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熊
海苔熊
70 篇文章・ 473 位粉絲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 et Joséphine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5年 重設

・2015/07/25
臉書(Facebook)與智慧型手機的興起,讓我們的孩子活在一個無法下線的世界。這些「少年f」們,已經不再像過去的我們,靠電話、寫信來維繫感情,而是用FB、Line、RC語音來建立關係、經營人際。當網路變成戀愛重要的媒介,孩子的戀情就不再單純了:他們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在臉書上,瀏覽其他人的感情動態、玩著永遠無法破關的遊戲、回應朋友的訊息。一眨眼,大把時間消失,作業卻一題也沒寫。眼看段考、會考一天一天逼近,孩子卻一點警覺都沒有,到底該怎麼辦?
・2015/06/30
八仙塵爆發生至今,網路上開始出現一些討論,其中有一部分是責難傷者,像是「如果是我,才不會去參加這種活動,根本玩命!」、「主辦單位沒腦、參加的人更沒腦!」等等。雖然,大多數這類的回應下面就會有其他人回應,希望留言者能將心比心,畢竟已經傷這麼大,我們需要的不是罵,而是互相同理。 只是,為什麼這些塵爆酸民要責難傷者?真的只是他們沒有同理心嗎?還是他們可以從責難中獲得什麼?
・2015/04/23
前陣子的阿帕契風雲、八萬奶頭妹、陳為廷襲胸、甚至更早的冒牌生抄襲事件等等,都有幾個很重要,卻又費解的社會現象:是什麼讓大家這麼氣?為什麼我們明知道有些話會逼死人,卻仍不停地留言抒發?言論自由與網路霸凌的界線又在哪裡?
・2015/02/15
近期情慾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紅翻天,很多人都抱著興奮又害怕受傷的心情上網收集相關資訊,到底這部電影值不值得去看呢?真的是情人節首選嗎?前幾天有幸跟酒釀貓一起去看了試片出來之後(以下無雷),發現要看這部電影之前,或許你該想想目前的你,正處於什麼樣的戀愛關係中?
・2015/02/07
在駕駛繞過電塔沿基隆河飛、復航半年左右連兩起空難的這些事實之外,是什麼在背後主導著我們的信念?這篇文章並非談論誰對誰錯,誰該負責或誰是英雄,而是換個角度去思考:有時候我們的信念,會不會只是為了讓我們懷抱多一點希望?而希望,正是我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東西。
・2015/02/02
首先,常做愛的人比起不常做愛的人,更愛彼此。在一項調查13000人的研究裡,16%受訪者說他們至少已經一個月沒有性愛了,他們比起其他人更不快樂。但聰明的你一定也想過,這個結果也可以反過來看:正因為他們不愛彼此,所以不常做愛。
・2015/01/30
「市面上」流傳一種說法,兩人結婚前如果同居一陣子,看看彼此是不適合,不合的話就分開,合的話再進入婚姻。遺憾的是,這樣的想法可能是錯的! 婚前同居能促進幸福嗎?Smock等人指出「同居者在五年內有 55%的同居人會結婚、40%的人會就此結束關係,只有 1/6 的同居人會最少持續 3 年;1/10 的同居人會超過 5 年」。國外大量的研究都看見,婚前同居者溝通品質較差、滿意度較低、離婚率較高;國內學者的研究更發現,同居者普遍年齡與教育程度較低、對婚姻的看法較為傳統,更重要的是,婚後的滿意度較低。
・2015/01/15
我寫過很多篇有關背叛或劈腿的文章,但這麼多年來,有兩個問題還是非常費解:1.是不是真的有所謂的「劈腿性格」?人家說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是真的嗎?如果當初是小三扶正,對方會不會比別人更容易再劈? 2.為什麼會有「自願性小三」?為什麼明明有些人知道對方已經有伴侶,還要介入這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