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8/21
採訪編輯|王怡蓁 美術編輯|張語辰 從陶器紋飾找故事脈絡 談到大洋洲考古,你可能會聯想到迪士尼電影《海洋奇緣》
・2018/08/15
宇文所安以敏銳的視角穿梭在文本與歷史之間的縫隙,追尋被遺忘的蛛絲馬跡,再以細膩的筆觸還原文本生成的歷史現場。所謂的文化傳統與文學經典在這樣的還原中,方能跳脫被標籤、概念禁錮的國族展品命運,獲得延續不斷的生命力。對宇文所安來說,文學研究和翻譯不僅止於學術興趣,背後還包含著在全球化的前瞻視野下,將中國文學變成世界遺產的宏大願景。
・2018/02/04
地震學家除了研究科學裡的地震,歷史裡的地震也不能忽略!在地震科學起步前,想知道人們怎麼面對地震;怎麼認識地震,都必須從方志史料、隨筆,甚至文學作品中尋找線索。在地震知識未普及之前,這些前人的認知也許會有謬誤,但他們留下的地震記憶,卻大大幫助了現代人的地震科學研究。而在資料充足之後,地震學家又是如何研究地震的呢?讓我們從這篇文章窺知一二吧!
・2017/09/22
很多人自稱貓奴,那是出自對貓咪的寵愛與情感投射,但是我們真的對貓這種動物,或是「貓科動物」,還有貓與其他動物的關係有著深刻的理解嗎?一般來說坊間有關貓咪的書都太聚焦在寵物貓身上,好比怎麼和牠玩?如何做好居家照顧?或是直接跳離動物行為學的基礎高談「貓咪心理學」。這些與所有貓科動物都有關的深入議題就甚少被各種「貓書」談論。《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本書讓人感到驚艷之處在於它能夠從人類歷史上所經歷過的大小貓科動物著手進入主題,讓我們對家貓的關注在一開始就擴大到整個貓科動物世界。這種比較宏觀的書寫方式的卻可以讓讀者不要在一開始就在書中尋求對家貓萌感的沉溺,進而理性地、全面性地理解貓科動物究竟如何進入人類生活。我很高興終於能看見一本書,從歷史、科學、文學、社會學的多面向視角來審視人類對貓的癡迷與喜愛,也能夠在這麼深沉的迷戀中理性地面對因為愛貓所造成的諸多複雜議題。這本書所談論的貓咪議題或許比較深沉,甚至比較像是集合歷史考證與科普知識的侃侃而談,但是我相信任何對貓咪、貓科動物、人與貓的關係,以貓與其他生物關係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讀讀這本誠懇、豐富與深入的著作。
・2017/08/17
大家都愛錢。 神智正常的人類中,除了極少數以外,都想要有更多錢。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錢不夠用,想要賺更多錢,最好
・2017/08/01
臺中烏日區有一棵老茄苳樹下有一座小廟,某日透過乩童扶乩宣稱:一直以來被尊稱「茄苳公」的自己,其實是「茄苳娘」!先別說茄苳樹王公還有分性別了,你會認茄苳樹嗎?你知道茄苳樹跟嘉慶君是好朋友嗎?雖然在民間信仰中,茄苳樹王公的數量也許略遜於大夥熟悉的榕樹,但與茄苳相關的故事,卻很可能讓其他樹種都望塵莫及呢!
・2017/08/01
歷史學家會不惜以任何代價來交換回到過去的能力,然而科學家們已經想出了些巧妙的方法在此時此地拼湊出過往的真實面貌。從古埃及陪葬面具的構造到梵谷壁畫的真實性和佛羅倫斯大教堂的結構,全球對這些歷史文物的研究都成為了美國物理學會2017年3月及4月大會的主題。這些研究的成果讓我們對當日製作的這些文物有了更清晰的瞭解。
・2017/04/06
《隔間》內容非常豐富,摩天大樓興起、泰勒管理概念、女性進入職場、大眾流行文化、開放性辦公室等等,他引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書籍、報導、文學作品等等,讓我們從十九世紀一路在辦公室裡走過到二十一世紀,讓我們體會這些今天理所當然的種種現象,當初有多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