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junJR_96
linjunJR
33 篇文章・ 913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20/02/26
現在連最微小、最難以捉摸的量子現象,也透過成像技術呈現在我們眼前。而量子纏結的照片,其實便是貝爾不等式被打破時的成像。
・2020/03/06
瑪土撒拉 (HD 140283) 是宇宙中最老的星星,根據歐洲太空總署的觀測,它已經高齡 160 億歲了。相較目前推測宇宙年齡約 140 億年,這數字並不合理,而過往的科學經驗顯示,可能是觀測有誤差,也可能是宇宙學理論尚未完整,宇宙其實比想像中。
・2020/03/08
俄國網紅 Katerina Didenko 在慶生時為活躍氣氛,在泳池中倒入 25 公斤的乾冰,大量乾冰瞬間昇華,在泳池表面產生高濃度二氧化碳,最終導致 3 名賓客窒息死亡。據推算,只需約 11 公斤的乾冰,就足以讓影片中的水池表面達到 30% 的二氧化碳濃度,危險性不可小覷。
・2020/04/10
沙丘像是成群結隊的草原動物一樣,在沙漠中遷徙、互動,形成獨特的群體模式。他們是如何互相吸引、排斥,形成壯觀的沙丘群?
・2020/05/29
兩年前,台鹽的低鈉鹽曾爆發輻射鹽風波。最近,類似爭議又再度浮上檯面,商品面臨標示不清、隱瞞消費者等等指控。在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低鈉鹽的輻射量「毫西佛」高得驚人。根據原能會公布的《游離輻射安全標準》,把鉀-40 吃進肚子裡造成的影響是每貝克 0.0062 微西弗,也就是每克低鈉鹽大約帶來 0.055 微西弗的風險。就算你每天都吃輻射低鈉鹽,一年下來累積的量還是離標準值 1,000 微西弗非常遠。因此,任何外界訊息勿盲目相信,應以科學邏輯求證,才能看出真相。
・2020/07/15
公尺是大家經常使用的長度單位,不過它到底是多長呢?準確的測量光速可不容易,一般人家裡並不會有測光速的實驗設備,為什麼要選擇這麼不親民的定義呢?而且這個定義可是在 1983 年才終於定案,那麼在那之前的人們是怎麼測量長度的?我們來看看法國人的作法。
・2020/07/27
人們常見病症素有蛀牙,牙齒的琺瑯質有4%是鎂、碳、鈉、氟等微量元素,在琺瑯質晶體中形成獨特分布。琺瑯質由不整齊的晶粒組成,其中的化學成分影響應力作用巨大,晶粒暴露在酸性環境中,受到最大的壓縮力,末端中心會最先受到侵蝕。
・2020/08/18
來自麻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日前打造了 Air-gen 空氣發電機。這種發電機和一般印象中的發電機不太一樣,沒有巨大的渦輪或複雜的動力系統,而是由區區一片薄膜和兩個電極組成。除了 Air-gen 之外,Jun Yao的實驗室也積極開發蛋白質奈米線的其他應用。Yao信心滿滿的說道:「全新的時代正要開始,以蛋白質材料為基礎的電子產品即將到來。」
・2020/08/20
在美國和歐陸等溫帶地區,玉米與小麥的進出口業發達,筒倉內的穀物噸數動輒上萬。一旦坍塌,造成的破壞十分可觀。(沒錯就是會造成道路封閉、斷電斷網的等級)因此,負責設計的工程師必須清楚知道,筒倉的側壁與底部能夠扛住多少壓力。兩世紀前,德國工程師楊森發現,隨著他在筒倉中慢慢放入更多的穀物,底部的壓力成長卻逐漸趨緩,當他放入的穀物總重來到180公斤,筒倉底部卻只要承擔23公斤的壓力。
・2020/09/01
「就是個彈簧,很重要嗎?」 當你第一次學到有關彈簧的虎克定律可能會有點困惑它為何出現會在課本,到底有什麼用途。在國中出現第一次後,虎克定律會不斷出現,高中再教一次,大學普物再教好幾次。了解小小的彈簧對於我們的物理課程有這麼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