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12/16
近幾年的研究以確認好幾種有獸腳類恐龍,真正的模樣不像是我們在恐龍電影裡熟悉的光禿禿,而應該是毛茸茸,有各式羽毛。但古生物學家們對於控龍羽毛的形態一直不是很了解,直到 2016 年中國地質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發現了緬甸一塊琥珀中的恐龍尾巴,可以明顯看到一根根羽毛的生長型態。
・2016/06/01
由中生代地層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除了為電影製片創造出形形色色的螢幕角色,更是許多人對過去的地球絕大部分的想像與認識。然而,一旦跨過了白堊紀與第三紀的地層交界(66.043 百萬年前),這些「迷人」的生物,便於地球上驟然消失;不僅於此,約有 75% 的動物與植物伴隨恐龍而滅絕,這個時間(或地層)的界面代表了地球第二大生物滅絕事件,同時也為哺乳動物的出現拉開了前奏曲。 造成這樣生物大滅絕主要有兩個可能的機制,其一為隕石撞擊地球,另一個則是在印度大陸上的 Deccan Traps 所代表的大規模的岩漿噴發事件。
・2016/05/22
科學家從一組恐龍的腳抓痕化石來判斷,恐龍有可能像牠們的近代親戚鳥類一樣有跳求偶舞的行為。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Darren Naish表示,說不定許多現生鳥類的行為其實是源自牠們的恐龍祖先。
・2016/04/03
當科技逐漸進步,我們對恐龍的認知也不斷地再改變。回到 20、30 年前,科學家推測出的恐龍模型比較像爬蟲類,體表覆蓋許多鱗片、甲片,就像我們在電影《侏儸紀公園》裡看到的恐龍,但現在科學家發現部分恐龍身上應該是披著羽毛,像鳥一樣!
・2015/09/24
過去所發現的恐龍胚胎,「死相」都太漂亮了,完整或幾乎完整的恐龍胚胎捲曲在恐龍蛋裡面,漂亮得很。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此的樣本,同時兼具「福」與「禍」,「福」是這麼可愛罕見,「禍」呢?因為太完整漂亮,斷絕了進行深入骨頭內研究的路,誰會讓你我拔出某根骨頭來切割,看到骨頭裡面去?於是,只能做到傳統古生物學的型態描述。進一步想,完整絞合的恐龍胚胎樣本所提供的資訊,只是該孵化中恐龍蛋被掩埋的那個剎那,在剎那之前和之後的恐龍胚胎發育,完全無法提供任何資訊,所以這些「死相」完美的恐龍胚胎樣本,一方面是福氣,同時也是詛咒。
・2015/09/19
《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加深了大家對恐龍的印象。過去幾十年,科學家從化石得知恐龍的許多訊息,包括知道一些獸腳類恐龍很明確是有羽毛的。
・2015/07/31
《侏羅紀世界》惹毛了不少科學家,原因在於,雖然《侏羅紀公園》和《失落的世界》原著小說在科學上仍有不少缺失,但麥可‧克萊頓已很嚴謹地使用當時科學界最新的想法,如果麼大型的製作不沿續這種精神,是對麥可‧克萊頓的無情羞辱!其實在《失落的世界》的電影版,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把原著小說裡頭大量的科學元素刪除,著重在恐龍大鬧聖地牙哥市,已經讓很多科學家大失所望了。
・2015/07/30
其他出包的恐龍狀況 恐龍這支稱霸中生代(Mesozoic)兩億五千一百萬年前至六千六百萬年前的陸生脊椎動物,首次出現於二疊紀(Permian,299─251 百萬年前)晚期,並在三疊紀(Triassic,251─199.6 百萬年前)中期成為優勢陸棲動物群,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一億六千萬年之久。如果把地球歷史的五十億年壓縮成一天廿四小時,恐龍大概在舞台上唱了四十六分鐘的戲,而我們智人則才出場不到一分鐘(約五十八秒)而已。
・2015/07/29
《侏羅紀世界》打破多項影史票房紀錄,全球再度掀起恐龍熱,不知道大家心中會不會有個疑問:片中兇猛的暴龍以及其它敏捷的肉食性恐龍的牙齒究竟有什麼特殊構造?可以承受反覆咬碎骨頭、撕開肌肉等劇烈動作?台灣團隊參與研究發現:肉食恐龍牙齒的秘密其實在於「鋸齒」。
・2015/07/28
六月中《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上映時,我臉書動態上充滿《侏羅紀世界》文,不過我還是堅持不花自己的錢去電影院看,因為這部違背廿年來所有恐龍研究進展的電影,是不折不扣的黑心商品,跟賣地溝油沒有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