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打哈欠的頻率隨著季節的溫度而有不同
編譯 / Wudaoer Tsai
一般認為,打哈欠有助於供給大腦氧氣,然而過去的研究卻無法證明打哈欠和血氧濃度的關聯性。現在有一則研究顯示:打哈欠可能是為了讓腦袋降溫。
睡眠週期、皮質甦醒和壓力都與大腦溫度起伏有關,打哈欠可能是為了保持大腦溫度的穩定。根據此推測,打哈欠的頻率應該容易受環境溫度變化影響,因為與環境交換冷空氣可以降低大腦溫度。更具體而言,科學家假設打哈欠應該只發生在某個溫度範圍中,而且只在一個很窄的範圍中。
為了測試這假設,由心理學家蓋洛普(Andrew Gallup)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分別於夏天與冬天月份,測量在奧地利維也納戶外行人的傳染性打哈欠頻率,並且與另一則先前在氣候乾燥的美國亞利桑那州所進行的相似研究之結果比較。行人被要求看一系列人們打哈欠影像,然後請他們描述自身的打哈欠行為。
結果顯示,在奧地利維也納,人們夏天比冬天打更多哈欠,然而在亞利桑那州則是冬天比夏天更多。原來並不是因為季節本身,也不是因為日光週期長短,而是打哈欠的最佳傳染性局限在環境溫度20℃左右的範圍內。相較下,打哈欠在夏天溫度高到37℃的亞利桑那州、或冬季嚴寒的維也納,傳染性相對較弱。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約爾格‧馬森(Jorg Massen)解釋,打哈欠的功能是冷卻大腦,因此當環境溫度跟身體一樣高時,打哈欠便不具效用;而且當環境溫度幾近冰點時,打哈欠不僅沒用,甚至有害。
先前大多數對傳染性打哈欠的研究,主要強調其在人際間的情緒-認知變項的表達上。將這項研究結果與過去的研究結合,顯示無論是自發性的或是傳染性的打哈欠,底層機制牽涉到大腦溫度調節。也因此,冷卻大腦能促進清醒和心理效能。作者也指出,傳染性打哈欠也有助於團體警惕的功能。
資料來源:Yawning to cool the brain. eurekalert [6-May-2014]
研究文獻:Massen, J.J.M., Dusch, K., Eldakar, O.T. & Gallup, A.C. (2014) A thermal window for yawning in humans: Yawning as a Brain Cooling Mechanism. Physiology &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