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視力、擺脫眼鏡,這是很多近視的人的共同心願,在市場上,宣稱能夠恢復視力的產品和訓練方法也總是層出不窮。在這些「療法」當中,通過轉眼睛、變焦點等方法「鍛煉眼肌」、「摘掉眼鏡」的自然療法似乎格外受人青睞,網路也常可以看到《xx天輕鬆改善視力》的鍛鍊教程。
這種近視治療法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一百年前,眼科醫生威廉·貝茨(William H. Bates)就寫下《摘掉眼鏡完美視力》,創立了這套「鍛鍊眼睛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然而,貝茨療法的理論與現代眼科學和視光學理論相矛盾,它的效果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在貝茨提出這種療法之初,他就受到了很多眼科同行的批評,現在美國視光學協會和美國眼科學協會更是毫不客氣地指出,這些「療法」統統沒有科學證據,它所發揮的只是一種安慰劑效應。
那麼,貝茨的理論到底哪裡不科學?眼部鍛煉的療法為什麼不能真正幫助人們改善視力呢?
貝茨理論:南轅北轍的「眼外肌放鬆」
貝茨認為,眼球通過改變形狀來聚焦,眼外肌緊繃(strained)是屈光不正的原因,因此放鬆眼外肌肉可以提高視力。於是,他創造了一系列的眼部訓練方法,包括摀眼、閉眼照太陽或燈光、轉動眼球、搖擺法、看多種彩色等等。
然而,他的近視理論和人眼的運作機制其實根本就不相符。
事實上,人類眼外肌的作用只是改變眼球方向,負責眼球聚焦的完全是另外一種肌肉——眼球內的睫狀肌。睫狀肌藏在虹膜的後方,它是一個環形的肌肉,身上有無數根小繩子(懸韌帶)「拉住」晶狀體赤道部。睫狀肌的收縮和舒張可以改變晶狀體性質,讓它變胖或者變扁,這樣一來就改變了晶狀體的屈光力。很多同學都經歷過散瞳驗光,點一滴散瞳的眼藥水(有效成分為托比卡胺),睫狀肌被麻痹無法收縮,眼睛不能聚焦,看東西就變得模糊了。但在這個時候,眼外肌並不受影響,眼球還是可以自由地轉動。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睫狀肌才是真正控制眼球調焦的肌肉。
另外一方面,眼球改變形狀對眼睛調焦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在調節的過程中,睫狀肌收縮,使脈絡膜向前向內,鞏膜的周長因此減少,眼軸變長。眼軸長度變化對整體屈光力影響很小,它的屈光度大概只有−0.036D(注:屈光度D為焦距的倒數,國際單位制的單位是m-1),而晶狀體屈光力為16-19D。如果真要把眼球屈光力全部寄託在眼軸變化上,那麼隨著眼球大幅度拉長,視網膜會脫離下來,我們乾脆就看不見了。
現在的研究表明,遺傳因素以及每天戶外活動時間過少才是兒童近視的原因。那麼,近視的眼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睫狀肌厚度增加、睫狀突位置靠後和鞏膜纖維變薄,這些病理改變並不能靠自然療法來逆轉。除了近視度數無法降低,散光度數也無法通過鍛煉眼球運動來降低。散光往往與近視並存,存在散光時,看近看遠都模糊。驗光配鏡時,驗光師會告訴您近視度數和散光度數,而這個散光度數是由角膜和晶狀體前表面的曲率決定。
由此可見,把近視歸因於眼外肌疲勞和眼球形狀變化都是不嚴謹的,閉眼轉眼珠、來回移動視線之類運動眼外肌的方法,也無法對調整眼球焦距的睫狀肌產生什麼影響。最終,解決屈光不正問題,還是需要鏡框眼鏡、鐳射手術、OK鏡、眼內人工晶體植入等真正科學的治療方法。相信現代眼科學,而不是自然療法。
戴眼鏡會損害視力嗎?
除了放鬆眼外肌的理論,貝茨還固執地認為長期戴眼鏡會讓視力下降,為此甚至經常在診室裡砸碎患者的眼鏡。時至今日,也依然有很多人認為長戴眼鏡會讓近視加重。而事實上,這種說法並沒有證據支持。相反,矯正不當會才加速近視進展。對於孩子,屈光矯正到最佳甚至是強制性的。
需要警惕的是,「戴眼鏡損害視力」這種說法還可能帶來更多危害。如果近視人群因此堅持不戴眼鏡,開車時就會把自己和行人置於危險當中。對於兒童,不矯正的近視還可導致弱視。
陽光療法:眼睛很受傷
在貝茨的近視療法中,還有一種更加極端的方法——讓眼睛直接暴露在太陽光之下。貝茨堅信陽光暴露可以使眼睛受益,他甚至聲稱「視力正常的人可以直視太陽或人造強光源,不會引起損傷或不適」[1]。這種觀點也極其荒謬。
貝茨《摘掉眼鏡完美視力》一書中關於曬太陽的示意圖(如上),一個凸透鏡把太陽光聚焦到患者的眼睛上。我們可以看見這位可憐的患者在忍受著痛苦,他的眼球在向下躲避太陽光,這是我們人類的本能。
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除了皮膚曬傷,還會增加多種眼科疾病的患病風險,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翼狀胬肉、老年性白內障和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疾病都與此有關。在到達地表的紫外線中,UVA占了95%,它不僅會曬黑皮膚、造成光老化,也可加速白內障和黃斑變性的進展。UVB雖然比例小,但能量大,如果過多接觸,也可引起角膜損傷,造成電光性眼炎。而直視強烈的陽光,就等於強迫眼球吸收這些高能量的光線。
所以,曬太陽提高視力是不可行的,相反,在陽光強烈的時候,還要戴太陽鏡保護眼睛。
「有效」的假像
儘管理論站不住腳,實際效果也缺乏證據支持,但仍有不少患者在體驗了貝茨療法之後感受到了暫時的「視力變好」,這種情況其實是淚膜帶來的假像。 今天玩最好的 FRIV 遊戲。
角膜表面有很薄的淚液,大約6-10微米,叫淚膜。每次眨眼睛,都是塗淚膜的過程。淚膜必不可少,除了保持角膜和結膜的濕潤,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改善角膜的屈光力。角膜表面是不光滑的,淚膜則能夠幫助填充這些凹凸不平,使角膜變得光滑。大家一定深有體會,哭的時候,淚眼朦朧、看不清楚。而長時間盯著電腦看、眨眼次數減少時,淚膜蒸發,又會視物模糊。這時候多眨幾次眼睛,視野就能變得清晰一些。
貝茨方法中的掌心捂住眼睛其實是一種乾熱敷,可以讓瞼板腺腺管裡的油脂變得鬆軟,易於排出,補充淚膜中的油脂層,減少淚液揮發。而且另一種閉目轉動眼球的「療法」,其實也是在幫助均勻塗抹淚液。
然而,補充淚膜對治療近視並沒有真正實質性的作用,如果需要滋潤眼睛,滴一滴人工淚液也會比貝茨的方法更加快速有效。
時至今日,貝茨老先生已經逝世80多年了,他在眼科手術中使用腎上腺素止血的創舉對眼科學界有很大貢獻,然而在治療近視方面,他的理論和療法都沒有科學依據。現在,我們還是讓「貝茨療法」沉睡在舊紙堆裡吧。
本文轉載自果殼網
參考資料:
- Bates method, Wikipedia.
- William Bates, Wikipedia.
- Buckhurst H, Gilmartin B, Cubbidge RP, Nagra M, Logan NS.Ocular biometric correlates of ciliary muscle thickness in human myopia.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13;33(3):294-304.
- Flitcroft DI.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retinal, opt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myopia Prog Retin Eye Res. 2012;31(6):622-60.
- Bailey MD, Sinnott LT, Mutti DO. Ciliary body thickness and refractive error in children.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8;49(10):4353-60.
- Pucker AD, Sinnott LT, Kao CY, Bailey MD.Region-specif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fractive error and ciliary muscle thickness in children.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3;54(7):4710-6.
- Rada JA, Shelton S, Norton TT.The sclera and myopia.ExpEye Res. 2006;82(2):185-200.
- Chen JC, Schmid KL, Brown B.The autonomic control of accommod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myopia development: a review.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03;23(5):401-22.
- Chung K, Mohidin N, O’Leary DJ. Undercorrection of myopia enhances rather than inhibits myopia progression. NCBI. 2002 Oct;42(22):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