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Menu.js
Gene Ng_96
Gene Ng
295 篇文章・ 32 位粉絲
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暨碩士班,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遺傳學博士班,從事果蠅演化遺傳學研究。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過去曾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現任台大科教中心CASE特約寫手Readmoo部落格【GENE思書軒】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個人部落格:The Sky of Gene;臉書粉絲頁:GENE思書齋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8月 重設

・2019/08/16
讀書不是只為了應付課程和考試,還有很多好書,帶來的樂趣可不輸其他娛樂!推薦書單從自然談到人類,再從人類談回自然,趁著暑假,來讀讀課堂上可能不會讓你讀的好書吧!
・2018/08/25
《基因》是一本人類基因傳記,探討基因的誕生、發展、影響和未來。它是科學史上最有力也是最危險的觀念,也是人類認識生命的關鍵。「我們為何如此?」,基因不是一切的解答,卻絕對是通往解答的道路之一。
・2018/08/12
《安靜的力量,從小就看得見》提出大量真實案例,說明內向害羞並不是自己的問題,是許許多多人都共同面對的問題。因為內向者一向不善表達,常常把問題往肚子裏吞,我們的教育也長期忽略溝通表達的重要。
・2018/08/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大企業也希望能時時做出明智的決策。
・2016/08/31
先不管自己會安怎死,你知道歷史上的名人們是怎麼死的嗎?如果他們生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雖然他們仍注定最終一定會死,可是死法會有差嗎?為了探究歷史上有名的死亡事件,還有研究命案假使發生在今天,這些死者是否仍非死不可?劉育志和白映俞這對醫師夫婦 cosplay 成了福爾摩斯和華生,一同潛入歷史命案現場,玩起 CSI 遊戲,為現代人解析名人們的真正死因。
・2016/08/24
一碗牛雜中,包括了牛一身的所有內臟,《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也肆意包羅萬象,也談皮毛之道,也談肌膚之理,不僅探討疾病,也論說食療,除了身上的病痛,也觸及精神心理,揭示中國解剖學,也披露中西醫學精神還有醫德等等。
・2016/08/19
鳥類遨遊在空中的自由總是令人類羨慕不已,1903年萊特兄弟的飛行器一號成功穩定飛行之後,世人飛上天際之夢也逐漸實現。
・2016/08/17
原來中藥裡的「龍骨」,一般是指遠古動物的骨骼化石,中醫認為其可以入藥,有治療咳逆、瀉痢、便血的作用。後來,甲骨代替龍骨,用於藥用。可想而知,許多甲骨都都被當藥吃下肚了。不過不要以為只有我們祖宗無知,蘇上豪醫師的《暗黑醫療史》告訴我們,西方人也曾經把木乃伊磨成粉當藥吃啊。
・2016/08/07
1993 年科幻經典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爆紅,炒熱了許多科學話題,例如基因工程、恐龍 DNA 的取得,還有暴龍的奔跑速度、以及恐龍是否為恆溫動物和有視覺行為等等。片中雖然只是簡單一提,卻已引起世人矚目的是,黑衣神經質數學家所解說的「蝴蝶效應」,說什麼一隻蝴蝶在北京拍動翅膀,可能在地球另一端的紐約掀起風暴。
・2016/08/03
現代歐洲人和亞洲人大概帶有1.5%至4%的尼安德垃塔人DNA,非洲人則不帶有尼安德塔人的DNA。那些尼安德塔人DNA可能幫助我們的祖先適應新環境。但一項新研究卻顯示,尼安德塔人的遺傳變異可能和增加罹患憂鬱症、心臟病、過敏與其他疾病的風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