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Y. M. Huang
Y. M. Huang
95 篇文章・ 4 位粉絲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探討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係、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部落格網址:認知與情緒新聞網 (http://cogemonews.com)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11月 重設

・2013/11/27
在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中,有學者會根據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將人們分為prevention focus (預防焦點)或是promotion focus (促進焦點)。從字面上就可以得知,預防焦點的人做事態度會是比較預防性的,盡可能守住擁有的,而不去追逐新的;促進焦點的人,則是會傾向去冒險、嘗鮮。根據這樣的特質,我們會預期預防焦點的人,會傾向停留在原本的狀態,但如果原本的狀態是錯誤的,他們是否還會傾向停留在原本的狀態呢?
・2013/11/20
在強調個人主義的社會,人們會傾向要與眾不同,做自己,這樣的風潮在台灣也陸續的興起。但是與眾不同究竟是一種真實的現象,還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呢?
・2013/11/05
最近打開新聞,就會發現又一家油品公司出了問題,食品安全成了大家相當關注的議題。這次新聞不斷重複強調,連GMP認證的東西都會出問題,那還有甚麼可以相信。有些聲音就開始檢討GMP的認證,並說明這個認證有哪些可以改善的部分。但民眾究竟怎麼想呢?民眾究竟怎麼做呢?
・2012/11/28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對於自己的身體有所些意見,有些人可能很喜歡自己的鼻子,有些人可能很討厭自己的屁股,還有些人完全的自戀。若你對於自己的身體有所抱怨,請仔細讀這篇文章,或許會有些幫助。
・2012/11/21
大家或許在好奇甚麼是ING啊... 是一種藥物?是投信公司的簡稱(之前爆出弊案的安泰投信)?還是甚麼呢?我想有些人看到ING想到的是英文動詞中進行式或加上的字尾,walk vs. walking (走路 vs. 正在走路),沒有錯,這個研究要談的就是這個在動詞字尾加上的ING2對於情緒感受的影響。
・2012/11/14
一直一來學術圈都有一個問題(不是僅在心理學領域),就是要能夠被發表的文章都必須要有一些正面的成果,例如發現某個藥物能夠治療憂鬱症,如果你發現一個藥物不能夠治療憂鬱症,基本上是沒有期刊會發表這個研究的。在這樣的學術生態下,若我們僅專注有被發表的研究,其實是有非常研究的取樣偏頗,也非常有可能做了錯誤的推論。
・2012/11/07
大多數人在被排擠的時候都會有些負面的感受,不論是因為什麼樣的事情被排擠;有些人甚至為了不要被排擠,而甘願被欺負或是被指使。但該體被排擠的時候該怎麼降低負向情緒改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