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02/10
印第安納大學研究人員使用資料探勘與網路分析技術,發現政治運動和特殊利益團體正在利用Twitter假帳號積分,以創造廣泛基層政治表達的假象。研究人員目前正研究網路拓撲結構,致力於對網路可疑訊息內容進行自動化識別。
・2011/02/10
Science-Metrix Inc. 依據Web of Science (Thomson Reuters)資料庫1980年到2009年的科學出版物統計數據,檢討過去三十年全球地緣政治變化對科學知識創造的影響。 Science-Metrix Inc. 使用文獻分析法(bibliometric methods),以宏觀方式分析知識創造在地緣政治上的長期變化。分別檢視蘇聯、東歐集團、中東與亞洲地區在科學研究產出上的進展。
・2011/02/10
前英國藥物濫用諮詢委員會主席David Nutt教授因評擊英國政府將大麻毒品等級由C級調升為B級,於2009年10月被內政大臣Alan Johnson以專業越界涉入政治為由予以解聘。科學家要求英國政府部會準則應予以規範,避免政治干預科學。
・2011/02/10
雲端數位工作時代已來臨,虛擬勞動力將以最適度的工資承接任何網際網路世界的工作。 一月初美國勞工部宣布,2009年12月美國失業率保持在10.0%;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98年平均失業率為5.85%、全年平均失業人數63萬9千人,雙雙創下歷年新高紀錄。於就業困難的時代,人力外包(outsourcing)或者雲端數位工作(cloud labour)可能將是新的就業方式。
・2011/02/10
以貌取人是人的天性嗎?瑞士的兩位經濟學家用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 瑞士University of Lausanne的兩位經濟學家要驗證對外貌的喜好是不是會直接轉換到選票,所以他們將2002年法國議員選舉的候選人照片選了57組,每組兩張,各有當選人跟第一高票落選人的照片。他們將這些照片拿給兩個不同的受試族群。第一組是684位大學生,問他們看了照片後,選出他們覺得比較有能力的人。另一組是681位五到十二歲的兒童。研究人員將候選人的照片放入電腦遊戲中,然後要兒童看了候選人的照片後,決定"要選哪一位當自己那艘船的船長"。
・2011/02/10
美國新墨西哥Los Alamos 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Johan Bollen等,對高達十億次的線上科學期刊點擊流(clickstream)進行分析,並以巨觀尺度繪出點擊關聯網絡地圖。例如閱讀生產研究期刊的讀者,會跳讀到製造工程,製造工程又會連結到材料科學工程,繼連結熱力學、應用物理、電化學、高分子等等。而高分子科學與語言學在網絡地圖上恰分佈於左右兩端,其距離隔的很遠。
・2011/02/10
在2008年美國總統候選人初選期間,麻省理工學院 Peter Gloor教授使用swarm creativity 透過資料視覺化軟體Condor對網路資料分析預測,在其部落格直言不看好民主黨的希拉蕊以及共和黨的密特、羅姆尼,現在看來的確是準確預測。此概念現在(2013)已廣泛應用,像是分析巨量資料等處理。
・2011/02/10
許多的系統分布曲線,例如財富,網路連結,地震的分布,是遵循冪次法則(power law),而不是鐘型曲線(bell-shaped curve)。冪次法則的性質是強度高的事件出現次數會比鐘型曲線要高。在網路上的應用,則是網路節點獲得新節點的機會正比於網路節點的連結數目。這時,具有大量連結的網路節點就會快速的累積新連結,形成富者越富的現象。
・2011/02/10
除了假科學真行銷的「英國研究」之外,許多時候真的研究被媒體錯誤詮釋更讓科學家無言以對,好在有許多優秀的科學部落客挺身而出,不讓科學在大眾心中漸漸淪為低級的八卦。前陣子流傳的一則「女人一掉淚、男人就萎了」的科學報導就是一例。
・2011/02/09
Original publish date:Nov 03, 2005 編輯 John C. H. Chen 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