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1/06
彭明輝老師這本《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算是國內少數完整整理了擁/反核論述的書,值得參考。國內最活躍的擁核團體「核能流言終結者」的一份勘誤表,也該看一看。
・2013/10/08
拜讀科月七月號本欄目賴昭正教授大作〈電動汽車值得發展嗎?〉,筆者也想談談這個問題,就教於賴教授及廣大讀者。
・2013/08/09
但是,如果變化是來自這些勢力強大的石油巨頭本身呢?二○一○年,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研發部副總裁埃米爾.雅各布斯(Emil Jacobs)27宣布一項前所未有的計畫:撥款六億美元,以六年時間致力開發新一代的生物燃料。當然,上一代的生物燃料(主要為玉米乙醇)簡直是一場災難28。
・2013/08/05
在二○五二年,有沒有可能餵飽全球人口?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當然希望能夠如此。但我認為,答案是可以和不可以。充足的糧食產量是可以達到的,但我認為,食物的價格將會如此之高,以至於全球的貧窮人口將沒有能力去吃正常的一餐。
・2013/07/03
一位15歲來自加拿大的女孩安.瑪可辛斯基(Ann Makosinski)在當地的科展中,發明了一個不用電池,用手握就可以發電的手電筒。
・2013/06/22
《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是著名經濟學家和未來學家、「第三次工業革命」概念的創立者、知名的經濟學家及社會評論家,目前擔任歐盟執委會與歐洲議會的顧問。他在這本《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闡述,人類已經歷經了兩次工業革命,每一次的工業革命,都是新的能源與新的資訊通訊科技結合之下而產生的,這次也不例外。第三次工業革命要把每一棟建築物變成微型發電站,可以自行生產出能源。
・2013/05/27
多數自然通風系統在夏季裡,都能將新鮮空氣引進密閉辦公室內,但氣溫只要降至攝氏15度以下,系統就會關閉,或改用暖氣提高冷空氣溫度,故需使用大量能源。如今劍橋大學附設機構「呼吸建築」(Breathing Buildings)認為,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可混合戶外新鮮冷空氣與室內空氣,後者當然溫暖許多,既可維持空氣清新,亦能避免許多通風系統在冬季就失靈的缺點。
・2013/04/08
NASA氣候科學家 Kharecha 與 Hansen 指出,在1971年至2009年間,全球核能發電已經使大約184萬人免於因空氣污染而死亡,並減少6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為止,核能發電將能避免全球42萬到704萬人死亡、以及800億到24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2013/04/01
一般馬達把電能轉換成動能; 如果把馬達裡面的電磁鐵換成永久磁鐵,有可能讓它自動不停轉動並且反過來產生電能嗎?還是根本就只會鎖死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多處報導有人發明不需要能源輸入的發電機,最後卻都沒有大量商品化,這是因為能源產業害怕被顛覆所以打壓, 還是因為這些報導以及 Youtube 影片全是騙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