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譯文_96
諾貝爾化學獎譯文
15 篇文章・ 23 位粉絲
「諾貝爾化學獎專題」系列文章,為臺大化學系名譽教授蔡蘊明等譯者,依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的新聞稿編譯而成。泛科學獲得蔡蘊明老師授權,將多年來的編譯文章收錄於此。 原文請參見:諾貝爾化學獎專題系列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1月 重設

・2022/01/13
在人體內,細胞具有類似的感測器來感知賀爾蒙或其他訊號,但是負責感測的「G-蛋白偶聯受體」多年來卻隱藏在研究者未知之處。
・2022/01/11
卡普拉斯、李維特和瓦歇爾是 2013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們在 1970 年代發展出電腦模擬技術,讓現今的化學家得以進行更多實驗和研究。
・2022/01/08
2018 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阿諾、史密斯和溫特。透過研究酵素和噬菌體的運作機制,他們得以人為控制「演化」現象;同樣的原理也能用於開發新藥和生質燃料。
・2022/01/05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發現 CRISPR/Cas9 基因剪刀的夏本提爾與道納。這種基因編輯技術能夠修改 DNA,目前廣泛用於改良農作物品種,也是治癒遺傳性疾病的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