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陽光
7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Daniel Nocera
丹尼爾.諾賽拉
乙醇
二氧化碳
人造葉
光合作用
再生燃料
效率
氫
燃料
玉米
能源效率
陽光
重力
雅可夫斯基效應
季節
黃道面
古柏帶
大氣壓
宇宙線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好書搶先看
聯經出版
・2019/02/28
人造的光合作用有可能成真嗎?以人造葉嘗試開啟的「氫經濟」——《drawdown 反轉地球暖化100招》
數十年來,一群科學家致力以人造樹葉取代自然光合作用並且直接從大氣之中創造燃料,能量則來自陽光。收益很明顯。幾乎所有能源都來自太陽,其中大部分源自於光合作用。(我們取得能源的形式,包括由植物而來的食物,以及植物的衍生物,例如石油、瓦斯、泥炭、煤、木頭與乙醇)。光合作用看似簡單:水、陽光、吸收二氧化碳並排出碳水化合物與氧氣。然而,單憑自然光合作用想要滿足世界對於能源日漸增長的需求,則是不可行的。
Daniel Nocera
丹尼爾.諾賽拉
乙醇
二氧化碳
人造葉
光合作用
再生燃料
效率
氫
燃料
玉米
能源效率
陽光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2/06/02
小行星1999 RQ36是個鬆散空洞的小行星
美國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計畫室的科學家Steve Chesley等人,已經想到好辦法,可在數百萬公里距離外,測量一顆小行星的精確質量。Chesley等人的這個「猜猜你的體重」太空活動,乃是利用位在美國加州沙漠中的金石太陽系雷達、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和位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波電波天文臺的探測資料完成的。
重力
陽光
雅可夫斯基效應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2/04/10
英國Gardom’s Edge巨石可能具天文意義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的研究者Daniel Brown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研究成果,認為知名的Gardom's Edge巨石(monolith)可能具有天文用途。
季節
陽光
黃道面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2/01/14
冥王星表面發現複雜分子的蹤跡
目前身為矮行星成員之一的冥王星,其實也可視為軌道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古柏帶天體(Kuiper Belt Object,KBO)之一;許多KBO都呈現微紅的色調,有些甚至顯得非常紅,科學家先前就推測可能是這些天體表面的有機化合物造成的。
古柏帶
大氣壓
宇宙線
碳氫化合物
陽光
0
0
動物世界
東海 科學新報會
・2011/11/12
海洋界的變色龍
在爬蟲動物中,變色龍是善變的偽裝高手,而在茫茫大海中,其實也藏有偽裝的高手。在這深1000m,連陽光發出的紅色波長都無法穿透的海洋裡,導致紅色有機物就像隱形般看不見。不過在600-1000m的水深處可就沒這麼容易躲藏了,在這裡陽光仍然可以展現出色彩豐富的海洋生物,所以居住在這的頭足類動物-章魚、魷魚就想出了一些靈活的策略:一開始全身是透明的,而當有掠食者在附近時就轉換身上的顏色來躲避。
陽光
頭足類
0
0
生命奧祕
葉綠舒
・2011/05/17
曬不黑,或白不回來並不是好事情
熱帶地區的居民,為什麼皮膚是深色的?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說不定現在還認為如此),因為黑色素可以濾掉紫外線,熱帶地區太陽大紫外線也強,黑皮膚是為了保護皮膚不被曬傷,才不會得皮膚癌。 聽起來很合理嗎?但是這個理論有二個不合理的點。
天擇
皮膚
膚色
葉酸
陽光
0
0
動物世界
陳俊堯
・2011/03/02
越黑越火爆
如果從你身上的黑色素可以看出你的脾氣,這可就神奇了。
能量
陽光
黑色素
0
0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