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昱
李柏昱
81 篇文章・ 2 位粉絲
成大都市計劃所研究生,現為防災科普小組編輯。喜歡的領域為地球科學、交通運輸與都市規劃,對於都市面臨的災害以及如何進行防災十分感興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7月 重設

・2014/07/17
台灣各種發電廠,如何因應颱風威脅?不分季節的地震災害,則是台電電廠安全的爭議焦點,大家都很好奇台電如何確保電廠在災害時的安全,透過這次台電專訪,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用電來源有哪些防災措施。
・2014/07/17
日前有超過一千家的軟硬體研發商,共同參與位於孟加拉、海地、印度、印尼、日本、巴基斯坦、菲律賓、美國與越南等九個國家舉行的駭客松(hackathon)競賽。花費一個周末的時間,透過馬拉松式的腦力激盪與快速雛型設計,建立應用程式來解決社區或公眾可能面臨的災後應變問題。
・2013/07/18
地震的不確定性讓地震預測幾乎不可能,但全球地震科學中心仍整合數萬筆地震資料的全球地震風險平台,企圖從過去1000年來的地震資訊以及數萬筆板塊運動資料中找出蛛絲馬跡,朝預測地震邁進。
・2013/07/18
建築物的耐震為減少地震災害的重要手段,為了增加對結構物的破壞模式了解,氣象局在全台布設了結構物監測網,並透過受損建物的觀測獲得許多珍貴的資訊
・2013/07/11
空載光達系統能快速建立高精確度的數值地形模型,對於國土監測是一大利器,台灣更是將於2013年成為全球第三個使用空載光達掃描完全國國土的國家。
・2013/07/05
近期東南亞的霾害深受國際媒體矚目,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皆深受鄰國印尼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霾所苦。近年來東南亞霾害屢次發生,規模有逐年擴大的趨勢,究竟霾害為什麼會越來越嚴重?背後的成因為何呢?
・2013/07/04
2009年,莫拉克颱風帶來兩千多公厘的驚人雨量,在全台奪走將近七百條性命。而在風災期間,網路救災首次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究竟當時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的資訊志工,在爆量的災情資訊中如何輔助政府救災?就讓我們一起和數位文化協會的媒體與內容中心主任鄭國威,還原當年事發經過,從中了解台灣網路防災的現況與展望。
・2013/07/04
依據世界銀行報告,台灣有7成的人口與土地,暴露在4種以上的災害風險當中,同時面臨地震、颱風、洪水、山崩的威脅,居住在災害風險如此高的地方,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建立了「災害應變決策輔助系統」,協助強化政府的救災應變能力。不過,這個系統究竟如何做到防災減災的目的?我們邀請了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李維森副執行秘書,帶我們更深入了解災害應變決策輔助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