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8/15
綜觀斯波義信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可看出其由小馭大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又能以小窺大,說他結合東西學術研究之強項,實不為過。他從地方及個人活動出發,透過經濟物質因素和鉅細靡遺的史料,重建出地方與人的互動。其《宋代商業史研究》橫空出世,打破既有中國城市想像,一舉奠定其大師地位及對後世的影響力。而他不改其志繼續以同樣細密的研究方法,繼續對中國城市及華僑研究做出打破既往定論的研究成果,可見其研究精神數十年如一日。
・2018/08/15
宇文所安以敏銳的視角穿梭在文本與歷史之間的縫隙,追尋被遺忘的蛛絲馬跡,再以細膩的筆觸還原文本生成的歷史現場。所謂的文化傳統與文學經典在這樣的還原中,方能跳脫被標籤、概念禁錮的國族展品命運,獲得延續不斷的生命力。對宇文所安來說,文學研究和翻譯不僅止於學術興趣,背後還包含著在全球化的前瞻視野下,將中國文學變成世界遺產的宏大願景。
・2018/07/30
在明星標靶藥物伊馬替尼(imatinib)出現之前,常見的癌症療法皆無法針對癌細胞進行治療,也都有相對嚴重的副作用。今年(2018)的唐獎生技醫藥獎頒給三位美國知名的科學家:東尼 ‧ 杭特、布萊恩‧德魯克爾、約翰 ‧ 曼德森,他們的研究開啟了針對癌細胞進行癌症「標靶治療」的新紀元。宛如對癌症專用神奇子彈的標靶藥物到底機制是什麼?它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2018/07/16
1988 年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今年(2018)獲「唐獎」的漢森博士作證發言:「全球暖化已經發生了。」警告溫室效應會造成極端氣候、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他的發言正式吹響了關注全球暖化議題的號角......
・2018/04/12
1987 年,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夫人帶領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宣言,主力提倡「永續發展」──這個現在眾所皆知、人人掛在嘴邊的概念。雖然布倫特蘭並非首先提出永續發展概念者,但《我們共同的未來》卻第一次完整定義了永續發展,並讓這個理念成為全球共識的起點。
・2017/06/26
一個由好奇心驅使的基礎科學實驗,為何最後卻能發展成CRISPR/Cas9這個改寫基因科技的革命性技術?生技醫藥獎得主道納,在唐獎得獎演說中,分享了這個神奇的研究歷程,以及該如何面對CRISPR/Cas9可能引起的道德爭議。
・2017/06/26
生技醫藥獎得主夏彭提耶,在唐獎得獎演說中,分享了CRISPR/Cas9如何發展成當前最熱門的基因編輯技術,以及這個技術未來可能的發展與挑戰。
・2016/06/18
第二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亞瑟.羅森費爾德(Arthur H. Rosenfeld),原本是名粒子物理學者,但遇上了 1970 年代的石油危機,毅然決然投入能源研究,不僅研發一系列創新的能源科技,還實際參與能源政策的改革,被譽為能源效率教父。
・2015/06/26
一九九○年代,是生技醫藥邁入風起雲湧的時代。 正當詹姆斯.艾利森和他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如火如荼的進CTLA-4抗體的研究,發展癌症免疫療法的時候。第一屆唐獎生醫獎的另一位得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教授本庶佑也正帶領他的研究團隊,投入另一個重要的免疫檢查點1PD-1分子的研究。 本庶佑和艾利森一樣,是開創二十一世紀免疫醫學的關鍵人物。他更是開創日本基因研究的先驅。
・2014/12/20
1987年時,科學家在細菌內發現一種特殊核酸內切酶,命名為 CRISPR / Cas9,其會辨認外來的 DNA並加以切割降解,若能妥善運用,將可以有效阻止病毒複製。來自麻省理工張鋒教授將本來不起眼的 CRISPR / Cas9的細菌免疫系統改造成為一套簡單廉價的基因改造工具,並發現這套系統可以被用於原核或真核細胞的基因編輯,使得我們可以很簡單地自行在實驗室編輯各類常見模式生物,包括酵母菌、線蟲、果蠅、阿拉伯芥、斑馬魚、小鼠、大鼠、乃至人類細胞的基因。若該系統能持續發展,對於基因突變造成的遺傳疾病患者和醫療發展將是一大福音。此研究也讓張鋒獲得了2013年《自然》雜誌評選之年度新聞人物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