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從後天先天到交互作用
第四個依戀研究的重大進展是,憑藉著生化科技的發達,解開了依戀的基因密碼。在看了這麼多不安全依戀者的悲慘研究後,很多人都想知道依戀風格到底能不能改變?心理學家的腦袋其實不是很好,因為當我們被問到相關的問題的時候,通常第一種思考是將這個問題切分成三個來回答:(1)先天(基因/生理)的因素是什麼?(2)後天(社會)的因素又是什麼?(3)兩者的交互作用如何產生?
先天因素:不安全感,就住在大腦與血液裡
在先天因素方面,目前依戀研究者主張的是:不安全依戀者不但擁有幾隻不安全的基因,還有一顆不安全的大腦。
1.不安全的基因
是不是有些人「先天上」就比另一些人還要焦慮或逃避呢?很不幸的,這答案可能是肯定的。Kansas University的帥氣光頭,同時也是2011年親密關係傑出研究獎得主的Gillath與其同僚想知道是不是有些基因影響我們的依戀風格,於是他們收集了147位大學生的唾液,並採集其中的基因(Gillath, Shaver, Baek, & Chun, 2008)。
但Gillath等人首先遇到的難題是,如果依戀風格真的與基因有關,那麼哪些基因是「可能的」候選人呢?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Dopamine大量主導我們的正向情緒,研究亦顯示激情愛(passionate love)在兩到三年後會消失,是因為Dopamine減少所致。另外,Serotonin與憂鬱的情緒有關,分手後個體經歷的低潮或是分離時產生的思念感亦會反應在Serotonin上。最後,Oxytocin大量地被證實與親密感的形成、嬰孩的照顧有關,亦為親密關係形成時的重要激素(Hanason, 2011)。因此,Gillath將與這三個重要激素有關的基因納入分析,結果發現:
(1)擁有成對Dopamine受體基因(DRD2)的人,比起只有單一或沒有該基因的人更容易發展成焦慮依戀者
(2)擁有成對Serotonin受體基因(HTR2A)的人,比起其他人更容易是逃避依戀者
(3) Oxytocin相關的基因,與依戀風格無關。
View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