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極端的例子中認識許多關於霜的知識,從不會結霜的地方開始吧。
小島嶼及沿海地區甚少結霜,因為海洋帶來了溫暖的空氣。河流附近的無霜帶能一瞥與海洋相同、但尺度較小的現象。我在蘇格蘭北部印威內斯散步時,從距離尼斯河兩公尺左右的地方發現了露水充盈的青綠草地,它與四周閃爍著白色光澤的霜地形成強烈對比。
最低溫製造區
每一個地區都有最嚴酷的霜袋,破紀錄的低溫多從此處產生。無論世界何方,最低溫製造區都有類似的特色,通常居於內陸且在山谷底部。
奇爾特恩丘陵(Chilterns)是著名的例子之一,位於倫敦西北部的小山丘,離倫敦約一小時車程的距離。奇爾特恩丘陵海拔最高峰不超過三百公尺,很難想像這座小山會出現極端的天氣現象,也是這種意料外的極端,使我們懂得更多。
奇爾特恩丘陵的霜坑位於里克曼斯沃斯(Rickmansworth),該地區處於英國倫敦西部的內陸地區,霜的小口袋就在山谷裡,即便這個山谷並非此地區的最低點。
這裡有個奇妙之處,當冷空氣從山丘往凹陷的山谷流動,會受到霜坑另一側的鐵路堤岸阻擋。回想一下冷空氣像糖漿流動的概念,會更容易理解它是如何被阻礙擋下。相同效應會出現在更小的天氣尺度裡。
上午,霜覆蓋了大地,前往書寫本書的林地小屋途中,我停下腳步來研究霜。農田下陷處的霜比高處的霜還要多,但靠近我腳邊的地方有些細微的現象。大顆的薊上覆著一層厚厚的霜,我很享受看著眼前的多刺植物如何成為基甸的羊毛上衣。
貼近地面的葉片阻擋土壤的熱量散失,因此葉片附近的土壤只見得著霜的小碎片。
小草坪上有些許的高度變化,霜避開了較高的地區,更喜歡貼近草坪邊緣地勢較低的草。草坪約二十公尺長(約六十五英尺),高度落差則不超過一公尺(三英尺),卻足以展現出霜的偏好。
草皮和小屋中間鋪著人行磚的地面並非完全平坦,稍早降下的雨水蓄積在一片地磚壓出的淺坑,且在一夜之間結凍。它通透到我一開始以為它是液態的水,也就是一個小水漥,直到靴子的腳尖踩上它打滑後,我才從固體、透明的元素知道它是黑色的冰,或雨淞。
如果你對於在這麼小的尺度裡看到變化感到存疑,堅持眼見為憑,我不怪你。但如果我們看一個人工實驗,可能會帶給你更多信心。
科學實驗顯示,只要一公尺乘上一公尺(三英尺乘上三英尺)的保麗龍盒,就能夠創造出截然不同的微氣候。
經過十個夜晚,盒內的溫度平均約比外面的空氣低攝氏七度。盒子扮演著迷你山谷和隔絕地面溫度的隔熱體,用季節的感覺來形容的話,在黎明時進入盒子,就像在幾公尺內體會從六月到十一月的溫度差異。
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天氣學家清楚表示天氣觀測裝置不能被放在山谷,它完全有道理,但卻也藏起了一部分在我們身邊的豐富天氣。
因霜害發展出的文化
霜對植物具有毀滅性的影響,因此農夫們短時間內就摸出霜的習性。
霜在某些區域可能會引發爭端,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的沃拉人(Wola)偶爾會與鄰近的族群發生衝突,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文化。對手的不幸是他們的快樂,比如敵人受霜袋影響被迫遷移時,沃拉人載歌載舞、大肆慶祝。這種幸災樂禍的行為就稱為「liywakay」。
或許與我們的文化相差甚遠,又或許近在咫尺。可以想像英國村莊內一位獲獎的菜農,在聽到死對頭的作物被冰霜傑克(Jack Frost,是西方民間傳說裡的冬季精靈)搗毀,也會樂得手舞足蹈。
霜袋也說明了為什麼有些山頂的植物會比山下的植物更早冒出葉子。這似乎有點違反常規?但只要我們了解較高處能免於晚霜之害,那聽起來還挺合理的;天寒地凍的霜袋中,幼苗可能全都被凍死。
當我們在寒冷、無雲的星空下露營時,捨棄山谷,移動到較高的地方睡一晚,就能避開最凍人的溫度。
——本文摘自《解讀身邊的天氣密碼》,2022 年 10 月,晨星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