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傳播
11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事實查核
假新聞
傳播
刺激
故事
有趣
經濟
動畫
新媒體
歷史
臺灣吧
媒體
專家
心理
科學
恐懼
流言
謠言
焦慮
偽新聞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好書搶先看
天下雜誌
・2020/12/31
假新聞其實存在數千年了,為何人們仍會相信?——《故事經濟學》
講故事的人為求生動,經常訴諸虛構或假新聞,從而提供有所誇張的故事。敘事的歷史顯示,「假新聞」不是新鮮事。事實上,人們總是喜歡有趣的故事,而且會傳播他們知道可能並不真實的故事,例如一些都市傳說。事實上,人們經常並未做出自己是否要散播謊言的明確道德決定,就傳播一些令人興奮的故事。
事實查核
假新聞
傳播
刺激
故事
有趣
經濟
2
1
來自台灣
梁晏慈
・2016/04/01
臺灣吧蕭宇辰:我們的目標是提起大家對知識的興趣
拜網路之賜,知識的取得越來越便利。新創媒體們除了把內容做好,更需要花時間研究如何讓人願意點下滑鼠。12月22日在胖地台北,臺灣吧的共同創辦人蕭宇辰和我們分享了臺灣吧在數位內容的世界內快速崛起的故事。
傳播
動畫
新媒體
歷史
臺灣吧
0
0
泛科授權 1.0
蔡宇哲
・2015/06/16
人天性容易相信專家?
現在不管看文章或是電視節目,總是會出現一些神奇的稱號,像是真神奇的生活家、XX達人、宅神..等,這些自封或被封的莫名稱號背後都有個目的,就是要閱聽眾接受這些人是個專家,接下來講的內容才容易取信於民。
傳播
媒體
專家
心理
科學
0
0
活得科學
果殼網
・2014/03/06
謠言傳播的 8½ 條定律(下)
按照迪方佐的說法,好的謠言要避免被證偽。比如,「上一期《中國好聲音》的節目上,導師們因為搶一個學員打起架來了!」這種謠言不會火,因為只要找出上一期的節目視頻,看看到底打沒打架就好了。要是換個說法,「我聽說《中國好聲音》錄節目的時候導師們動手打架了!本來錄好的節目都掐掉了!」——嗯,驗證這個就難辦多了。
傳播
恐懼
流言
謠言
0
0
活得科學
果殼網
・2014/03/06
謠言傳播的8½條定律(上)
恐懼滋生謠言。一個群體的集體焦慮越嚴重,就越容易變成謠言工廠。正如羅徹斯特理工學院謠言專家尼古拉斯•迪方佐(Nicholas DiFonzo)所說,我們通過傳播信息化解恐懼和未知。即便交流的信息是荒誕的,交流本身也能給人一種知曉事態的感覺,來平撫不安。「謠言的一大功能就是試圖挖掘事實,讓人知道該做什麼。我從沒像9·11事件過後那麼驚懼。為了抑制恐懼,人們傳播謠言。」
傳播
恐懼
流言
焦慮
謠言
0
0
泛科授權 1.0
鄭國威 Portnoy
・2014/02/16
拒絕再玩偽科學媒體的信任遊戲
先說結論:我非常感謝黃俊儒老師願意將他對於科學新聞此一主題諸多縝密的批判觀察總結出版,因為這樣我以後看見糟糕的科學新聞以及毫無鑑定力的傳播者,就不再需要氣得冒火,只要推薦他們去看這本書就好了。(好啦,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這種開書單要人去看的討論方式)
偽新聞
偽科學
傳播
別輕易相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
科學新聞
科學記者
0
0
專欄
科學松鼠會
・2013/10/23
流言止於熟人?
在拙作《竹筏還是燈塔——數據洪流中的科學方法》中,我曾寫道:「互聯網既是信息庫,也是垃圾場」。在這「垃圾場」中,有一類「垃圾」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那就是流言。互聯網上的流言是如此眾多,我們不僅時常能夠聽到,甚至很可能曾在有意無意中傳播過它。
傳播
流言
訊息
0
0
專欄
only-perception
・2011/12/13
新元件,能在矽晶片上實現完整光學迴路
這個新元件是一個「光的二極體(diode for light)」,Caroline Ross 表示,MIT Toyota 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她是一篇論文的共同作者,該論文發表在 11/13 Nature Photonics 期刊的線上版。它可比擬為電子的二極體 -- 一種讓電流朝某一方向流動,並阻止它往其他方向去的裝置;在本例中,它創造出一條光而非電子的「單行道」。
二極體
傳播
矽
0
0
活得科學
鄭國威 Portnoy
・2011/07/04
科學辯論:暴力電玩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電玩中的暴力會不會對人產生影響?這是個傳播跟心理學界的熱門議題。最近因為美國加州頒布法令禁止販售跟租賃暴力電玩遊戲給未成年人,而後在上個月(6月)27日該法令又被最高法院裁定為違憲,除了家長團體、業者、言論自由倡議者議論紛紛之外,也引發了一場科學界的大辯論。
侵略性
傳播
大腦
媒體
心理
暴力
法律判決
美國
辯論
遊戲
電玩
0
0
生命奧祕
科學松鼠會
・2011/05/26
資訊共享摧垮集體智慧
統計顯示,集體裡的個人偏見可以相互抵消,形形色色的個人想法最終會轉變成統一度驚人的平均答案。而一項關於群眾智慧的新研究表明,如果被測者的想法相互透明,那麼他們的見解很容易偏離正軌。
傳播
大腦
社會心理學
群體
資訊
集體智慧
0
0
1
2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