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用錯讀書方法,就別怪「壓力山大」害你全忘光!

哇賽心理學_96
・2017/01/08 ・165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72 ・五年級

文/Wen-Jing Lin|前職能治療師。現為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候選人。 興趣是閱讀科學文獻。 認為散播知識是科學家回饋社會的方法之一。

過去研究一致認為,人們在遇到急性壓力時,回想腦海中的記憶的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是在壓力剛開始的頭幾分鐘,記憶表現可能還不會有什麼變化,或甚至有變好的可能。但經過大約 25 分鐘之後,記憶表現就會開始變差。不過,有研究者跳出來挑戰這個說法。

8356964411_987636b3c5_z
過去研究一致認為,人們在遇到急性壓力時,回想腦海中的記憶的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不過,有研究者跳出來挑戰這個說法。圖/By wan mohd @ flickr, CC BY-NC-ND 2.0

這個研究刊登在 2016 年 11 月的《科學》(Science)期刊。研究者認為,過去所有的研究都發現同樣的結果,是因為那些實驗參與者沒有把該記的東西牢牢記住。實驗參與者表示:(´_ゝ`)。

通常這類的實驗會讓參與者先看一長串的字詞(或圖片),接著休息一段時間後給予他們壓力,然後再請他們回憶一開始看過的字詞(或圖片)。回憶表現當然就是看參與者可以正確回憶多少字詞(或圖片)。研究者認為,如果參與者能用比較好的方式來記憶這些材料,回憶表現可能就不會受到壓力的影響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用測驗法代替死背

什麼是比較好的記憶方式?這邊就要先為各位介紹 testing effect。大家以前都是怎麼學英文單字的呢?是不是不斷的看或唸或寫「apple 就是蘋果、apple 就是蘋果、banana 就是香蕉、banana 就是香蕉、cherry 就是櫻桃…」?但即使重複個五次十次,當考卷上出現 apple 的時候還是有可能會出現:「啊啊啊 apple 是什麼啊為什麼我想不起來??!!」的情形。大家可能多多少少都以自身試驗過,不斷的重複學習(restudy)並不是一個好的記憶方式。

過去實驗發現,如果我們學了一次以後,就停下來考考自己,其實會記得比較牢。比方說先讀一次課本「apple 就是蘋果、banana 就是香蕉、cherry 就是櫻桃…」之後,在不要看答案的情況下問自己:「banana 是什麼?櫻桃是什麼?香蕉那個單字怎麼拼?…」。重複地測驗自己,給自己回想答案的機會。如此一來這些內容被記在腦裡的機會將比重複學習的效果來的好,這就是 testing effect。

當壓力來襲時

圖/UBC Learning Commons@flickr, CC by 2.0
圖/UBC Learning Commons@flickr, CC by 2.0

於是研究者就讓一半的實驗參與者用這種反覆測驗的方式來記住一些圖片和字詞(另一半的參與者則是用我們熟悉的那種重複學習的方式來記憶)。等到學習階段結束,在測試開始前,有一半的參與者突然被要求要準備一場即席演說,還要在幾個老師同學面前解數學題(拜託,這壓力超大的好嗎)。壓力源出現後五分鐘,進行了第一次測試,他們必須竭盡可能地回憶出早先記住的圖片和字詞。過了 20 分鐘後,也就是皮質醇濃度升到高點時,又進行了一次測試(第二次測試),再次回憶字詞與圖片。

先來看學習方法造成的差異。不管是第一次或第二次測試,使用反覆測驗學習法的參與者都有較佳的記憶表現。再來看壓力的影響。壓力並沒有對第一次測試造成影響,有壓力和沒壓力這兩組人記得的圖片、字詞數量相當。但第二次測試的結果就不一樣了。壓力使那群用重複學習的方式記憶的參與者,第二次測試的表現變得比較差。但是對於那群用反覆測驗的方式學習的參與者而言,壓力並沒有影響他們第二次測試時的回憶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篇文章除了再次證明反覆測驗學習法才是王道!以外,還指出(1)急性壓力不必然會損害記憶,以及(2)急性壓力初期的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濃度上升不必然會促進記憶表現這兩點。

 

原始論文

參考文獻

本文轉載自哇賽!心理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哇賽心理學_96
45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希望能讓大眾看見心理學的有趣與美,期待有更多的交流與分享,讓心理學不只存在於精神疾患診療間或學校諮商室,更能擴及到生活使之融入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