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10/08
今年的經濟學獎項頒給了 William D. Nordhaus 和 Paul M. Romer,他們藉由擴大了經濟分析的範圍,分別針對經濟與自然、經濟與知識之間的互動關係做出了解釋。
・2018/10/04
近兩百年來,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作為能量來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溫室氣體逐年增加。為防止全球暖化成為不可逆的災難,各式節能政策正蓬勃發展,其中一個方向「減碳淨煤」,就在於使用各種技術,盡可能減少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對大氣的影響
・2018/07/16
1988 年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今年(2018)獲「唐獎」的漢森博士作證發言:「全球暖化已經發生了。」警告溫室效應會造成極端氣候、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他的發言正式吹響了關注全球暖化議題的號角......
・2017/10/17
由於《氣象戰》算是個災難素材的科幻電影,因此我個人並不會因為科學上的問題而反推,起碼觀賞過程中某程度是覺得有娛樂商業效果,至於特效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也不可能要求「真實」,就不多作評論。而本文將會循序漸進的從無劇情到預告片層級的雷,到直接聊劇情中的科學元素,請視情況斟酌閱讀!
・2017/06/15
根據一項美國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到異常的氣溫升高容易導致人們在夜晚難以入睡,其中,又以低收入及老年族群受此影響最為嚴重。全球暖化除了融化冰山、升高海平面外,更進一步影響了你我日常的生活。
・2015/12/16
海洋默默地吸收了大量人為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但她卻也為此賠上了自己的健康。如今,她生病了,病名叫做海洋酸化。這將對海洋生態與人類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2015/10/10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對於當代人類來說,恐怕已經是個迫在眉睫的待解難題了。近150年來所觀察到的全球暖化,非常可能與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有關[1],為了生存環境的永續,當代各國政府與倡議團體,也都開始積極規劃與鼓吹有效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方式。在各種減碳策略中,主動將已經製造出來的二氧化碳減少的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台灣自1988年起能源局與工研院就開始進行了各項研究與評估計畫。然而,近年來,開始備受部分媒體與倡議組織矚目而有諸多誤解與恐懼的,正是最後這一種將二氧化碳存放在地底岩層之中的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技術了。
・2015/08/19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各地的氣溫不斷上升,動植物也因此開始朝南、北兩極遷徙,以找到最合適的棲息地。不過,大黃蜂並沒有出現在這波遷徙潮的名單中,近日一份研究顯示,儘管棲息地較靠近赤道的大黃蜂數量也因氣候變遷而減少,牠們卻沒有因此而開始向北遷徙。
・2015/08/07
玉女歌手楊林當年以一曲《零下幾度C》走紅全台大街小巷,根據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定下的目標,全體締約國應共同努力,讓地球在本世紀內升溫低於攝氏2度,才能對抗全球暖化危機。但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博士不這麼認為,根據他的最新研究,當前限制全球升溫的計畫完全不足以減緩地球暖化,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才是讓地球不再升溫的關鍵。
・2015/07/08
康乃狄克大學生態學家Mark Urban分析了上百篇研究,並從中歸納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 – 如果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全世界將有六分之一的物種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