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貝茨療法,不能幫你改善近視

果殼網_96
・2015/05/29 ・3031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86 ・五年級

改善視力、擺脫眼鏡,這是很多近視的人的共同心願,在市場上,宣稱能夠恢復視力的產品和訓練方法也總是層出不窮。在這些「療法」當中,通過轉眼睛、變焦點等方法「鍛煉眼肌」、「摘掉眼鏡」的自然療法似乎格外受人青睞,網路也常可以看到《xx天輕鬆改善視力》的鍛鍊教程。

這種近視治療法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一百年前,眼科醫生威廉·貝茨(William H. Bates)就寫下《摘掉眼鏡完美視力》,創立了這套「鍛鍊眼睛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然而,貝茨療法的理論與現代眼科學和視光學理論相矛盾,它的效果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在貝茨提出這種療法之初,他就受到了很多眼科同行的批評,現在美國視光學協會和美國眼科學協會更是毫不客氣地指出,這些「療法」統統沒有科學證據,它所發揮的只是一種安慰劑效應。

那麼,貝茨的理論到底哪裡不科學?眼部鍛煉的療法為什麼不能真正幫助人們改善視力呢?

credit:Thomas Hawk/ flickr
credit:Thomas Hawk/ flickr

貝茨理論:南轅北轍的「眼外肌放鬆」

貝茨認為,眼球通過改變形狀來聚焦,眼外肌緊繃(strained)是屈光不正的原因,因此放鬆眼外肌肉可以提高視力。於是,他創造了一系列的眼部訓練方法,包括摀眼、閉眼照太陽或燈光、轉動眼球、搖擺法、看多種彩色等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他的近視理論和人眼的運作機制其實根本就不相符。

事實上,人類眼外肌的作用只是改變眼球方向,負責眼球聚焦的完全是另外一種肌肉——眼球內的睫狀肌。睫狀肌藏在虹膜的後方,它是一個環形的肌肉,身上有無數根小繩子(懸韌帶)「拉住」晶狀體赤道部。睫狀肌的收縮和舒張可以改變晶狀體性質,讓它變胖或者變扁,這樣一來就改變了晶狀體的屈光力。很多同學都經歷過散瞳驗光,點一滴散瞳的眼藥水(有效成分為托比卡胺),睫狀肌被麻痹無法收縮,眼睛不能聚焦,看東西就變得模糊了。但在這個時候,眼外肌並不受影響,眼球還是可以自由地轉動。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睫狀肌才是真正控制眼球調焦的肌肉。

B-BnlN5kNBhwDJIYuFaUoWfDpTkqpfm8Q4CyjiX4BrVsAQAAEAEAAEpQ
睫狀肌上無數根懸韌帶附著在晶狀體的赤道部

另外一方面,眼球改變形狀對眼睛調焦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在調節的過程中,睫狀肌收縮,使脈絡膜向前向內,鞏膜的周長因此減少,眼軸變長。眼軸長度變化對整體屈光力影響很小,它的屈光度大概只有−0.036D(注:屈光度D為焦距的倒數,國際單位制的單位是m-1),而晶狀體屈光力為16-19D。如果真要把眼球屈光力全部寄託在眼軸變化上,那麼隨著眼球大幅度拉長,視網膜會脫離下來,我們乾脆就看不見了。

4QmSiuhB1hF5krxTorGfUnPGw8LP3y9ELcFC7WQf_x_bAQAA3wAAAEpQ
當眼球聚焦於遠處物體,睫狀體鬆弛,晶狀體變得扁平,而聚焦於近處物體,睫狀體收縮,晶狀體則變得胖胖的。

現在的研究表明,遺傳因素以及每天戶外活動時間過少才是兒童近視的原因。那麼,近視的眼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睫狀肌厚度增加、睫狀突位置靠後和鞏膜纖維變薄,這些病理改變並不能靠自然療法來逆轉。除了近視度數無法降低,散光度數也無法通過鍛煉眼球運動來降低。散光往往與近視並存,存在散光時,看近看遠都模糊。驗光配鏡時,驗光師會告訴您近視度數和散光度數,而這個散光度數是由角膜和晶狀體前表面的曲率決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此可見,把近視歸因於眼外肌疲勞和眼球形狀變化都是不嚴謹的,閉眼轉眼珠、來回移動視線之類運動眼外肌的方法,也無法對調整眼球焦距的睫狀肌產生什麼影響。最終,解決屈光不正問題,還是需要鏡框眼鏡、鐳射手術、OK鏡、眼內人工晶體植入等真正科學的治療方法。相信現代眼科學,而不是自然療法。

戴眼鏡會損害視力嗎?

除了放鬆眼外肌的理論,貝茨還固執地認為長期戴眼鏡會讓視力下降,為此甚至經常在診室裡砸碎患者的眼鏡。時至今日,也依然有很多人認為長戴眼鏡會讓近視加重。而事實上,這種說法並沒有證據支持。相反,矯正不當會才加速近視進展。對於孩子,屈光矯正到最佳甚至是強制性的。

需要警惕的是,「戴眼鏡損害視力」這種說法還可能帶來更多危害。如果近視人群因此堅持不戴眼鏡,開車時就會把自己和行人置於危險當中。對於兒童,不矯正的近視還可導致弱視。

陽光療法:眼睛很受傷

在貝茨的近視療法中,還有一種更加極端的方法——讓眼睛直接暴露在太陽光之下。貝茨堅信陽光暴露可以使眼睛受益,他甚至聲稱「視力正常的人可以直視太陽或人造強光源,不會引起損傷或不適」[1]。這種觀點也極其荒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dMzx5YVOtb8tl0kulUyskdqYv_eqp8cqe0CpO4upbGrfAAAAPgEAAEpQ

貝茨《摘掉眼鏡完美視力》一書中關於曬太陽的示意圖(如上),一個凸透鏡把太陽光聚焦到患者的眼睛上。我們可以看見這位可憐的患者在忍受著痛苦,他的眼球在向下躲避太陽光,這是我們人類的本能。

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除了皮膚曬傷,還會增加多種眼科疾病的患病風險,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翼狀胬肉、老年性白內障和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疾病都與此有關。在到達地表的紫外線中,UVA占了95%,它不僅會曬黑皮膚、造成光老化,也可加速白內障和黃斑變性的進展。UVB雖然比例小,但能量大,如果過多接觸,也可引起角膜損傷,造成電光性眼炎。而直視強烈的陽光,就等於強迫眼球吸收這些高能量的光線。

所以,曬太陽提高視力是不可行的,相反,在陽光強烈的時候,還要戴太陽鏡保護眼睛。

「有效」的假像

儘管理論站不住腳,實際效果也缺乏證據支持,但仍有不少患者在體驗了貝茨療法之後感受到了暫時的「視力變好」,這種情況其實是淚膜帶來的假像。 今天玩最好的 FRIV 遊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TcojBC6_0055tjnIEbPTNmWEUHbd5Jg1XBMRgvKW8D3dAQAA-QAAAEpQ
角膜表面的淚膜,由外而內的三層:脂質層、水樣層、粘蛋白層

角膜表面有很薄的淚液,大約6-10微米,叫淚膜。每次眨眼睛,都是塗淚膜的過程。淚膜必不可少,除了保持角膜和結膜的濕潤,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改善角膜的屈光力。角膜表面是不光滑的,淚膜則能夠幫助填充這些凹凸不平,使角膜變得光滑。大家一定深有體會,哭的時候,淚眼朦朧、看不清楚。而長時間盯著電腦看、眨眼次數減少時,淚膜蒸發,又會視物模糊。這時候多眨幾次眼睛,視野就能變得清晰一些。

貝茨方法中的掌心捂住眼睛其實是一種乾熱敷,可以讓瞼板腺腺管裡的油脂變得鬆軟,易於排出,補充淚膜中的油脂層,減少淚液揮發。而且另一種閉目轉動眼球的「療法」,其實也是在幫助均勻塗抹淚液。

然而,補充淚膜對治療近視並沒有真正實質性的作用,如果需要滋潤眼睛,滴一滴人工淚液也會比貝茨的方法更加快速有效。

時至今日,貝茨老先生已經逝世80多年了,他在眼科手術中使用腎上腺素止血的創舉對眼科學界有很大貢獻,然而在治療近視方面,他的理論和療法都沒有科學依據。現在,我們還是讓「貝茨療法」沉睡在舊紙堆裡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果殼網

參考資料:

  • Bates method, Wikipedia.
  • William Bates, Wikipedia.
  • Buckhurst H, Gilmartin B, Cubbidge RP, Nagra M, Logan NS.Ocular biometric correlates of ciliary muscle thickness in human myopia.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13;33(3):294-304.
  • Flitcroft DI.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retinal, opt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myopia Prog Retin Eye Res. 2012;31(6):622-60.
  • Bailey MD, Sinnott LT, Mutti DO. Ciliary body thickness and refractive error in children.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8;49(10):4353-60.
  • Pucker AD, Sinnott LT, Kao CY, Bailey MD.Region-specif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fractive error and ciliary muscle thickness in children.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3;54(7):4710-6.
  • Rada JA, Shelton S, Norton TT.The sclera and myopia.ExpEye Res. 2006;82(2):185-200.
  • Chen JC, Schmid KL, Brown B.The autonomic control of accommod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myopia development: a review.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03;23(5):401-22.
  • Chung K, Mohidin N, O’Leary DJ. Undercorrection of myopia enhances rather than inhibits myopia progression. NCBI. 2002 Oct;42(22):2555-9.

 

文章難易度
果殼網_96
108 篇文章 ・ 8 位粉絲
果殼傳媒是一家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企業。2010年11月,公司推出果殼網(Guokr.com) 。在創始人兼CEO姬十三帶領的專業團隊努力下,果殼傳媒已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傳媒機構,還致力於為企業量身打造面向公眾的科技品牌傳播方案。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兒童近視控制鏡片」——助延緩度數惡化,降低病變風險!
careonline_96
・2023/12/22 ・226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經遇過一位 4 歲的小朋友,來就診的時候,近視已經高達 475 度!」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教授吳佩昌醫師指出,「主要是因為長時間玩手機,所以近視度數暴衝相當快,若以每年一百多度的速度增長,很快就會成為超過 1000 度的高度近視了。」

為了看到東西,近視的孩童勢必得配戴眼鏡。吳佩昌醫師說,「我們希望利用眼鏡幫助孩童看清楚的同時還能控制近視,所以經過討論後,會提供給適合的小朋友配戴近視控制鏡片的選項。」控制型的眼鏡是利用鏡片上一千餘點的星環狀微透鏡,在視網膜前方形成非聚焦的光束帶,進而發揮近視控制的效果。

除了配戴近視控制鏡片,也請要提醒小朋友調整用眼習慣,不可長時間使用手機。吳佩昌醫師說,後續追蹤顯示,這位小朋友的近視在治療後,每年大概增加 20 幾度,已較為穩定。

目前台灣兒童近視的盛行率相當高,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近視大於 50 度的比例在幼兒園小班約 6.9%、幼兒園大班約 9%、小學一年級約 19.8%、小學二年級約 38.7%、小學三年級約 43.3%、小學六年級約 70.6%,到國三已達 89.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較嚴重的是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已經達到高度近視。吳佩昌醫師說,近視大於 500 度高度近視的比例在小學六年級約 10.3%、國中三年級約 28%、高中三年級約 35.7%。

近視是種疾病,可能產生多種併發症。吳佩昌醫師說,相較於沒有近視的人,近視 500 度的高度近視患者,白內障風險約 3 倍,視網膜剝離風險約 9 倍,黃斑部病變的風險約 41 倍。隨著近視加深,發生病變的風險也越高。該如何控制近視,是很重要的課題。

近視控制鏡片幫助延緩近視度數惡化

小朋友的近視惡化很快,每年大概會增加 100 度。吳佩昌醫師說,如果沒有好好控制,很快就會變成高度近視,有失明的風險。

目前近視控制的方法大概分成兩種,一種是藥學的方法,一種是光學的方法。吳佩昌醫師說,藥學的方法是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散瞳劑,讓眼睛放鬆。光學的方法,包括近視控制眼鏡、角膜塑型片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前常用的角膜塑型片是硬式隱形眼鏡,孩童於晚上睡覺時配戴,起床後摘除。角膜塑型片會暫時改變角膜的形狀,所以能夠矯正近視,但是隨著角膜回彈,效果漸漸消失。配戴角膜塑型片的異物感較明顯,而且通常需要父母協助每天清潔。

為了克服角膜塑型片的缺點,發展出近視控制日拋隱形眼鏡,讓孩童在白天配戴軟式隱形眼鏡,異物感較低,較容易適應,取下後可直接丟棄。

由於角膜塑型片與近視控制日拋隱形眼鏡都會接觸眼球,且須長時間配戴,讓很多家長會感到疑慮,所以也有廠商研發出兒童近視控制鏡片。

兒童近視控制鏡片的好處是沒有接觸眼球,配戴方式與一般眼鏡相同,相當方便也容易適應,家長不用擔心隱形眼鏡的清潔問題。吳佩昌醫師說,而且兒童近視控制鏡片適用的年齡層比較廣泛,不只限於 9 歲以上,幾乎全年齡層的兒童與青少年都可以使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近視達到 150 度時,大概就沒辦法看清楚黑板,會對學習與生活造成影響,所以建議配戴眼鏡矯正。吳佩昌醫師說,兒童近視控制鏡片既可以矯正近視、散光,讓小朋友能看清楚黑板,又有助於近視控制。

配戴兒童近視控制鏡片後,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了解近視的狀況,必要時還可以搭配散瞳劑使用。吳佩昌醫師說,白天配戴近視控制日拋隱形眼鏡的孩童,在晚上拿掉隱形眼鏡後,也可以繼續使用兒童近視控制鏡片,加強近視控制。

雖然兒童近視控制鏡片的外觀與一般眼鏡相似,但是一般眼鏡缺少特殊的微透鏡設計並沒有近視控制的效果。吳佩昌醫師說,「兒童近視控制鏡片上具有上千點微小的透鏡,不會影響視野,還可以在視網膜前形成非聚焦光束帶,透過週邊近視離焦延緩近視惡化。國際的大師認為,這類技術未來會成為近視控制的主流,比其他方法更為普及。」

配戴兒童近視控制鏡片要避免撞擊,請保持清潔,不要磨損鏡片。吳佩昌醫師提醒,一天需配戴 10 至 12 個小時,才能發揮近視控制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常生活中,務必養成良好用眼習慣。吳佩昌醫師說,國民健康署推動「eye 眼健康密碼:3010120」,意思是「用眼 30 分鐘、休息 10 分鐘,每天戶外活動 120 分鐘以上」。善用各種方式,多管齊下,才能幫近視的度數踩煞車,避免暴衝到成為高度近視喔!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人類是少數能看見斑馬條紋的物種!人類的視力到底有多好?——《五感之外的世界》
臉譜出版_96
・2023/09/18 ・188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長久以來,生物學家一直都在探討為什麼斑馬會有如此奇怪的黑白斑紋,直到他們談話的當下,卡羅依然在探究這個問題。他告訴梅林,其中最早出現、最廣為人知也令人意外的推測,是認為這些斑紋其實是斑馬的保護色。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毛色能夠擾亂掠食者(如獅子、鬣狗)的視線,讓牠們看不清楚斑馬的輪廓,也可以讓斑馬的身影融入周遭聳立的樹木之間,又能夠在斑馬跑動時讓其他動物感到視線模糊。

斑馬身上的斑紋在其跑動時會讓其他動物感到視線模糊。

但梅林對這些說法抱持著存疑的態度,她回想自己當初的反應:「我那時候表情應該很怪。我對他說:『大部分的肉食性動物都是在夜晚獵食,而且牠們的視覺根本不如人類靈敏,因此很有可能根本看不到那些斑紋。』」提姆這時驚訝地忍不住脫口而出:「什麼?」

斑馬紋隱身術

人類視覺處理細節的能力幾乎比其他任何動物都來得好;梅林也發現,正是因為這種特別敏銳的視力,人類才成了少數能夠看見斑馬條紋的物種。她和卡羅找了個光線明亮的日子,計算出擁有絕佳視力的人類能夠在一百八十二公尺左右之外的距離就分辨出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獅子則得拉近到八十二公尺左右的距離才看得出來,鬣狗更是要到四十五公尺左右的距離才看得清楚。一旦到了掠食者最常打獵的黃昏或清晨時分,牠們則得再拉近約莫一半的距離才能看見斑馬身上的紋路。

所以梅林的想法沒錯:斑馬身上的條紋不可能是牠們用來匿蹤的保護色,因為掠食者都得靠得很近才看得到這些紋路,然而假如真的距離這麼近,這些天生的獵人早就聽見或聞到斑馬的蹤跡了,實在無需仰賴視力。在肉食動物與斑馬平時間隔的距離之下,這些紋路其實根本都融成了一片灰濛濛的顏色;對正在打獵的獅子來說,斑馬看起來跟驢子其實也沒什麼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其實視力超好的?

動物的視覺敏銳度以單位視角週期數(cycles per degree)為測量單位——這個概念剛好可以用剛剛的斑馬條紋來做例子。各位伸出手臂並豎起大拇指,你的指甲大約可以代表一單位視角;以你的手臂為距並涵蓋四周三百六十度的距離範圍來說,各位應該可以在指甲上畫了六十至七十條黑白條紋的情況下,依然辨識得出黑白條紋之間的區別。因此人類視覺敏銳度的單位視角週期數便約為六十至七十;目前的最高紀錄是來自澳洲的楔尾鵰(Aquila audax),牠們的視覺敏銳度之高,單位視角週期數高達一百三十八。

楔尾鵰擁有動物世界中最細的光受體,這也使牠們的視網膜裡可以密密麻麻地塞滿大量光受體;有了這些細窄的感光細胞,楔尾鵰敏銳視力的畫素大約是人類的兩倍,也因此可以在大約一點六公里之外的距離看見小小一隻大鼠。

然而老鷹和其他猛禽卻是少數視覺比人類敏銳得多的物種。感官生物學家愛倫諾.凱福斯(Eleanor Caves)搜羅了上百種動物的視覺敏銳度,發現人類的視力幾乎超越了所有物種。除了猛禽以外,就只有其他靈長類動物的視覺敏銳度能與我們比肩了。

人類的視力幾乎超越了所有物種。圖/pixabay

各種動物的視覺敏銳度以單位視角週期數表示如下:章魚為四十六、長頸鹿為二十七、馬為二十五、獵豹為二十三,視力表現還算不錯;而獅子卻只有十三,僅略高於人類法律中定義為全盲的單位視角週期數:十。然而其實除了上述物種之外,大部分動物的視覺敏銳度都低於人類視為全盲的門檻,其中包括半數的鳥類(令人意外的是,蜂鳥和倉鴞都在此行列之中),大部分的魚類與所有昆蟲;例如蜜蜂的單位視角週期數竟只有一,這也就表示你伸出去的那隻大拇指在蜜蜂眼裡就代表著一個畫素,至於拇指上畫的其餘細節在牠們眼中都是一團模糊。另外還約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昆蟲視力比這還要更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凱福斯說:「人類真的很怪。我們的其他任何感覺根本連摸都摸不到可以稱為頂尖的邊,卻唯獨在視覺敏銳度上傲視群雄。」矛盾的是,人類雖有優良的視力,卻也因此失去了能夠欣賞其他環境界的視野,因為「我們以為自己看得到的,其他物種一定也能看見;認為那些對人類來說顯而易見顯眼的事物,對其他動物來說也一定難以忽視。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凱福斯如此說道。

——本文摘自《五感之外的世界》,2023 年 8 月,臉譜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臉譜出版_96
85 篇文章 ・ 255 位粉絲
臉譜出版有著多種樣貌—商業。文學。人文。科普。藝術。生活。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白內障手術挑選合適人工水晶體,提供連續視力、減少夜間眩光,同時矯正近視、散光與老花
careonline_96
・2023/08/25 ・221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是一位 50 多歲的舞蹈老師,她覺得近視度加深,所以來諮詢近視老花雷射手術。」五福諾貝爾眼科院長林俊佑醫師表示,「檢查發現,造成視力減退的原因其實是白內障,因此單靠老花近視雷射手術沒辦法解決她的問題。便建議她進行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

患者本身有近視、散光、老花眼,因為工作的關係,用眼需求較高,且晚上常開車,因此選擇使用非繞射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林俊佑醫師說,如此一來便可同時矯正近視與散光,遠、中、近的視力,並且老花眼的狀況也改善,甚至晚上開車不容易有夜間眩光的問題。

白內障是因為眼球內部的水晶體老化,逐漸變得混濁,而阻礙光線進入,水晶體就像煮熟的蛋白一樣難以透光。林俊佑醫師說,導致水晶體老化的原因主要與年紀、紫外線、糖尿病、抽菸以及高度近視有關。

白內障患者會覺得視力變模糊,夜間視力變差,或是出現眩光,車燈、陽光會散開,導致畏光。林俊佑醫師說,部分患者的近視度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檢查才發現是白內障,尤其在高度近視的族群較為常見。現在的觀念認為近視達 500 度以上便屬於高度近視,一定要多加留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福諾貝爾眼科院長林俊佑醫師說明,白內障很熟會變得越來越硬,增加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會使手術難度上升,所以不建議拖到很熟才處理。

究竟何時要處理白內障?林俊佑醫師說,第一個準則是病人本身覺得視力減退的狀況已經讓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第二個準則是醫師判斷患者的白內障至少有中等程度以上,而且有可能產生併發症,如青光眼、虹彩炎等。

「很多患者仍有迷思,認為白內障要等到很熟才處理。」林俊佑醫師說,「其實白內障很熟會變得越來越硬,增加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會使手術難度上升,所以不建議拖到很熟才處理。」

挑選合適人工水晶體,才能滿足生活需求

白內障患者想要改善,就須將老化混濁的水晶體移除,放入清澈的人工水晶體。從前白內障手術的做法是將整個水晶體擠出來,需要較大的傷口。林俊佑醫師解釋,現在白內障手術的做法是將水晶體震碎吸出,所以只需要一個微創傷口,約 0.2 公分。待吸出混濁水晶體後,就需放入清澈的人工水晶體,取代原本已老化的水晶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從單焦點到多焦點,再到延伸焦距,林俊佑醫師說,焦點型人工水晶體能讓特定焦點的影像比較清晰,但在焦點與焦點間會比較模糊。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可以延長焦段,提供連續視力。

因為採用不同的技術,延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分為「繞射型」與「非繞射型」,兩者皆能達到連續性視覺品質,但是繞射型人工水晶體在夜間容易出現眩光,對於有夜間駕車需求的患者會比較困擾。非繞射型人工水晶體能夠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連續視力,且改善夜間眩光的狀況,有助提升安全性與便利性。另外,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能夠能夠提供遠距離、中距離、功能性近距離的視力,所以可以改善老花眼的狀況,滿足多數人日常生活的用眼需求。

散光、近視、遠視皆是常見的屈光問題,透過具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也可以一併解決。林俊佑醫師說,術前都會詳細檢查,若散光超過 75 度,便會建議使用具有矯正散光功能的人工水晶體,術後才有較佳的視覺品質。

挑選人工水晶體時,醫師會和患者詳細討論,了解生活型態、用眼需求,幫助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才能達到滿意的視覺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貼心小提醒

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老化、混濁,干擾光線通透,而使視力減退。當白內障已經對患者的生活與工作造成影響,便會建議接受白內障手術。若白內障太熟,可能導致青光眼、虹彩炎等併發症,且會增加手術風險。

人工水晶體越來越進步,能夠同時矯正近視、散光,提供遠、中、近距離連續視力,也能減少夜間眩光的問題。患者可以根據生活、工作需求,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

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請依照指示點眼藥水,好好照顧眼睛。林俊佑醫師說,現在的白內障手術傷口很小,很快便能恢復視力。若出現視力減退、劇烈疼痛、分泌物增加等狀況,必須立刻回診。

五福諾貝爾眼科院長林俊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