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科學月刊_96
科學月刊
249 篇文章・ 3735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6月 重設

・2023/06/23
「適者生存」竟然不是由達爾文提出的?「適者生存」這個論述又有哪些問題?實際上,「適者生存」不但不是達爾文一開始提出的概念,也過度簡化、誤導演化的意義、放大了爭鬥的意味,這種過度強調「強」、「弱」的論述,也催生出了惡名昭彰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2023/06/20
筆者希望的是更多動物保護意識的喚起,進而化為行動,讓住在臺灣的這些動物大使有更為人道的對待——不論是住在裡頭,還是基於野性呼喚偶爾的外出放風。
・2022/06/08
從剛開始對COVID-19的惶恐、無奈於變種株的產生,到現在Omicron出現,大家對待疫情的心態也變得不太一樣了:「living with COVID-19」,與病毒共存。
・2021/06/28
「寫作業悲劇!墊泡麵驚見『超狂麥田圈』」幾年前一名男大生網上PO 文,親揭使用擦擦筆寫作業之後發生的悲慘遭遇。爲什麽擦擦筆的字跡就像魔法世界的隱形墨水般,讓使用者可以輕鬆擦去?一起來解開其背後有趣的原理!
・2020/06/23
在科學研究中,知識分為假說、學說及定理等名詞,不同的名詞代表知識的不同位階。在科學家找出事物的真理前,知識需要不斷地驗證、推翻及更新。而在近日的疫情下,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仍具有許多不確定性,而學界、當權者及民眾之間的資訊傳遞,有賴於良好的溝通與宣達,社會大眾仍不妨以持平的心態看待相關的研究,藉由時間的驗證與不斷思考釐清相關的真實性。
・2020/06/22
近期,沙漠飛蝗(Schistocerca gregaria,Desert locust)不僅造成東非地區嚴重的農作危害,更已成群飛往巴基斯坦、印度,甚至逼近中國。僅管目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推斷,喜好乾旱和氣候的蝗蟲入侵風險不大,不過,面對來勢洶洶的蝗蟲,人們仍應對此有所認識,並全力防止牠們對臺灣作物可能的侵襲。
・2019/06/05
2018 年 9 月,紐約時報和 ProPublica聯合報導美國知名乳腺癌藥物研究醫師巴賽立噶所發表的研究論文嚴重違反利益揭露規定的爭議事件。他是美國數一數二癌症研究非營利機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的首席醫療長。而在國際醫學期刊在經歷 MSK 事件後,可預期未來在揭露聲明上會有加強管控趨勢,若臺灣一直未積極與國際規範接軌,恐怕對於國內學者未來的投稿有所影響。這或許能從臺灣醫學研究機構當初成立倫審會的緣由之一,即國際醫學期刊不接受未經倫審通過研究投稿的歷史可窺知。
・2018/06/30
各種大大小小的生物學研究、基礎的生物醫學實驗或新藥開發前的臨床試驗皆離不開模式生物,牠們幫助人類預測出許多可能會發生的結果,找到全新的發現。長年以來,為了減少實驗中的變異,研究人員選擇讓模式生物居住在獨立且空無一物的空間中,以提升實驗的準確性。 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樣的實驗方式可能會物極必反,不僅是實驗室之間再現性低之外,近期的研究也發現 9 種通過動物試驗的新藥,最終只有 1 種通過人類臨床試驗,這是否也代表著模式生物所生活的環境或許也是造成這些問題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