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input/TeX/config.js
臺北天文館_96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4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4月 重設

・2016/04/04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天文物理學家 Patrick Ogle 等人在宇宙荒野發現一種新型的星系野獸,其規模與亮度睨視宇宙所有的星系,因此 Ogle 等人暱稱其為「超級螺旋星系(super spirals)」。
・2015/04/25
天文學家利用阿塔卡瑪毫米/次毫米電波陣列(ALMA)觀測結果,呈現星系核心非常接近超大質量黑洞事件視界之處的極強烈磁場狀況,這項觀測成果可幫助天文學家瞭解這些超大質量黑洞以及在黑洞兩極的高速電漿噴流的結構和形成過程。
・2015/04/24
天文學家首度發現在大霹靂後約30億年的時期,星系的外圍區域仍在進行造星工作,但中心區域卻已經停工了。從這個情形看來,星系內的恆星形成現象似乎是從核心開始,並向外擴散,直到整個星系的恆星形成現象都停止,那麼這個星系就完全變成一個死寂的世界。
・2015/04/20
美國哈佛史密松恩天文物理中心天文學家Jennifer Yee等人利用美國航太總署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和OGLE計畫位於智利Las Campanas觀測站的Warsaw望遠鏡進行聯合觀測,發現一顆距離遠達13000光年的氣體行星OGLE-2014-BLG-0124L,是迄今已知最遠的系外行星之一。
・2014/04/28
有別於過去的認知,最新研究發現,行星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傾角的快速變動不會阻礙生命發展的可能性,有時候甚至更容易讓生命繼續下去。在恆星周圍世居區的外側邊緣,由於低溫將水結凍成冰,不易生命存活;快速改變傾角會讓行星兩極的冰帽溶化成液態水,更適合生物生存。
・2014/04/18
透過卡西尼號(Cassini)太空船的鏡頭,科學家首次目睹一顆衛星誕生。在土星A環最外側處,可能有顆小型冰衛星為新近形成。
・2014/04/15
孿生子弔詭(Twin Paradox)理論,最早由愛因斯坦提出,根據他的相對論,一對雙胞胎,一個在地球上,另一個以高速在星際間運動,則當後者回到地球時,會顯得比留在地球上的另一位還年輕。美國航太總署(NASA)擁有全球首對也是唯一一對雙胞胎太空人 Scott Kelly 和 Mark Kelly。他們將要協助一項實驗,看看其中一位待在地球,而另一位待在太空,一年後,兩者的雙胞胎特徵是否還會相同。
・2014/04/14
天文學家利用歐南天文台位於智利的超大望遠鏡,巧合的捕捉到一張美麗的天際鑽戒圖,這閃亮的鑽戒巧合是因行星狀星雲Abell 33和恆星HD 83535排列在同一視線方向上而形成的。
・2014/04/01
經由南美洲上多處望遠鏡聯合觀測工作結果,天文學家發現第 10199 號小行星 Chariklo((10199) Chariklo)擁有 2 個密又窄的光環,這是天文學家首度知道小行星居然也會擁有光環,而 Chariklo 小行星也成為繼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外,第 5 個擁有光環的太陽系天體。不過天文學家尚不清楚 Chariklo 光環的來源,不過推測可能是某次碰撞事件發生後,在小行星周圍殘留的碎屑盤。
・2013/04/28
有成為世紀大彗星潛力的艾桑彗星(C/2012 S1(ISON))可能在11月底以非常近的距離掠過太陽表面,總亮度預估可超過金星而達肉眼可見的地步,引起全球觀星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