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10/28
中研院研究團隊,結合蛾類公民科學資料與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發現,蛾類色彩多樣性會隨著海拔下降而增加,同時蛾類的身體與前翅相對於整體的明暗度有隨海拔升高而下降的趨勢。此研究成果對於高度多樣化的分類群中的稀有物種相當有價值,特別是那些可能導因於人為氣候變化而經歷分布範圍變化的物種。
0
0
・2019/10/09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鋰電池的發明!由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吉野彰共同獲獎,為什麼小小的電池卻可以改變世界呢?
・2019/10/08
抬頭仰望星空,我們知道人類在宇宙當中相當渺小,但我們的野心很大:我們想要知道宇宙從何而來、我們想要知道太陽系外的宇宙。而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獎理由說出來相當的中二浪漫:對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做出貢獻。 獲獎的科學家為James Peebles和Michel Mayor、Didier Queloz,獲獎者的研究領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解宇宙的結構和歷史;另一個部分,則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繞著類太陽恆星公轉。
・2019/10/07
動物需要氧氣,好將食物變成有用的能量。我們對於氧氣的重要性非常了解,不過,細胞要如何面對不同的氧氣濃度變化做出調整,曾經是個謎題。 201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 和 Gregg L. Semenza 等三人,發現了細胞如何感測並且適應氧氣濃度變化。他們發現了一種分子機制,細胞能利用這個機制去改變基因的活性,以適應不同的氧氣濃度。
・2019/10/02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觀測顯示這類型的海洋次中尺度過程對調節海洋物理、生物、地球化學等參數的時空分布相當重要,當然也是影響數值模擬氣候變遷的關鍵因子。 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詹森所長帶領的研究團隊於 2015 年執行「黑潮流量及變異觀測計畫」,並於 2016 年以全臺第一具水下滑翔機 Seaglider 進行黑潮觀測,成功在花東外海首次取得細緻的黑潮水文資料。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