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是將手機放在附近就能影響你與他人的相處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個場景:一群朋友坐下一起吃飯,歡笑著、交流著故事,及最新消息—但是不一定是跟你面前的人!現在,大家常常會把手機放在桌上,這樣便可輕易地查詢電影時刻、檢查e-mail、給別人看手機中的相片,或是打電話。很少人不會時不時看一下手機。今日的多功能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我們可能會認為多功能手機讓人保持聯絡,進而促進人際關係。但是最近一組由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的Andrew K. Przybylski及Netta Weinstein所做的研究指出手機會對親近的關係造成負面影響。驚人的是,即使只是把手機放在附近,不去察看也會對我們的社交行為造成負面影響。
Przybylski 及Weinstein要求幾組互不認識的陌生人花十分鐘討論一個合宜的私人議題(上個月發生在他們身上的趣事)。實驗參與者將物品留在等待區,進到非開放的亭子裡。在亭子裡是兩張相隔幾尺、面對面的椅子,在實驗參與者直視看不到的地方,放了一張桌子,桌上放了一本書及另外一樣物品。實驗參與者不知道的是,他們的互動實驗中最關鍵的差異是第二項物品。有些組別會在不知道桌上有手機的情況下進行討論,而其它組別的桌上則是一本口袋筆記本。當討論完成時,每位實驗參與者都會完成一份關於關係品質(連結性)及親密感程度的問卷。有手機在身旁的組別,回報的關係品質及親密感程度都較低。
Przybylski 及Weinstein隨後又進行了新實驗,為找出在哪種情形下手機的存在會造成最大的影響。此次實驗每組互不認識的實驗參與者被指派一個隨意的話題(對於塑膠樹的想法跟感覺)或是一個有意義的主題(去年度的大事件)—這次實驗者身旁同樣被置放手機或筆記本其中一樣物品。十分鐘的討論結束後,實驗參與者回答了與討論伙伴之間的關係品質、信任感、同理心的相關問題。
在討論隨意話題時,手機的在場與否對關係品質、信任感、同理心並無影響。相反地,當討論有意義的議題時,出現顯著的差異。討論時有手機在附近的組別回報他們的關係品質差透了,他們也較不信任討論伙伴,且認為他們較無同理心。
因此,當在中性環境裡互動時,避免手機在場似乎能夠幫助促進親近感、連結感、信任感,跟同理心—以上都是人際關係的組成因素。過去的研究也指出,手機提供的社交性、功能性,及娛樂性讓我們將焦點從我們現處的環境轉移,不管我們是在高速公路奔馳時或是開會中。新研究指出手機或許提醒我們有一個廣大的網路可以連結,但也阻礙了我們與身旁的人做連結。手機的使用甚至會降低我們的社會意識(social consciousness)。
或許要聊正經事時,把手機鎖在衣櫃裡;或是首次約會時,把手機留在車上有點太過頭。但如果你要與你真正在意的朋友共度時光,下次要拿手機回簡訊或查看體育賽事分數時,你可能要先三思。只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就已經夠糟了。
資料來源:How Your Cell Phone Hurts Your Relationships [04 SEPTEMBER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