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於8月20日舉辦「「耕吧天光!支亞干」走讀活動,以太魯閣族作家程廷(Apyang Imiq)的作品《我長在打開的樹洞》為文本,透過講座、編織體驗和部落走讀,引領讀者認識支亞干部落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地方特色。支亞干部落重要的水源之一壽豐溪,也是支亞干的部落故事與樹洞的緣由。支亞干部落位於花蓮萬榮鄉西林村,在此成長的程廷,於臺北求學與工作十年,返鄉後重新學習族語、編織、耕種、狩獵和造屋,透過身體勞動認識土地與部落文化。身兼農夫/部落會議幹部/協會理事/簡易自來水總幹事/阿改玩生活董事長等斜槓身分的他,去年更出版《我長在打開的樹洞》一書。
由於作品出版時遇上疫情,無法舉辦新書分享會,因此程廷也藉由此次走讀活動與讀者交流創作歷程。他自述離開家鄉期間,最懷念部落裡的溪流「Yayung Qicing」(清水溪),這裡是族人戲水的最佳地點,也是他小時每天報到的地方。迴游復返生長之地的他,即從清水溪談起,分享返鄉務農青年的生命轉折、生活趣事和部落的歷史文化。
部落之名與遷徙歷史
支亞干部落擁有許多名字,反映不同時期人們遷徙來往的歷史。最早族人稱支亞干溪為「Rangah Qhuni」,意指「打開的樹洞」。Rangah是展開之意,形容河流的寬度,Qhuni是樹木。傳言族人在遷徙途中,從高處俯瞰支亞干溪的溪谷,其形貌如打開的樹洞,因而以此稱呼。另一名稱「Alang Cyakang」,Alang是土地之意,Cyakang形容河谷如裝水的容器。「平林」是日本時代留下的名字,早期此地幾乎無人居住,為一片平地森林,故有此稱。「西林村」之名表示該地位於鳳林鎮的西邊。
支亞干部落的形成,與族人不斷遷徙移動的歷史有關。最早來自木瓜溪流域的「Alang Quwtux Pais」(敵人的頭顱)部落領袖Kalaw Watan率領族人南遷,與原本住居支亞干溪的賽德克族交戰並獲勝取得土地。其後在日治時代集團移住政策下,約有二十個以上不同的部落遷居於此,歷經百年發展,形成今日支亞干部落的樣貌。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太魯閣族作家程廷,介紹部落地理位置、地名。
返鄉部落青年的勞動生活
程廷自述,父母一代接受威權體制的價值觀,對孩子的期待是接受國民教育、好好讀書、長大賺錢,因此小時對部落傳統一無所悉,直到就讀政大民族學系及臺大城鄉所期間,才開始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返鄉之後,他陸續承接公共事務要職,並與一群年輕同儕投入社區營造,同時展開種田、養雞、造屋的務農生活。
程廷也從返鄉後開始學習「身體的智慧」,舉凡部落族人擅長的綁鋼筋、牽水管、蓋工寮和親手製造生活用品等工作,都是值得學習之事。同時,他也把小米種回部落,努力保存務農傳統文化。早年太魯閣族社會以小米為主食,此種作物普遍可見,但在部落成長的他,從未見過一株活著的小米。起初他的田地只需十分鐘即可採收完畢,連鳥雀都略過不吃,如今已長成三分地規模,換來小米與身體的豐收。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也有不少務農紀事,程廷於講座現場分享〈咖哩火雞〉一文,內容講述父親透過「Kari」(太魯閣族語「聊天、說話」之意,讀音近似中文的「咖哩」)換來三隻火雞,不久其中兩隻被狗咬死,他對倖存的孤寡火雞起惻隱之心,如寵物般照料,但這隻火雞不斷鬧事,讓他決定宰殺處理,然而火雞被擒拿時,不同於目露驚恐、奮力掙扎的雞,反倒癱軟身軀、圓睜死而無憾的冷漠雙眼,又讓他心軟而無法下手。文中也描述蓋工寮和養雞的過程,記錄了部落裡的務農日常生活。
如今在部落依然可以看到有人養火雞,彷彿重現書本中的情境。
太魯閣族的編織文化
「男獵女織」為太魯閣族的文化傳統,此次活動便透過手作編織書籤,讓參與者認識太魯閣族的編織特色與內涵。早年織布線材來自部落種植的苧麻,採收之後以刮麻器取其纖維,並以大量清水洗淨苧麻絲,待自然曬乾後進行捻線、紡紗等步驟,接著以木炭灰煮線,使絲線白淨,有助於後續染色。薯榔的汁液為常見的天然顏料,透過水煮方式染浸絲線,並添加小蘇打粉,能使染出的線材顏色更加鮮亮。
根據太魯閣族的gaya禁忌規範,男性不可觸碰織布機及未完成的布料;而服飾上的菱形紋為「祖靈之眼」,在祭典上穿著菱形紋服飾,就必須謹慎行事不可為惡。
部落產業作物和傳統建築
支亞干部落種植滿山遍野的山蘇,為當地產業地景之一。在山產市場需求下,山蘇成了部落裡廣泛栽種的產業作物,卻非族人餐桌上常見的主菜。由於山蘇田時有毒蛇出沒,因此部落裡的山蘇班都會穿戴得密不通風進入採收。
除了產業地景外,部落傳統建築空間也是走讀重點,部落族人在現今西林國小內仿造、搭建傳統穀倉和瞭望臺,瞭望臺的功能為偵看及防禦敵人,而穀倉是貯存食物之處,過去部落採收農作物後,會先由巫師進行「進倉祭」,等儀式結束才能將作物放入穀倉。
走讀最後一站是西林社區發展協會搭建的傳統屋(工寮),傳統工寮以桂竹和木頭為建材,並搭配黃藤編織的結構,目前考慮到取材問題,採用尤加利樹來搭建。屋中保有傳統建築元素,包括放置燻肉的高架、生火煮飯的火爐和床舖等,未來這裡還會舉辦市集和音樂會等,成為多功能的場所。
走讀路徑:祈福儀式(需跟阿改玩報名)→《我長在打開的樹洞》走讀講座(需跟阿改玩報名)→文化編織體驗(需跟阿改玩報名)→部落警察局→西林國小原址→壽豐溪→西林國小→傳統屋
Google map路徑: https://goo.gl/maps/42Y9NLNxUSnYJGCN9
走讀書單:《我長在打開的樹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