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迴游.樹洞-走訪支亞干部落

PanSci_96
・2022/09/23 ・227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相關標籤: 走讀臺灣 (107)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於8月20日舉辦「「耕吧天光!支亞干」走讀活動,以太魯閣族作家程廷(Apyang Imiq)的作品《我長在打開的樹洞》為文本,透過講座、編織體驗和部落走讀,引領讀者認識支亞干部落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地方特色。支亞干部落重要的水源之一壽豐溪,也是支亞干的部落故事與樹洞的緣由。支亞干部落位於花蓮萬榮鄉西林村,在此成長的程廷,於臺北求學與工作十年,返鄉後重新學習族語、編織、耕種、狩獵和造屋,透過身體勞動認識土地與部落文化。身兼農夫/部落會議幹部/協會理事/簡易自來水總幹事/阿改玩生活董事長等斜槓身分的他,去年更出版《我長在打開的樹洞》一書。

由於作品出版時遇上疫情,無法舉辦新書分享會,因此程廷也藉由此次走讀活動與讀者交流創作歷程。他自述離開家鄉期間,最懷念部落裡的溪流「Yayung Qicing」(清水溪),這裡是族人戲水的最佳地點,也是他小時每天報到的地方。迴游復返生長之地的他,即從清水溪談起,分享返鄉務農青年的生命轉折、生活趣事和部落的歷史文化。

部落之名與遷徙歷史

支亞干部落擁有許多名字,反映不同時期人們遷徙來往的歷史。最早族人稱支亞干溪為「Rangah Qhuni」,意指「打開的樹洞」。Rangah是展開之意,形容河流的寬度,Qhuni是樹木。傳言族人在遷徙途中,從高處俯瞰支亞干溪的溪谷,其形貌如打開的樹洞,因而以此稱呼。另一名稱「Alang Cyakang」,Alang是土地之意,Cyakang形容河谷如裝水的容器。「平林」是日本時代留下的名字,早期此地幾乎無人居住,為一片平地森林,故有此稱。「西林村」之名表示該地位於鳳林鎮的西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支亞干部落的形成,與族人不斷遷徙移動的歷史有關。最早來自木瓜溪流域的「Alang Quwtux Pais」(敵人的頭顱)部落領袖Kalaw Watan率領族人南遷,與原本住居支亞干溪的賽德克族交戰並獲勝取得土地。其後在日治時代集團移住政策下,約有二十個以上不同的部落遷居於此,歷經百年發展,形成今日支亞干部落的樣貌。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太魯閣族作家程廷,介紹部落地理位置、地名。

返鄉部落青年的勞動生活

程廷自述,父母一代接受威權體制的價值觀,對孩子的期待是接受國民教育、好好讀書、長大賺錢,因此小時對部落傳統一無所悉,直到就讀政大民族學系及臺大城鄉所期間,才開始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返鄉之後,他陸續承接公共事務要職,並與一群年輕同儕投入社區營造,同時展開種田、養雞、造屋的務農生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程廷也從返鄉後開始學習「身體的智慧」,舉凡部落族人擅長的綁鋼筋、牽水管、蓋工寮和親手製造生活用品等工作,都是值得學習之事。同時,他也把小米種回部落,努力保存務農傳統文化。早年太魯閣族社會以小米為主食,此種作物普遍可見,但在部落成長的他,從未見過一株活著的小米。起初他的田地只需十分鐘即可採收完畢,連鳥雀都略過不吃,如今已長成三分地規模,換來小米與身體的豐收。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也有不少務農紀事,程廷於講座現場分享〈咖哩火雞〉一文,內容講述父親透過「Kari」(太魯閣族語「聊天、說話」之意,讀音近似中文的「咖哩」)換來三隻火雞,不久其中兩隻被狗咬死,他對倖存的孤寡火雞起惻隱之心,如寵物般照料,但這隻火雞不斷鬧事,讓他決定宰殺處理,然而火雞被擒拿時,不同於目露驚恐、奮力掙扎的雞,反倒癱軟身軀、圓睜死而無憾的冷漠雙眼,又讓他心軟而無法下手。文中也描述蓋工寮和養雞的過程,記錄了部落裡的務農日常生活。

如今在部落依然可以看到有人養火雞,彷彿重現書本中的情境。

太魯閣族的編織文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男獵女織」為太魯閣族的文化傳統,此次活動便透過手作編織書籤,讓參與者認識太魯閣族的編織特色與內涵。早年織布線材來自部落種植的苧麻,採收之後以刮麻器取其纖維,並以大量清水洗淨苧麻絲,待自然曬乾後進行捻線、紡紗等步驟,接著以木炭灰煮線,使絲線白淨,有助於後續染色。薯榔的汁液為常見的天然顏料,透過水煮方式染浸絲線,並添加小蘇打粉,能使染出的線材顏色更加鮮亮。

根據太魯閣族的gaya禁忌規範,男性不可觸碰織布機及未完成的布料;而服飾上的菱形紋為「祖靈之眼」,在祭典上穿著菱形紋服飾,就必須謹慎行事不可為惡。

部落產業作物和傳統建築

支亞干部落種植滿山遍野的山蘇,為當地產業地景之一。在山產市場需求下,山蘇成了部落裡廣泛栽種的產業作物,卻非族人餐桌上常見的主菜。由於山蘇田時有毒蛇出沒,因此部落裡的山蘇班都會穿戴得密不通風進入採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產業地景外,部落傳統建築空間也是走讀重點,部落族人在現今西林國小內仿造、搭建傳統穀倉和瞭望臺,瞭望臺的功能為偵看及防禦敵人,而穀倉是貯存食物之處,過去部落採收農作物後,會先由巫師進行「進倉祭」,等儀式結束才能將作物放入穀倉。

走讀最後一站是西林社區發展協會搭建的傳統屋(工寮),傳統工寮以桂竹和木頭為建材,並搭配黃藤編織的結構,目前考慮到取材問題,採用尤加利樹來搭建。屋中保有傳統建築元素,包括放置燻肉的高架、生火煮飯的火爐和床舖等,未來這裡還會舉辦市集和音樂會等,成為多功能的場所。

走讀路徑:祈福儀式(需跟阿改玩報名)→《我長在打開的樹洞》走讀講座(需跟阿改玩報名)→文化編織體驗(需跟阿改玩報名)→部落警察局→西林國小原址→壽豐溪→西林國小→傳統屋

Google map路徑: https://goo.gl/maps/42Y9NLNxUSnYJGCN9

走讀書單:《我長在打開的樹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20 篇文章 ・ 222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人體吸收新突破:SEDDS 的魔力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5/03 ・119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由 紐崔萊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營養品的吸收率如何?

藥物和營養補充品,似乎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關鍵分子,可能無法全部被人體吸收?那該怎麼辦呢?答案或許就在於吸收率!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團吧!

你吃下去的營養品,可以有效地被吸收嗎?圖/envato

當我們吞下一顆膠囊時,這個小小的丸子就開始了一場奇妙的旅程。從口進入消化道,與胃液混合,然後被推送到小腸,最後透過腸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充滿了挑戰。

首先,我們要面對的挑戰是藥物的溶解度。有些成分很難在水中溶解,這意味著它們在進入人體後可能無法被有效吸收。特別是對於脂溶性成分,它們需要透過油脂的介入才能被吸收,而這個過程相對複雜,吸收率也較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有聽過「藥物遞送系統」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發了許多藥物遞送系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簡稱 SEDDS),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這項科技的核心概念是利用遞送系統中的油脂、界面活性劑和輔助界面活性劑,讓藥物與營養補充品一進到腸道,就形成微細的乳糜微粒,從而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 圖/envato

還有一點,這些經過 SEDDS 科技處理過的脂溶性藥物,在腸道中形成乳糜微粒之後,會經由腸道的淋巴系統吸收,因此可以繞過肝臟的首渡效應,減少損耗,同時保留了更多的藥物活性。這使得原本難以吸收的藥物,如用於愛滋病或新冠病毒療程的抗反轉錄病毒藥利托那韋(Ritonavir),以及緩解心絞痛的硝苯地平(Nifedipine),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除了在藥物治療中的應用,SEDDS 科技還廣泛運用於營養補充品領域。許多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 A、D、E、K 和魚油中的 EPA、DHA,都可以通過 SEDDS 科技提高其吸收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藥品能打破過往的限制,發揮更大的療效,也就相當於有更高的 CP 值。SEDDS 科技的出現,便是增加藥物和營養補充品吸收率的解決方案之一。未來,隨著科學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會有更多藥物遞送系統 DDS(Drug Delivery System)問世,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7 篇文章 ・ 30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名人書單 作家 蔡珠兒
PanSci_96
・2023/03/08 ・126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相關標籤: 走讀臺灣 (10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讀自由島,多元新世界】──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走讀,不一定用腳,耳目鼻舌,皆可穿越取徑,通往曼妙的多重時空。以下四本,是我最近在看,正好都與「走讀臺灣」有關的書。

* 《坐南朝海—島嶼回味集》by 謝式淵
(允晨文化,2023)
作者是懂吃識味的史學家,且常年田野踏查,這本累積七年的文集,寫台南和金、馬、澎等離島之味,有獨特的「南海觀點」,豐厚有料,觀照深入,寫法超越一般食記,讀來很過癮。

在各地的豬腳、肉圓、魚丸、菜粽、咖啡裡,有食味的精微眉角,也有宏觀的風土文化,作者以學養和感情之眼,近細遠寬,勾勒出整體脈絡,食味與人味都濃郁,牛肉湯和魚鮮那幾篇,尤其生猛可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二月剛出版的《Verse》雜誌第16期,主題是「新台灣之味」,放眼各地街頭,越、泰、馬、星、緬、港,逐漸成為台灣味的新日常,這些味道怎麼來的,有什麼菜,在哪裡,又是誰在吃,誰在煮?Verse的專題策畫和設計向來出色,這本更是收藏版,必買必看。
(好啦這也有點私心😜,因為我有湊了一腳,和兩位新世代的粵菜大廚對談。)

*《療癒之島:在60種森林香氣裡,聞見台灣的力量》by 楊智凱、溫佑君(商周出版,2021)
去年買來,愛不釋手,至今仍反覆翻讀,每次都有新收獲。森林學者楊智凱,和芳療專家溫佑君攜手帶路,走入八個部族的山林,細聞60種原生草木,以嗅覺暢遊台灣。

此書最特別的,是以部族來歸類植物,納入地理和人文史,還諸原住民的傳統脈絡。阿美族的山素英,噶瑪蘭族的大甲藺,達悟族的羅漢松⋯⋯除了漢族熟知的實用功能,還有更深遠的文化意義。例如台灣烏心石,我只知道能做砧板,花白而香,卻不知新竹尖石鄉的「霞喀羅」,就是烏心石的泰雅名。

還有,除了文字內容,種籽設計的插圖編排也極好,雅逸優美,讀來益智又悅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台灣的想像地理:中國殖民旅遊書寫與圖像1683-1895》,原著/鄧津華,翻譯/楊雅婷(臺大出版中心,2018)

這是在校史館看到的,美籍台裔學者鄧津華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2018年出中譯本。雖是學術書,但文筆流暢可讀,架構明晰,論點多元清新,又有不少圖像,其實挺好看。

此書的問題意識很引人:台灣明明是「海外番島」,不隸中國版圖,1684年才納入大清帝國,1887年成為中國行省,為何卻成為中國論述中,「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作者從清代的旅遊文學(例如郁永河的《裨海記遊》),以及圖像史料(例如地圖、番俗圖)入手,運用跨領域(性別、人類學、文化研究等)的多元論點,探索台灣意象的逐步轉變(從蠻荒惡地,成為富沃樂土),揭露文化認同的形塑過程,以及背後潛藏的知識(生產和建構)系統,抽絲剝繭,迭宕起伏,論述相當精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少有的台灣文史英文論著,作者的方法論也特別,文圖共冶,文本分析和圖像解讀交互使用,新穎活潑,更增可看性。

最後一定要說,楊雅婷的中譯太好了,通透曉暢,又雅馴自然,毫無西式腔或冗贅硬傷,行雲流水,純淨無痕,學術書能譯到這樣的境界,真令人讚嘆。

PanSci_96
1220 篇文章 ・ 222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名人書單 作家 陳思宏
PanSci_96
・2023/02/27 ・265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相關標籤: 走讀臺灣 (107)

【走讀自由島,多元新世界】──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今天2月27,我47歲生日。

我不慶祝生日,不收禮不派對不蛋糕。我家有九個小孩,永靖農家不注重生日,七個姊姊因為性別,從小不慶祝生日,我哥跟我殿後,爸媽溺愛,理應慶祝,但我其實根本沒什麼兒時生日記憶,大家都忙,根本沒餘裕慶祝生日。這生活慣性一路跟我到中年,就是覺得沒什麼特別的。

我幾個姊姊身分證上的生日根本是錯的。以前鄉下報戶口,時常延遲報,尤其姊姊並非父權社會寵愛的性別,女孩子報戶口不急,到了永靖鄉公所的戶籍單位有許多溝通上的狀況,最後變成姊姊們身分證上的生日都是錯的。取名也是,我媽不識字,去報戶口時常有溝通上的錯誤,我們全家都叫五姐「阿芬」,因為本來應該是「陳X芬」,但很明顯在窗口溝通就是出了一些誤會,結果我五姐有一個超級無敵特殊的名字:「陳令頒」。司「令」台「頒」獎,這是我小時候記五姐名字的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7歲還是不過生日,今天寫小說的工程暫停一下。既然我是寫作者,就來推廣閱讀吧。這篇貼文,希望大家去關注一下 文化部 主辦的 走讀臺灣 ,一起閱讀,一起做個老派奇怪的人。

老派奇怪,對,讀書一直是個老派奇怪的事。上世紀網路還沒佔領我們生活,求知求解,就是讀書,當時重慶南路塞滿書店,路上會看到有很多人讀書,但已經有呼喊了,說出版難做。我當時還未成為一個出版的作者,是個愛書的讀者,真的很愛讀書。當時有個短暫夏日戀曲,輔大某男,不知道發什麼神經跑來修羅基敏老師的歌劇概論,結果坐在我旁邊,偷偷跟我談了一場無人知曉的地下小戀愛,然後期中期末作業都是我幫他寫。氣,什麼鬼,為什麼我要幫他寫作業,而且還拿高分。我大學時代就是個早睡的人,晚上十點就準備要昏倒了,但他總是晚上十一點過後打電話來,說可不可以過來。那時候我的住處堆滿書,他很不能理解,有次我枕頭上一本吉本芭娜娜,他讀了幾頁說:「好無聊,你好奇怪,不要一直讀書,回到現實好不好?」

這世紀,網路徹底佔領我們的7/24,讀書變得更不重要。的確啊,為什麼要讀書,網路不是都有?

老派奇怪,但很魔幻。我好喜歡吉本芭娜娜,結果後來見到了譯者吳繼文,他還幫我那本已經永恆絕版的小說《態度》寫了序。我是一直這樣相信,閱讀會帶領我,開啟很多奇妙的宇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有幾個跟前男友重逢的奇妙故事。這個輔大某男,來了我某場的新書發表會。我沒認出他。戴口罩啊,就算前來簽名,怎麼認。但那眼神我就覺得哪裡看過。活動結束後,我趕著去台中火車站搭區間車,車上遇到了國中同學。下車後,我在台中高鐵站跟台鐵站接口那邊,周氏蝦捲前面,遇到了拔下口罩的輔大男。

47歲生日這天,我早上五點半起床,小說暫停一下,就來整理書櫃。「整理」是騙人,來過我家就知道,我就是亂。書不編排,亂堆亂放,每次要找一本書都找很久。新小說已經要收尾了,最後兩章結尾,今天不寫。我覺得生日這天要來翻一下我已經讀過的書,補充一下文字的能量。

今天「整理」(亂選啦)出來的書籍,放在瑜伽墊上,剛好都是跟「翻譯」相關的書籍。

列一下47歲生日這天重讀書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預知死亡紀事》,馬奎斯
小說結局怎麼寫?馬奎斯在這本小說裡示範了一個超華麗的死亡結局:「他甚至仔細地抖落黏在腸子上的泥土。」

2.李維菁的《人魚紀》,英文版。
好消息,這本書,賣出法文版了。(請見光磊臉書)

3.《大人的謊言生活》,Elena Ferrante,從不露面的神秘作者,好好看的小說。
可搭配Netflix影集。

4.《流動的饗宴》,我根本不用寫作者是誰,就算你不讀書,也一定知道這本書是誰寫的。
我一直覺得這本書很好「笑」,我認真說,我每次讀都很歡樂。尤其讀到最後海明威寫費茲傑羅跟他一起去餐廳的廁所,費茲傑羅把下面給海明威看,我就會笑出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 《修正》,Jonathan Franzen,宋瑛堂翻譯。
我快退伍的時候,在兵營裡讀完這本書的英文版。中文版晚了幾年出版,我立刻去買。這本真是我內心理想的美國小說。理想,完美。大家知不知道,作者會說德文?

6. 《離心旋轉》,Stephan Thome,宋淑明翻譯。
作者住台灣,寫德國,也寫台灣。
譯者是柏林老戰友。前幾天跟德國朋友Frank聊天,問到彼此最近讀什麼書,他說正在讀Thome的台灣小說《梅雨》。我說我認識Thome喔。Frank超羨慕,羨慕到快瘋了。他問我怎麼有辦法認識知名大作家。

7.《炒飯狙擊手》,張國立,下面德文精裝版,上面英文平裝版。
我就是愛搜集台灣作者的外文譯本。
這本節奏順暢,身邊的德國人都很喜歡。

8. 《荒人手記》,朱天文,德文平裝版
我猜這本現在應該很難買?
我這一輩的,誰沒有在當年時報百萬大獎揭曉那刻,衝去買這本書?而且會跟著《沈默之島》一起結帳。我們當年好喜歡辯論,喜歡荒人還是喜歡沈默?吵死了。好美的青春記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幾個相關連結:
走讀臺灣
https://www.facebook.com/worldbookdaytw
大人的謊言生活,Netflix義大利文影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jQwZyJ5tg
Franzen是1981年的Fulbright Student to Germany,他的德國回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xxyFR3NVk
我好喜歡他參與的延續信天翁的計畫,好精彩,拜託看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HKN6YwV9Mc
Stephan Thome談台灣,與《梅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mbzMV1mSAA
英文解說《荒人手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NRQhqOUYU

生日長文到此。一起繼續奇怪,我們來讀書。 

PanSci_96
1220 篇文章 ・ 222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