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03/08
...並不是所有的人為技術都代表破壞,而是要看這樣的技術怎麼跟自然的循環結合。
・2011/02/11
本文轉載自PEREGRINE科學點滴 太陽能電池是由對光作出反應之能耐,取決於能帶隙(band gaps)的半
・2011/02/10
加州理工學院將矽奈米線(silicon microwires)應用在太陽能電池上,發現可以吸收射入陽光85%的光譜,效率與傳統式矽晶圓相當,不過僅需前者1%的矽材料。論文發表於2月14日的Nature Materials。
・2011/02/10
科學家發現由細菌產生的半導體奈米管。這發現將提供科學家們對奈米管的製造一個新的方向。
・2011/02/10
能源危機、全球暖化,此類議題逐漸被世人廣泛討論,如何發展一個新的能源使用形式,降低對石油的依賴並且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可降至最低,一直是科學家努力的方向。其中,燃料電池科技一直被視為重點發展的領域,尤其是氫氣燃料電池。氫氣的氧化反應其每單位分子量所生成的能量比為所有已知反應中最高的,因此被視為發展重點。過往對於氫氧燃料電池的核心,催化劑本身的材料研究,大多以鉑(Pt)、鈀(Pd)等貴重金屬作為研究材料。由於此類金屬在催化氫氣氧化的反應過程中,過度的氧化還原會因為系統中含有氧氣等小分子使得催化劑本身逐漸失去活性。(註一)因此,如何改善這些缺點進而應用在燃料電池科技上,一直是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Karyakin等人利用氫化酵素(Hydrogenase)製作成電極,並對其電化學的特性加以測量,發現其發電的效率與現今使用的鉑(Pt)電極相比不相上下。此結果發表於近期的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1/02/10
Georgia Tech 的科學家製造出3D結構的太陽能電池,更輕,更小,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 傳統的太陽能電池多為平面結構。照射於電池上的光子有一部分直接被反射,而進入的光子也不會百分之百被吸收,能量利用效率受限。若將可吸收光子的材料加厚,的確可增加光子被吸收的比率。但由於材料變厚,在材料被激發的電子電洞對必須移動較遠的距離才能到達電極,在中途就結合的機率增大,因此量子效率降低。
・2011/02/10
愛照鏡子的請”照”過來!最近由美國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科學家E. Fred Schubert所發明的低反射率薄膜,可能使你見不到自己鏡中的形像哦. 有鑒於天然石化資源終有消耗淨盡的一天,科學家們近年來致力於開發替代性或永續型燃料或能源.而太陽能的利用,更是眾多選擇中較被看好的一項.然而,如何提高對太陽光吸引的效率來更有效地使用,則仍然是一大考驗.如今Schubert所發明的這種低反射率薄膜,若使用在太陽能面板上,可望能夠提高對陽光的吸收率,進而提昇對太陽能使用的效率.
・2011/01/31
其實這類的電池中,水不能帶來能量,因為水已經是氫的氧化態,不可能再經由氧化來放出能量...
・2010/12/0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氨燃燒可產生能源,作用後僅產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氮和水。但是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