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媒體與科學間的互惠

時報出版_96
・2014/06/17 ・197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69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kk0369560在臺灣,以前科學家對於什麼領域有興趣,只需要各自埋首、好好鑽研,但是隨著科學研究越來越精細,研究機構林立,共同競逐一個研究經費大餅,這時候科學家不得不開始遊說民眾。

國科會及中研院越來越重視與媒體的關係,不僅有專職部門負責與媒體記者保持良好溝通管道,並且定期準備新聞稿、發布研究訊息,方便線上記者寫稿及報導。

這些在這個時代勉勵為之的作法,最終的目的是希望民眾知道,大家辛苦的納稅錢如何被運用,而不會讓科學發展及經費配置變成無法碰觸的黑箱。

例如,國科會就曾發出類似「奈米巡弋飛彈癌症的追蹤及治療」這樣的新聞稿,內容大概說明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歷經多年研究,開發出能像多節火箭般進行不同階段釋放藥物的載體,對於癌症方面的研究具有治療的潛力。透過聯繫記者、提供新聞稿、召開記者會、現場說明簡報、接受訪問等安排,讓記者瞭解這項研究的重要性,隔天這個新聞就被報導成類似「抗癌新法分段釋藥降副作用」這樣的報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這個新發現沒有引起太多媒體青睞,但是可以例行性地提供相關研究成果,讓民眾有認識科學的機會,必然會讓許多國內科學家的卓越研究成果,慢慢被發現。包括中研院、各大專院校及其他研究單位,都固定地向納稅人報告研究成果,這變成是「大科學」時代中,科學家責無旁貸的另一項任務。

這種型態的科學新聞不算是大陷阱,但是閱聽大眾仍然需瞭解,這些新聞是一群具有某些經費執行壓力的人,精心策畫的結果。而這些被餵予科學新聞內容的媒體也常常只是在美化門面、填充版面等因素考量下,製播了該則新聞。因此,一位稱職的社會公民仍需對這些背景有充分的理解,方能對科學有比較正確及公允的認識。

需要更多肯面對媒體的科學家

或許很多科學家懷念過去可以單純研究科學的年代,不需要為了「經費」去進行一些自己不在行的遊說工作。

網路巨人Google的總裁,曾經受邀在AAAS進行演講,鼓勵科學家及工程師嚴肅面對「科學行銷」的問題。因為科學及科技具有太多潛在的可能性,因此需要透過專業人士將這些可能性宣揚出去,讓決策者、商業領袖以及大眾能夠瞭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科學專業人員與民眾溝通的作法被鼓勵,當然也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副作用。特別是科學應用的領域,也開始興起透過媒體來幫忙擦脂抹粉的作法,一些有心人士可能以製造假新聞、打知名度等方式來分一杯羹。

有些比較特殊的科技產業,也可能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樂於接受記者採訪以製造新聞,一方面打出公司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阻絕不利的新聞發布,其中以健康、醫療、食品相關的產業為最。例如,透過科學新聞鼓吹某些新式的醫療手段、科技藥物、健康食品等,實際上卻是置入性行銷。有一些更在新聞之外,直接進入某些談話性節目。例如,轉大人的特效藥、超神奇記憶法、無香精的麵包等;甚至有想出名想瘋了的半科學專業人士,頂著「XXX博士」、「OOO教授」的稱號,在節目大談外星人、上帝粒子、基因療法、食品安全等議題,一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博學貌,為的不過是累積知名度,以賺取下一次通告費。

這些作法已經將媒體慣用的行銷手法放在科技的議題上,是鼓勵科學與外界溝通下,一種始料未及的副作用。不過這些副作用,比較像是科學社群外的脫序演出,真正的科學社群分子多是對媒體懷有恐懼感的。

曾聽聞國內某大學昆蟲系主任的經驗分享,提到有一年防疫檢疫局在美國進口的蘋果中發現蘋果蠹蛾,記者紛紛找尋昆蟲系的教授尋求解答。這位系主任剛把車子開進學校,看見一輛輛的電視臺SNG車圍在系館前,二話不說掉頭回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科學家這麼懼怕媒體呢?

一方面是因為科學家原本就不擅長對外溝通,另一方面是媒體沒有提供讓人信任的發言空間。過去臺灣社會只要遇見食品安全衛生問題,記者都會去採訪前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醫師,頻繁的次數讓我一度以為全臺灣只有長庚醫院有「毒物科」。二○一三年八月林醫師不幸驟逝後,相信許多民眾都會有「那以後要問誰?」這樣的疑問。

為何沒有更多的「林醫師」願意站出來面對媒體,用自己的專業為民眾解惑呢?

如果生產端及應用端都因新聞受惠,其實是一件好事,就像一開始提到的美國火星探測計畫,我們理應透過彼此互惠的方式,讓更多具有科學意義的新聞可以登上媒體版面,鼓勵更多科學家願意跟民眾說明、分享,讓科學的參與變成是公眾的社會參與,讓民眾共同監督這個時代的科學運作,甚至共同決定科學研究所應該抑注的經費規模,讓科學研究的經費不再只是一個黑盒子。

如果每次遇見生活中與科學相關的爭議,都可以看見不同領域科學家,基於對媒體的信任感而願意侃侃而談,不再是一場場策劃工整、照章行事的「科學產品記者會」,這才是更能體現官商互惠原則的科學新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摘自PanSci 泛科學2014六月選書《別輕易相信!科學偽新聞》,時報出版。

文章難易度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4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0

1
2

文字

分享

0
1
2
臺中、高雄、花蓮舉辦 112 年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共創優質媒體閱聽環境
PanSci_96
・2023/11/18 ・802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 NCC)為健全廣電事業發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使廣電事業製播優質節目及傳遞正確資訊,今(112)年援例舉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本趟知識列車自 8 月起於臺北開跑,9 月分別安排於臺中、高雄,花蓮場則於 10 月辦理完成。

NCC 於 8 月舉辦專業訓練課程臺北場後,佳評如潮,在 9 月舉辦的臺中、高雄場, 10 月舉辦的花蓮場,各地媒體從業人員共同參與,除了「廣播事業營運發展」、「電視事業營運發展」、「性別平權」、「權益保護」、「多元文化」等主題外,更為中、南、東部業者規劃「內容自律」課程,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同時也是資深媒體人的許文宜教授,從實例探討廣電相關法規,培養內容自律意識;「消費者權益保護」課程邀請衛福部食藥署吳怡萱副稽查員,透過食品藥妝及醫藥法規,講述食藥廣告製播應注意事項。

圖 1 「消費者權益保護」課程邀請衛福部食藥署吳怡萱副稽查員分享

因應數位時代的快速變化,安排「 AI 在廣電媒體的應用發展趨勢」課程,分享科技新知及 AI 於廣電節目應用實例;「事實查證工具應用」課程則旨在培養識別虛假訊息的能力,從而可充分履行媒體的專業責任,安排每場次 3 小時的事實查證工作坊,期提高參與業者事實查核意識及能力,進而杜絕虛假訊息傳播。

圖 2 「 AI 在廣電媒體的應用發展趨勢」課程邀請集仕多股份有限公司梁哲瑋總經理分享

睽違兩年首次回歸實體課程,中、南部從業人員展現其熱情,不僅課程踴躍互動,課後也與講師熱絡交流,紛紛表示課後收穫良多。花蓮場原訂課程面臨「小犬」颱風侵襲而延期一周辦理,出席率仍高達 8 成,展現東部業者學習新知的熱情與企圖心,期待未來廣電媒體產業持續相互砥礪,攜手打造優質視聽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好評再加開!歡迎報名臺北加開場,共同打造美好的閱聽環境!
PanSci_96
・2023/11/10 ・85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 NCC)為健全廣電事業發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使廣電事業製播優質節目及傳播正確資訊,舉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臺北加開場」,將於 11 月 30 日假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辦理,詳情請見報名表

本課程已邁入第 15 個年頭,在睽違兩年線上辦理後,今年回歸實體課程,盼能提升廣電媒體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建立優質廣電環境,進而提供民眾最精準訊息。本系列課程 8 月 22 日從臺北出發,一路前往臺中、高雄、花蓮,環島巡迴課程於 10 月 13 日圓滿結束,系列課程議題多元且講師具備領域專業,課程佳評如潮。

因應許多業者期待, NCC 將舉辦專業培訓課程臺北加開場,規劃以下課程:一、「 AI 在廣電媒體的應用發展趨勢」課程,邀請集仕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哲瑋分享科技新知及 AI 於廣電節目應用實例;二、「從廣播/電視節目探討內容自律機制」課程,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同時也是資深媒體人的許文宜教授,從實例探討廣電相關法規,培養內容自律意識。透過專家學者精闢解析、傳遞新知,提供一個讓業者互動交流的平台。

NCC 身為廣電媒體主管機關,將持續辦理一系列課程,致力於優化從業人員專業素養與識讀能力,彼此勉勵、交流,一起成為守門人,製播更精準、優質的內容,共同打造一個美好的視聽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與課程者也將獲頒「參訓證明」,歡迎廣電媒體從業人員與關心此議題的民眾踴躍線上報名參加,名額有限,欲報從速,額滿為止。

臺北加開場活動資訊:

  • 時間: 11 月 30 日(四) 14:00-17:30
  • 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 2 樓 202 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 24 號)
  • 費用:免費
  •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ykK3YvBa89TQMLi16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臺北首站舉辦 112 年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攜手媒體打造優質媒體閱聽環境
PanSci_96
・2023/08/27 ・750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 NCC)為健全廣電事業發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使廣電事業製播優質節目及傳遞正確資訊,今(112)年援例舉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並安排臺北、臺中、高雄、花蓮場次,提供不同地區業者吸收新知的管道。本趟知識列車第一站於今年 8 月 22 至 24 日假臺北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並於 9 月至 10 月開往臺中、高雄、花蓮。

圖/臺北場課程 3 日超過 400 位媒體朋友共襄盛舉

豐富課程內容,提供廣電從業人員充實新知

作為今年巡迴課程第一站,臺北場規劃 7 大主題,包括「廣播事業營運發展」、「電視事業營運發展」、「性別平等」、「權益保護」、「身心障礙」、「事實查證工具應用」和「法規宣導」,邀請世新大學教授洪瓊娟、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李政忠、社團法人台灣防暴聯盟秘書長廖書雯等共 10 位學界和業界的專業講師。

課程從廣電事業運作出發,全面檢視了現今的廣電生態和未來發展。此外,課程還討論了性別、身心障礙、婦幼、隱私和被害人權益保護等相關議題,並透過法規政令和申訴程序的課程來強化該領域法律專業。在課程最後一天,安排事實查證工作坊,幫助業者提高識別虛假訊息的能力,從而充分履行媒體專業責任,確保事實查核,杜絕虛假訊息傳播。

疫情後首次實體課程,業者佳評如潮

今年是歷經多年疫情後迎來曙光的一年,在睽違兩年的線上課程後,首次回歸實體課程,吸引近 180 家媒體業者報名,3 日課程超過 400 位媒體朋友共襄盛舉,提供從業人員間良好交流的管道,更是能直接與專家學者對談的平台,豐富且實用的課程內容廣受參與業者好評,紛紛表示未來會持續參與課程的意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1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