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12/07
地圖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有所應用。防災工作需要透過大量的空間資訊整合,使政府單位能有設施規劃、防災應變的依據。天然災害潛勢地圖能呈現災害風險,針對不同的災害類型發揮防災功效。台灣在2012年有大量的天然災害潛勢地圖產出。
・2012/10/16
即使是小颶風也可能對經濟造成嚴重的損失。計算風災的總損失必須根據很多因素,不過,現在可以從颶風剛登陸時的風速就能預測當次風災造成的經濟損失了。
・2012/10/11
南海、釣魚台的爭議只是反映出各國開始爭奪資源的衝突;島不是重點,爭的是海底下的資源。海洋資源可以簡單分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生物性就像是漁場,非生物性就像是潮能、礦產、燃料;擁有島嶼主權的國家就擁有這些資源。從航海時代之後,有形或無形的海洋資源左右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現在的「海洋國家」都具備海底探勘或者海洋工程技術,這些科技不是幾個研究單位或者小國家玩得起的,因為那都是整合性研究。
・2012/09/14
其實,該介紹這些資訊的或許是氣象局或新聞媒體,但有趣的是在上面提到那則新聞中,看到了兩邊互推責任,也推動了我寫這篇文章。氣象局發布這些資訊,但資料的詮釋如何進入人們的腦子裡,仍有待加強
・2012/08/02
台灣颱風多,地震多,不是什麼人住的地方(?)但是不論是哪一個颱風,都有一個無風無雨的地方--颱風眼。這個距離颱風中心10公里的面積雖然風平浪靜,但是只要跨出颱風眼一步,就會面臨「最大的風雨」--可是你知道,我們心裡也有這樣一塊尚未崩壞的地方嗎?
・2011/05/10
台灣的科學家發現,颱風會捲起大量來自內地的碳,並送向深海。這可能會影響全球的碳循環及深海生態系。 像台灣這樣的
・2011/03/21
為了要掌握颱風,我們就像過度憂心的家長,不想放過任何足致左右其成長的蛛絲馬跡,雖然我們不能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成長,但只要我們對颱風這孩子的動向掌握得越精準,便越能夠因應他所帶來的恩賜與災難。這正是追風計畫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