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
2

文字

分享

0
7
2

白斑蛾蚋:看到牠就巴蕊?廁所內最具代表性的蟲蟲!——《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

聯經出版_96
・2021/11/13 ・1601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 / 李鍾旻、詹美鈴
白斑蛾蚋是廁所中極具代表性的昆蟲。大部分時間為停棲狀態,偶爾也會在物體表面徘徊爬行。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學名/ Clogmia albipunctatus (Williston,1893)

別名/白斑大蛾蚋、白斑大蛾蠅、白斑蛾蠓、毛蠓

分類/昆蟲綱 Insecta,雙翅目 Diptera,蛾蚋科 Psychodidae

白斑蛾蚋,外觀灰至黑褐色。停棲時翅平展,翅背面可見 2 枚黑色斑塊。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胸部隆起,體表布滿長剛毛,腹部短而近似圓桶形。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複眼大且明顯,體表剛毛易隨著活動而脫落,此個體因胸部部分剛毛脫落而露出光滑的體壁。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成蟲體長 2.6 ~3.4 公釐,外觀灰至黑褐色,體表、翅脈及足布滿長剛毛,停棲時翅平展於兩側。複眼大而明顯,黑色。觸角 16 節,灰或褐色,各節具明顯毛叢。胸部黑褐色,背面明顯隆起。翅灰至黑褐色,略透明,翅背面約在距基部 2/5 處可見 2 個毛叢組成的黑色斑塊,斑塊前端雜有白色毛;另在翅邊緣具 8 個由毛叢組成的白色斑塊;此外,約在翅中央處尚可見呈「V 形」的不明顯白色帶紋。足黑色,具細且窄的白色環紋。與同科其他種類相比,本種體型較大且體色較深,翅末端之角度大於 90 度。

幼蟲外觀灰至黑褐色,長約 4~6 公釐,普遍生活在汙濁的淺積水中。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蛹,長約 2.8~3 公釐,外觀灰至黑褐色。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白斑蛾蚋通常出沒在人為環境,是人類居所內外相當普遍易見的昆蟲。

幼蟲生活在富含有機質的汙濁淺水域環境,如水溝、排水管、糞坑、廚房水槽、浴缸夾縫、廁所內時常積水藏汙納垢的角落等,並以淺水中的腐敗物、沉積有機物為食。

成蟲僅攝食水分,一般在幼蟲發育處周邊的潮濕環境活動,常經由排水管道飛進室內,因此在住家中特別常見於浴室、廁所及其附近區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成蟲大部分時間停棲於牆面,受驚擾時會飛行一小段距離後再停下。

大量發生時雖會造成觀感方面的困擾,但一般幾乎不影響人類生活,散布病菌的機率也不高。

台灣、日本及馬來西亞等地曾有極少數白斑蛾蚋產卵於人體潰瘍傷口,導致幼蟲寄生於人體皮膚(蠅蛆病)的案例,但通常僅發生在傷口照護不當及衛生條件不佳的情況。

人類也可能因食用遭汙染的食物,導致卵進入人體內而造成腸胃道疾病。廣泛分布全世界熱帶至溫帶地區,尤其在熱帶地區特別常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居家常見101種蟲蟲大集合,教你如何分辨與防治》,2021 年 11 月,聯經

文章難易度
聯經出版_96
27 篇文章 ・ 20 位粉絲
聯經出版公司創立於1974年5月4日,是一個綜合性的出版公司,為聯合報系關係企業之一。 三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近六千餘種圖書, 範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科技以及小說、藝術、傳記、商業、工具書、保健、旅遊、兒童讀物等。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陸地上的首批動物是什麼?又是如何上岸的呢?——《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
大塊文化_96
・2023/08/19 ・3911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志留紀末期到泥盆紀這段時間,地球的大陸成了首批陸生動物的家園。
狀似馬陸的呼氣蟲是最早的節肢動物先驅。
同時,蜘蛛與蠍子的早期親屬,也利用已在地球表面建立起來的植物與真菌生態系。
牠們在陸地上進食、繁殖與死亡,為陸地食物網增添了新的複雜性,也為後來從水邊冒險登陸的其他動物提供了獎勵。

動物隨著地球的演化踏上岸

隨著地球表面被植物染綠,動物跟隨植物的腳步上岸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地球表面被植物染綠,動物跟隨植物的腳步上岸只是時間問題。圖/envato

第一批維管束植物在地球大陸的年輕土壤中安家後不久,節肢動物踏進了這些矮樹叢。這些無畏探險家留下的最古老證據之一,是在蘇格蘭亞伯丁附近出土的一塊化石,名為呼氣蟲(Pneumodesmus)。

牠是一種多足類,與馬陸和蜈蚣屬於同一個群體。雖然原本將牠的年代界定在四億兩千三百萬年前的志留紀,但是近期研究顯示牠可能更年輕,生活在最早期的泥盆紀。

無論如何,到了泥盆紀,動物已經在陸地上站穩腳跟,而呼氣蟲更是最早在地球上行走的動物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發現目前唯一的呼氣蟲化石

目前出土的呼氣蟲化石只有一件,而且只是一塊一公分(○.四英寸)的身體碎片。

然而在這一小塊化石中,可以清楚看到很多隻腳,從一隻可識別的馬陸狀動物的六個體節長出來。

呼氣蟲的外觀可能和這種現代的馬陸很像。圖/大塊文化

更重要的是,呼吸結構的細節清楚可見:外骨骼角質層上有稱作氣門的孔。這些氣門讓氧氣與其他氣體進入並離開身體,這塊化石也是根據這項特徵而命名為呼氣蟲(Pneumodesmus 的「pneumo」來自希臘文的「呼吸」或「空氣」)。

這塊化石提供了第一個呼吸空氣的決定性證據,這是一種全新的演化適應,為數百萬微小的節肢動物探索者,以及追隨牠們的捕食者,開放了大陸的表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古老的多足類演化過程

在泥盆紀,呼氣蟲並非獨自生活在植被中。還有許多多足類和牠一起生活,最古老的多足類化石出現在志留紀與泥盆紀的岩層。

儘管不屬於任何現代的馬陸或蜈蚣群體,牠們是現存馬陸與蜈蚣的早期親戚,外表與馬陸和蜈蚣非常相似,具有分節的長條狀身體許多腳―馬陸每個體節的兩側各有兩隻腳,蜈蚣則只有一隻。

目前已知有最多腳的馬陸是全足顛峰馬陸(Illacme plenipes),擁有七百五十隻腳。現存的大多數馬陸都是食碎屑動物,以腐爛的植物為食。這些動物的化石紀錄很少,因此每一件化石對於我們瞭解生命從水裡浮現的過程都特別珍貴。

一隻有著 618 條腿的雌性 Illacme plenipes。圖/wikipedia

最早的多足類,可能是受到早期植物產生的新食物來源所吸引,才來到陸地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早的蛛形綱動物也充分利用了頭頂上的廣闊天地。蛛形綱動物包括蟎、蠍子、蜘蛛與盲蛛。牠們有八隻腳(不同於昆蟲的六隻腳),大多數仍生活在陸地上,儘管少數(如水蛛〔Argyroneta〕)又回到水中生活。

奧陶紀與志留紀的化石顯示,蛛形綱動物和其他節肢動物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偶爾會出現在陸地上,但是到了泥盆紀,有些已經完全過渡到能夠呼吸空氣的狀態。最早的蛛形綱動物是角怖蛛,這是一個已經滅絕的群體,看起來像是蜘蛛與蟎的雜交體。

蟎與擬蠍也很多,後來還有類似蜘蛛、具有吐絲管能製造絲的始蛛(Attercopus)。就像今天一樣,這些早期的蛛形綱動物大多是捕食者,可能以其他從水邊冒出來的節肢動物為食。

到泥盆紀末期,出現了第一批昆蟲,據估計,昆蟲構成今日地球上所有動物生命的 90%。最後,一些脊椎動物也過渡到陸地上,這或許是受到尋找新的食物來源所驅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所知的陸地生命基礎終於到位了。自此之後,演化在這些群體中繼續發揮作用,創造出我們今日所見的驚人多樣與多量。

節肢動物牠們有什麼用處呢?

節肢動物通常被看作是害蟲,昆蟲尤其如此。

然而,牠們在整個地球的運行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現在有超過一萬六千個多足類物種、六萬種蛛形綱動物,以及大約一千萬種的昆蟲。

牠們不僅在地球最早期生態系中舉足輕重,至今對自然界及人類的世界仍然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足類處理森林中的落葉,成為營養循環中的一個重要齒輪。蜈蚣通常是捕食者,最大的蜈蚣甚至能吃小型哺乳動物與爬蟲類。

蛛形綱動物大多也是捕食性的,因此在調節獵物的族群數量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這裡所指的包括昆蟲害蟲在內,這些害蟲數量不受控制,就會損害植物的族群數量。因此,不起眼的蜘蛛對人農業非常重要。

蟎與蜱可以寄生並傳染疾病,對人類及其他動物構成威脅,其他昆蟲也會造成類似的危險。然而,昆蟲的角色變化多端,其價值確實無法估量,包括生產蜂蜜,甚至以其勤奮的活動精明操控整個生態系,例如蜜蜂、螞蟻與白蟻。

許多節肢動物都有毒,有些對人類甚至具有致命性。然而,讓獵物喪失能力和死亡的毒液也可發揮其他用處;蜘蛛毒液已被用作替代的殺蟲劑,科學家也正在研究其醫藥用途,以及在新材料上的應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蜘蛛毒液已被用作替代的殺蟲劑,科學家也正在研究其醫藥用途,以及在新材料上的應用。圖/envato

此外,節肢動物可以為包括彼此在內的無數動物提供食物來源。許多節肢動物是人類的食物,包括狼蛛、蠍子、蚱蜢、白蟻與象鼻蟲等。

目前,世界各地有多達二千零八十六種節肢動物被當成食物,而且至少從舊石器時代開始,牠們已經成為食物的來源。

有人認為,隨著人類人口不斷增加,昆蟲尤其可能在未來提供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這是資源密集型肉類養殖的替代方案。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節肢動物的地球;事實上,這樣的地球可能無法存在。早在泥盆紀,世界就是節肢動物的天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牠們冒險去到的地方,捕食者也在不遠處。節肢動物的存在,為另一個從水中出現的動物群體提供了食物,而這個動物群體在人類的演化史上特別重要:這裡講的是四足動物。

——本文摘自《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47種影響地球生命史的關鍵生物》,2023 年 7 月,大塊文化,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大塊文化_96
11 篇文章 ・ 13 位粉絲
由郝明義先生創辦於1996年,旗下擁有大辣出版、網路與書、image3 等品牌。出版領域除了涵括文學(fiction)與非文學(non-fiction)多重領域,尤其在圖像語言的領域長期耕耘不同類別出版品,不但出版幾米、蔡志忠、鄭問、李瑾倫、小莊、張妙如、徐玫怡等作品豐富的作品,得到讀者熱切的回應,更把這些作家的出版品推廣到國際市場,以及銷售影視版權、周邊產品的能力與經驗。

0

8
3

文字

分享

0
8
3
不曉得家中蟲蟲的身分嗎?或許你可以翻翻這本《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
聯經出版_96
・2022/01/24 ・222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圖 / 李鍾旻

「請問一下,有人知道這是什麼蟲嗎?」、「家裡出現這些蟲,有誰知道牠們是哪來的?」網路討論區冒出了這類疑問句,並附上若干手機拍下的影像。這樣的貼文,你應該也見過吧?

只不過,通常這類貼文不是很少有回應,就是底下出現答非所問的回覆。像是某戶人家廚房的地瓜周圍冒出了幾隻「甘藷蟻象」,可是一些網友把牠誤認為是「隱翅蟲」;某人在廚房放了一陣子的糙米突然生出一群「粉斑螟蛾」,然而卻有人認為那是「衣蛾」。

「甘藷蟻象」在室內出現時通常與地瓜有關,因為牠們的卵或幼蟲偶爾會隨著市售地瓜被攜入家庭中。
「粉斑螟蛾」是近年來在穀物中常發生的昆蟲,其幼蟲能取食多種乾燥食品,且相當適應乾燥環境。

我們所處的居家環境中,蘊藏著一個微觀的小小世界,有許多節肢動物原本就住在我們的屋子裡,或者是隨著人類活動而悄悄被帶進家庭環境。儘管生活周遭有各式各樣的動物,但大家對於這些在室內出現的小生命,向來認知很少,或是一知半解。

某些情況下,一些人可能會出於興趣或好奇而想認識牠們,但通常一般人會開始想去知道家裡出現的蟲「是誰」,不外乎是想弄清楚這些事情:「牠對人有沒有害?」、「牠為什麼會出現在家裡?」、「牠會不會干擾生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菸甲蟲」與其所啃食過的紅豆。菸甲蟲能取食許多植物製品,常隨著袋裝食品被攜入家庭中。

現今這個時代,「網際網路」幾乎可說是現代人獲取資訊最方便的管道。當家裡出現了不認識的、來路不明的蟲,大部分人除了在網路討論區發問,大概就是直接利用 Google 等網路搜尋引擎試圖找出答案了。然而網路上的一切影像、言論卻不盡然可靠正確,甚至有些資訊是出自內容品質普遍不良的「內容農場」網站。而把網路文章複製又轉貼給親友的你,甚至還可能直接或間接的助長了謠言的散播。

倘若你也是那個正苦惱於該怎麼辨認家中小生物的民眾之一,那麼建議你可以考慮閱讀這本書:《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它就是一本專門介紹居家性節肢動物的實用圖鑑,書中介紹了 101 種台灣室內環境常見的物種,可以幫助大家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蜘蛛、馬陸等節肢動物。

巧克力中所發現的「粉斑螟蛾」幼蟲,周圍可見其糞便及取食所造成的缺口。

你說「自己很怕蟲,家人也不喜歡蟲!」、「我就是不喜歡牠們,為什麼我要去認識這些蟲?」這樣啊,你的心聲其實也是很多人的心聲。事實上,對節肢動物沒什麼好感的你,更應該入手一本,或者到圖書館借這本書來翻一翻。我是說真的!

為什麼呢?因為誤解與偏見,往往是出自於對牠們的不了解。比如說,常有人誤以為家庭中所出現的,大多是有害或骯髒的物種;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在居家室內常見的節肢動物中,真正對人有害的種類所占比例甚少。若正確的認識牠們後,也許你會對這些小生物們改觀,明白牠們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進而讓你的日子過得更安穩愉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況且,假如你正苦惱於家中節肢動物橫行,想抑制蟲子們的數量,但在不曉得牠們確切身分的情況下,你很可能使用錯誤的方法與態度,越弄越沒有頭緒。試著去了解你煩惱的蟲的一切,才能夠知道怎麼去處理、應對,才能曉得該如何透過整理環境,減少牠們出現的機會,不是嗎?

從閱讀與出版的角度來看,儘管出版市場琳瑯滿目,然而市面上的自然科普類書籍比例偏低。絕大多數的自然科普類出版品,又都是翻譯自日本或其他國家,國內兒童、青少年從閱讀的過程裡認識到的節肢動物種類,往往便是國外的物種,或者一些商業化販售的寵物昆蟲。因此,不只是成年人,對於想認識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生物的中小學生,《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也會是個很好的選擇。

「擬穀盜」常見於麵粉及麩皮中,偶爾也會隨著穀物製品來到家庭環境。

雖然,我很希望你能明白「家裡有許多種類的節肢動物很有趣」這件事,然而畢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觀點,我也不可能強迫正在讀此篇文章的你,去接納家裡的每一種節肢動物、要求你一定要懂得欣賞牠們。

但是至少,請你務必記得,當家中有任何節肢動物活動的跡象時,這本《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應該可以滿足大部分你想知道的「室內蟲蟲」種類,解答你心中的一些辨識疑惑。或許,它還能夠引導你對自身所處的這片環境、自己所生長的這塊土地,有更深刻的體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認識居家室內節肢動物的讀者,可參考本文作者所著《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居家常見101種蟲蟲大集合,教你如何分辨與防治》(聯經出版)。

——本文摘自《 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居家常見101種蟲蟲大集合,教你如何分辨與防治 》/ 李鍾旻, 詹美鈴,2021 年 11 月,聯經出版

聯經出版_96
27 篇文章 ・ 20 位粉絲
聯經出版公司創立於1974年5月4日,是一個綜合性的出版公司,為聯合報系關係企業之一。 三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近六千餘種圖書, 範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科技以及小說、藝術、傳記、商業、工具書、保健、旅遊、兒童讀物等。

0

10
1

文字

分享

0
10
1
安德遜蠅虎:不會結網的「迷你蚊蠅殺手」!——《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
聯經出版_96
・2021/11/14 ・1615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雄蛛,觸肢背面可見顯眼的白色毛叢,單眼周圍並有紅褐色毛圍。蠅虎科的蜘蛛頭胸部具有 8 顆單眼,而又以前方兩顆單眼特別大。圖/聯 經出版社提供
雌蛛,觸肢表面有淡黃色毛,單眼周圍的毛亦呈淡黃色。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學名/ Hasarius adansoni (Audouin, 1826)

別名/花蛤沙蛛、花哈沙蛛

分類/蛛形綱 Arachnida,蜘蛛目 Araneae,蠅虎科 Salticidae

成蛛體長 4.6~9.8 公釐,頭胸部具 8 顆單眼,呈三列排列。

雄蛛軀體底色呈黑褐至黑色,頭胸部背面具近似「U 形」的白色帶紋,觸肢背面覆蓋明顯白色毛叢。腹部背面前端可見一道白色弧形帶紋,後半部則有 2 對小白斑,腹部正中央可見不明顯之淡色縱向粗條紋。頭胸部前方的 4 顆單眼周圍可見紅褐色毛圍繞,中央最大的 2 顆單眼下方尚具白色毛。

雄蛛,頭胸部背側及腹部背側前端皆可見白色帶紋。
雄蛛體色黑, 身上白色帶紋與體色對比鮮明。

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雄若蛛,體色較成蛛為淺,頭胸部比例也較小。

雌蛛體型略大於雄蛛,外觀也與雄蛛明顯不同,軀體呈黃褐至暗褐色調,頭胸部背側具近似「U 形」的黃褐色帶紋。腹部背側前端具黃褐色弧形帶紋;腹部背側正中央尚有一道縱向黃褐色粗條紋,而該條紋兩側可見較細的黑褐色帶紋,或細碎不規則狀的黑褐色斑點。

安德遜蠅虎,雌蛛。體色偏褐色調,身上斑紋對比較不如雄蛛明顯。
雌蛛,觸肢表面有淡黃色毛,單眼周圍的毛亦呈淡黃色。

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雌若蛛,體色明顯較成蛛淺。

安德遜蠅虎在台灣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是建築物內外相當常見的蜘蛛,常在明亮的牆面、陽台、門窗等環境出沒,也可在山野發現其蹤跡。通常在白晝活動,行動敏捷,善於跳躍,主要捕食蚊、蠅類等小型昆蟲維生。不結網,但會在角落處築囊狀至不規則狀,形態如帳篷般的絲巢,夜間及蛻皮、產卵時會藏身於絲巢中。活動時腹部末端會隨時連著一條曳絲,曳絲有助於在跳躍過程維持平衡。本種可能起源於非洲,但喜較溫暖區域,現廣泛分布世界各國,亞洲可見於台灣、中國、日本、印度、新加坡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居家常見101種蟲蟲大集合,教你如何分辨與防治》,2021 年 11 月,聯經

聯經出版_96
27 篇文章 ・ 20 位粉絲
聯經出版公司創立於1974年5月4日,是一個綜合性的出版公司,為聯合報系關係企業之一。 三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近六千餘種圖書, 範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科技以及小說、藝術、傳記、商業、工具書、保健、旅遊、兒童讀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