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臺北天文館
・2013/10/29
最新研究指出,系外行星的大氣即便有豐富的氧-卻未必見得都是生物造成的現象-反倒有可能只是恆星輻射的紫外線組合過於特別而導致的。
陸子鈞
・2013/08/18
這次米格魯接種病毒的反對聲浪,除了再度凸顯對生命雙重標準之外,也顯示部分族群在大聲疾呼「重視生命」的同時,卻缺乏對這世界的認識,殊不知他的生命是建構在多少其他生命的犧牲上。在喊著救救貓狗之前,先讓自己對這世界的認識比臉上的彩妝還厚吧,否則帶著不只是妝堆起來的假面,也是偽善的假面。
臺北天文館
・2012/11/16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Rebecca Martin等人的最新研究結果:如果得顧慮具有恰當質量的小行星帶出現的位置,那麼我們太陽系中可供生命生存的行星屈指可數。
人間福報
・2012/08/20
眾所矚目的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於八月六日成功登陸火星,並順利從火星拍下第一張彩色照片傳回地球,讓全球太空迷與天文學家為之振奮,這也是NASA團隊首次使用以火箭作為動力的空中起重機,幫助好奇號可以順利登上火星。
Gene Ng
・2012/08/0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最重要的10個關鍵》(Life Asc
臺北天文館
・2012/06/29
ALH84001這舉世聞名的火星石,大概是在1600萬年前被隕石撞擊後彈飛出火星,漫遊太空,然後在1萬3千年前與地球相遇並墜落在南極洲的「艾倫丘」冰原上,並在1984年被科學家所發現。
only-perception
・2012/06/26
到目前為止,地球是唯一已知有大量水分貯存在其內部的行星。科學家分析了二顆火星隕石的含水量,那些隕石來自這顆紅色行星內部。他們發現,在火星地幔(mantle)之處的水量遠較先前估計為大,且與地球的類似。這些結果不僅影響我們所知關於火星的地質歷史,而且也關係到水分如何抵達火星表面。資料產生了這種可能性:火星可能維持生命。
臺北天文館
・2012/06/03
且先不管系外行星已找到第幾百顆,還有那「超級地球」的定義、「冷熱適中的適居區」要去哪裡找…等這些話題,暫且都擱置一旁,在我們開始「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找得到生命的機率?」這個辯論命題以前,請注意,基本上,或許這終究是沒有太大實質意義的口水戰 – 畢竟我們唯一已知的例子就只有一個 – 唯獨地球而已。
EverDark
・2012/03/1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個生物學家眼中的奇妙世界 『我們在海邊拾起一顆小貝殼時,能夠感覺到
臺北天文館
・2012/03/17
地球上有沒有生命?– 這算是相當蠢的問題吧?不過如果我們是外星人,真的對地球一無所知,該怎麼做才會知道答案呢?
[LOG] 06:25:26:201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06:25:26:207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06:25:26:370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6:25:26:371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6:25:26:547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6:25:26:548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