳分岔的,蛇信。在詩與現實的世界裡,我們建構出對蛇強烈的記憶。幾曾思考,蛇為何吐舌?舌又為何分岔為信?
活得科學
・2014/08/02
每當重大災害來臨時,人們總不免擔心會不會停電、網路與手機能否暢通、交通運輸會不會中斷等民生問題,而產業界人士也會憂慮災害會不會影響廠房運作。在這些相關的防救災工作當中,國營與民營企業扮演吃重的角色。
專欄
・2014/08/01
「啊!餅乾掉到地上了!」 「沒關係,趕快撿起來就還可以吃!」 你一定聽別人這樣講過,只要沒超過五秒鐘,就可以把掉到地上的東西放進嘴裡。這樣真的沒問題嗎?有實驗精神的人會告訴你,「安啦,上次我很快撿起來吃掉,結果沒有拉肚子,所以你可以放心吃,不會有事的。」 我們來想想到底有沒有道理。如果五秒內可以吃,超過五秒就不該吃,那這五秒內一定發生了什麼不得了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