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
1

文字

分享

0
11
1

科學寶可夢 #59 風速狗:讓主人傾家蕩產的神獸

Rock Sun
・2016/12/02 ・266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69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身為一名訓練師,你真的了解你的寶貝們嗎?寶可夢圖鑑讀熟了沒?

其實圖鑑告訴你的比想像中的還多喔!每個星期周末跟著 R 編一起來上一門訓練師的科學課吧!來跟大家分析這些寶可夢們是如何使用科學力來戰鬥的。

跟飼料錢說掰掰 #59 風速狗

arcanine2
(圖/Giphy)

大家最愛汪星人了,寶可夢自然沒有忘記這一點。

大家對卡蒂狗的印象大概就是老虎般的花紋、蓬鬆的尾巴。而在寶可夢圖鑑中,也花了大半篇幅形容風速狗帥氣的英姿、華麗的鬃毛或是神獸般的存在(註1),但其中某一段敘述和其他人大相逕庭,充份表現出風速狗的那名副其實的速度。

「據說牠一個晝夜就可以跑完6200英里(10000公里)的超快速神奇寶貝,並由體內的火焰轉化成力量。」(紅寶石、綠寶石、藍寶石、黑2、白2、Omega)

我們都已經進行到第一世代神奇寶貝的一半,速度超快這種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但風速狗是第一隻明確寫出距離、時間並用「跑」跑出高速的神奇寶貝,所以我們理所當然要來稍微檢驗一下啦。(註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Bulbapedia)
(圖/Bulbapedia)

風速狗一天能跑10000公里,所以相當簡單的計算,他的平均時速大概是416公里,比獵豹的時速110公里快;印度槍魚的游泳時速128公里;遊隼的時速389公里都還快。拿動物比太便宜了,這種速度,只有全世界最快的合法上路跑車能夠跟他相比了,據說這台叫做 Venom GT的跑車最高時速可達時速434公里,但它能不能維持這種速度開一整天我就不知道了(註3)。

maxresdefault
兄弟們~聽說今天跟我們比賽的是這台車。(圖/Youtube “Attack of dogs”

要跑這麼快,你一定要有像樣的能量來源,正常生物是藉由攝食、呼吸來獲得能量,但風速狗相當的不一樣,圖鑑中明確表示,他是以體內的火焰作為能量來源,也就是風速狗本身是一個熱燃機,就跟汽車一樣。

所以我第一個就想問的是,如果風速狗是台車,他會擁有多少匹馬力呢?

馬力是個功率單位,由蒸汽機的改良者詹姆斯瓦特命名,他將1馬力定義為:「一匹馬在1分鐘的時間,拖動半徑為12英呎水車2.4圈的距離」。並假設每批馬能拉動180磅(81公斤左右)的情況下,現代馬力比較多用於造船、引擎等燃機功率的表示,其他生活中它多半都被「瓦特」(焦耳/1秒)取代了,而他們之間的關係,1馬力差不多是746瓦特。

馬表示無奈(圖/Wikipedia)
馬表示無奈(圖/Wikipedia)

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馬力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機械馬力、鍋爐馬力、液壓馬力等…是在不同物理條件下的產物。而現在我們主要以汽車引擎的方式計算風速狗的馬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由Calculator.net的馬力計算機,我們得出體重155公斤的風速狗,在維持高速的情況下,跑完0.25英里只要3秒多,馬力數為1602

目前世界上馬力數最高的跑車不過才1200出頭(註4),而風速狗靠著雙腳就能跑出這種速度實在是相當逆天。但風速狗終究是生物,他這樣跑,不會肚子餓嗎? 或是說體內火焰不會燒完嗎?

arcanine3
別忘了存一下用絕招喔(圖/Giphy)

1602馬力將近1200000瓦特,也就是每1秒鐘,風速狗的體內會消耗120萬焦耳的能量,如果用碳水化合物來提供能量,並且轉換率為理所當然不可能的100%的話,他一秒鐘要消化並利用71.43公克的碳水化合物。

好吧~似乎是沒什麼感覺,來個現實點的數字好了~

R編家剛好有養狗,所以立刻前去查看家中汪星人的飼料袋旁營養標示,我家狗飼料上面標示每一克熱量為3.7千卡,也就是每克15540焦耳,並且每袋重差不多7公斤,所以如果你家的風速狗跑了起來並達到急速,他一秒鐘就會需要消耗了77克的飼料,聽起來沒有很多,但你會發現在1.5分鐘過後,牠可能會需要吃掉一整袋的飼料,如果牠今天真的像圖鑑所說的跑了一整天,牠會需要吃掉超過超過900包飼料,而你會破費,花掉超過200萬台幣買飼料(註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整櫃的狗飼料都不夠啊!圖/wikimedia
整櫃的狗飼料都不夠啊!圖/wikimedia

但是幸好,這是非常簡單的假設,我們並不知道風速狗怎麼代謝、怎麼吃飼料或是吃什麼過活的,但是如果哪一天你看到地平線上出現一隻老虎般壯麗的狗狗寶可夢朝你跑過來,我建議你還是迴避一下,一方面躲避風速狗的衝撞,一方面準備告訴後面開著跑車的飼主他家的狗去哪了~

那隻狗的飼主說不定是......(圖/Pokemon Wiki)
那隻狗的飼主說不定是……(圖/Pokemon Wiki)

編註:

  1. 真沒想到,不過在圖鑑中一半的地方就能看到第一隻白紙黑字寫出來的「神獸」。「人們頌揚他的英姿,跑起來跟飛一樣。」(紅、藍、葉綠)、「東方傳說中神奇寶貝,無數人被其輕巧跑動的身姿所擄獲。」(黃、火紅)、「華麗的鬃毛令無數人為之著迷,中國傳說裡的威風凜凜的神奇寶貝。」(金、心今)、「威風凜凜的叫聲充滿威嚴,聽到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伏下身去。」(銀、魂銀、Y)、「在草原上馳騁的樣子攝人心魂,古代的畫卷上都有所記載。」(水晶、鑽石、珍珠、白金),看來下一次大家在手機看到它的時候也請給他一點特別待遇吧。
  2. 之前有過比雕的2馬赫穿山王莫名其妙的2.3馬赫,所以風速狗充其量只不過是第三名而已,但是第一比雕是用飛的,而穿山王的圖鑑記載並不詳細,我是用「可能發生那種效果」下去推測它的速度,但也有可能全盤都錯(例如被任天堂反駁之類的),所以風速狗是第一隻時間、距離提供清楚的寶可夢。
  3. R編並不是汽車專家,再加上科技日新月異,能夠開上路的車子最高速或最高馬力可能有其他更多答案,但至少人類已經能夠比風速狗快了,可喜可賀。
  4. 當你打開超跑的資料時可能會發現在馬力數那裏是表示為bhp(制動馬力)。這是一種量測引擎馬力大小的方法所得出的數值,是利用剎住或制動曲軸轉動方式的普羅尼制動裝置,由此裝置測出引擎的馬力稱為制動馬力。通常馬力數會比制動馬力小15%。
  5. 如果你全心全力支持你家的風速狗跑完全程的話,你必須扛著這900包的飼料趴趴走,這差不多6.3頓的重量別說汽車了,你可能得請一台大貨卡幫你運,但很可惜貨卡一定追不上風速狗,所以最耗的方法是前一天在沿路放好,然後注意不要被吃掉。

參考資料:

  1. Pokemon Database
  2. 空想科學讀本2  P40~42
  3. 維基百科(馬力卡路里熱燃機
  4. Calculator,net
  5. Odometer “THE 10 FASTEST STREET LEGAL CARS”
  6. Quor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Rock Sun
64 篇文章 ・ 953 位粉絲
前泛科學的實習編輯,曾經就讀環境工程系,勉強說專長是啥大概是水汙染領域,但我現在會說沒有專長(笑)。也對太空科學和科普教育有很大的興趣,陰陽錯差下在泛科學越寫越多空想科學類的文章。多次在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最後回到了原點:我喜歡科學,喜歡科學帶給人們的驚喜和歡樂。 "我們只想盡我們所能找出答案,勤奮、細心、且有條理,那就是科學精神。 不只有穿實驗室外袍的人能玩科學,只要是想用心了解這個世界的人,都能玩科學" - 流言終結者

2

11
5

文字

分享

2
11
5
小鳥為什麼不走路要用彈跳的?——《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
晨星出版
・2023/10/25 ・149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彈跳的鳥類

用雙腳移動時,只有鳥類會使用而人類不會用的動作,那就是彈跳。這種名為彈跳的運動既困難又麻煩,為什麼鳥要這樣子彈跳呢?其實到現在我們還無從得知。

如同前述,彈跳是兩腳幾乎同時一起跳的運動方式。我們常見的鳥,像是麻雀和日菲繡眼這種小鳥就是用彈跳的(圖一),而烏鴉在急的時候也會彈跳。

麻雀是兩腳並用一起跳,但也有兩腳稍微錯開來彈跳的物種。例如巨嘴鴉之類的鳥類身體會微微傾斜,左右腳些微錯開,用「噠噠、噠噠」這樣的節奏來彈跳。這兩種本質上的差異目前還不清楚,不如說彈跳跟跑步的差異也還不清楚,所以步行研究者目前也是束手無策。

圖一、麻雀的彈跳,左右腳微微錯開著地(照片 ③ 中偏差大約是 1/120 秒)

歐亞喜鵲這種鳥同時會彈跳也會跑步,但比較兩者的研究顯示,在跑步與彈跳中,腳的運動方式跟肌肉動作幾乎一樣。彈跳跟跑步一樣,是高速移動的方式,活用肌腱像是彈簧的功能來轉換動能跟彈性位能。然後,兩種的差別只有「雙腳交互動作」或是「幾乎一起動作」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彈跳和跑步除了腳動的時機以外沒有什麼不同,那為什麼只有一部分的鳥是用彈跳的呢?

這個問題,很遺憾現在的科學還沒有解開,現階段一致贊同的只有:一般認為會彈跳的鳥是相對小型的種類,以及常待樹上的種類。看了許多鳥以後,會發現確實小型的鳥很常彈跳。另外,喜歡待在樹上的鳥則是常用兩腳一起從一根樹枝跳到另一根樹枝上,所以在地上也同樣會用兩腳一起跳躍,這樣說來可能就會覺得可以理解。

但是在樹上彈跳,在地上也還是可以步行不是嗎?不這樣區分移動方式,應該是因為有什麼身體構造或生理學上的理由才對,但這問題至今仍然是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giphy

另一方面,小型的鳥喜歡彈跳的理由,如果用「彈跳適合用來高速移動」,可以解釋一部分的疑問。比起小型鳥,大型鳥的步幅更大,一般步行速度也比較快。如果小型鳥想跟大型鳥用同樣速度移動的話,就需要走得很快。像是人類,也很常在路上看到小孩要小跑步拚命跟上大人的走路速度。跟那個狀況相同,小型鳥有使用相對身體尺寸的高速進行移動的必要性。

想像看看會啄食掉落在地面的種子的鴿子和麻雀,如果用同樣密度灑餌,鴿子只要數步就能抵達下一個餌也說不定,但小型的麻雀需要移動相對更遠的距離才能拿到餌(圖二)。這樣一來就需要比較急著移動,這麼解釋或許也很合理。

圖二、假設在距離鴿子兩個身體遠的地方放餌,對體型較小的麻雀來說,同距離就需要移動六個身體的長度,不移動更遠的距離就沒辦法拿到餌。

但是彈跳和跑步如果是同樣的運動,那為什麼不能用跑的呢?「小型鳥比較需要快速移動」這種說明,很遺憾地似乎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要選擇彈跳。

但這麼簡單的問題,21世紀的科學還無法解釋,真是令人驚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2023 年 8 月,晨星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2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動物移動方式大不同!獵豹為什麼跑這麼快?——《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
晨星出版
・2023/10/23 ・156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動物的移動方式及進化

動物會使用肌肉骨骼系統來進行各種運動,有時是只動身體的一部分,有時則是移動整個身體,讓自己移往其他地方的情況。理所當然的是,動物將自己整個身體移動到其他地方,會比只有動一部分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移動時會特別需要注重效率。

動物們在進化過程中獲得各種生活形態,以及適合該生活形態的移動方法。只要看看動物們的走路方式,就能理解這個進化過程。

像山椒魚等兩棲類動物,以及蜥蜴、壁虎等爬蟲類,都是從軀幹伸出四肢來撐起身體,並扭動身軀,一一藉著四肢的支點往前方移動(圖一)。扭動軀體的運動跟魚在游泳時的軀幹動作很類似。兩棲類和爬蟲類是脊椎動物進化過程中最初上陸的動物們,本來就擁有類似魚那樣扭動身軀的身體構造,要善用這種構造在陸地上運動,就演化出了這樣的走路方式吧。

圖一、壁虎的步行姿勢。隨著步伐,脊骨(白線)會左右大大彎曲。

後來兩棲類中有一部分軀幹變短、後肢也變得發達,那就是蛙類(圖二)。長長的後肢可以產生強大的跳躍力。說到彈跳,身體要是扭來扭去的穩定性就不好,要是身體變短,就不會扭來扭去的了。因為獲得了短身軀跟長後肢,使得蛙類可以進行大幅度跳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二、青蛙的骨骼標本。長腳可以進行強力跳躍,短短的軀幹則讓跳躍時可以保持身軀穩定。

一部分的爬蟲類(恐龍類)和哺乳類的四肢又更加發達,可以進行多樣化的運動。他們的四肢不只是變長,還跟兩棲類或蜥蜴等爬蟲類不一樣,四肢不是生長在身體兩側,而是下方。往下生長的四肢可以高高舉起軀幹,只要前後擺動四肢就能移動了。

比起移動整個身體,只有四肢動作的效率會比較好。另外,體幹如果可以不激烈動作,身體就可以比較安定,而且更容易控制。結果就能實現高速運動。另外,像鹿或是馬等擅長跑步的動物,牠們的四肢,特別是末端部分會很長(圖三)。腳變長的話,跨一步的距離也就會變長,可以跑得比較快。

圖三、馬(左)和人(右)的骨骼,馬的掌骨跟肱骨差不多是同樣長度,人的骨骼圖為臼田隆行作畫。

本來哺乳類也不是軀幹就保持不動,而是軀幹跟四肢經常一起協調地動作,但是方向跟魚或蜥蜴的橫向運動不同,是身體往腹背方向彎曲再伸直,像是為人熟知的貓科動物跑步時的動作。例如,獵豹跑步時,身體會大大彎曲再伸直,用全身力氣來有力地跳躍並讓步伐加大,創造出陸地上最快生物才有的跑步速度。(圖四)

圖四、跑步中的獵豹。跑步時脊骨(白線)會往腹背方向大大彎曲再伸直,讓每一步的步伐距離變長。

所有哺乳類雖有程度差別,但似乎都有像這樣身體往腹部方向屈伸的動作。前面所述的馬跟鹿等動物,雖然看起來軀幹動作沒這麼大,但脊骨還是會反覆進行彎曲再伸直的動作。只是活動程度比貓科動物少得多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稍微離題一下,從陸地再度回到水中的哺乳類也不例外,海豹或海狗、鯨魚等動物,游泳時的脊椎也是往腹背方向屈伸的。魚類一般是身體往兩側扭動來游泳,所以我們可以說水棲哺乳類的身體往腹背方向屈伸,是因為從腳配置在軀幹下方的哺乳類演化而來,可以說水棲哺乳類才有這樣的特性吧!

——本文摘自《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2023 年 8 月,晨星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晨星出版
12 篇文章 ・ 3 位粉絲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鑑識故事系列:狗咬狗,滿嘴…mtDNA
胡中行_96
・2023/08/14 ・195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愛犬慘死,兇手逍遙法外。縱然不是每個人都如電影《捍衛任務》的 Johon Wick,身懷絕技,謀求私刑正義;[1]透過科學管道,至少可以討個答案,獲得心靈平靜。義大利某隻母的傑克羅素㹴(Jack Russell Terrier),橫屍寵物旅館的院子,得年 8 歲。犬舍的網子破裂,有向內拉扯的痕跡。寵物旅館老闆養的3隻荷花瓦特犬(Hovawart),嫌疑重大;然而事後到場的獸醫,卻認為野生狐狸或海狸才是罪魁禍首。傑克羅素㹴的主人心有不甘,遂找上波隆那的一所動物疾病預防研究機構(L’Istituto Zooprofilattico Sperimentale della Lombardia e dell’Emilia-Romagna)。[2]

非當事傑克羅素㹴。圖/Oskar Kadaksoo on Unsplash

解剖狗屍

這隻傑克羅素㹴死後,在日均溫 7 °C 的環境,被擱置 18 到 20 個鐘頭。接著於 − 18 °C 的冰庫裡,凍了 1 個月,才被研究機構拖出來驗屍。從外觀看來,牠生前的健康狀況良好。不過,毛皮沾血,且有 14 道 7 至 10 公厘,略呈橢圓,邊緣清楚的咬傷,分佈於頸、肩、胸、肋弓、大腿(照片)和鼠蹊。另外,腰部還有個 10 公分長,2.5 公分寬的大傷口。剝掉狗皮後,可見創傷頗深:左邊頸、胸的肌肉浸潤於血中;胸腔與腹腔內,也有輕微出血;肋間肌、肋膜及腹壁穿孔;並有一根肋骨骨折。綜合以上,牠顯然死於咬傷穿透胸部,[2]使空氣在肋膜腔中累積而壓迫肺臟,[3]所導致的氣胸(pneumothorax)。[2]那麼究竟是什麼動物如此殘暴?

nDNA vs. mtDNA

兇手遺留在死者身上的 DNA,是指認身份的好線索。[2]細胞中的細胞核(nucleus)和粒線體(mitochondria)都含有 DNA,[4]分別簡稱為 nDNAmtDNA,兩者並不相同。以人類為例,前者包含從雙親得來的 2 至 3 萬個基因;後者則有 37 個,主要遺傳自母親。[5]分析 nDNA 的短縱列重複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也就是一些鑑別度高的小片段;[4]或是單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即DNA序列中單一鹼基的變異,[6]便能辨識個體。[2]

以此案來說,最理想的作法,當然是從㹴犬身上的咬傷取樣,分析 nDNA,再比對兇嫌的樣本。可惜屍體於運送的過程中,大概已經受到汙染,驗了也未必準確。再加上寵物旅館的老闆,絕不可能讓3隻荷花瓦特犬配合調查,這個辦案方向根本毫無希望。[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數根 5 到 10 公分不等,顏色有深有淺的毛髮,不僅卡在死者的牙縫裡(照片),還纏於腳掌上。它們出現的位置奇怪,長得又跟梗犬的不同,或許正是來自兇手。儘管鑑識採集的毛髮時常不帶毛囊,[2]而髮幹的 nDNA 含量又極低,不過會有相當充足的 mtDNA,[7]可以辨識物種。於是,鑑識人員挑了最長又最完整的 4 根送驗。[2]

死者的腳掌,纏著兇嫌的毛髮。圖/參考資料 2,Figure 3(CC BY 4.0)

狼 vs. 犬

毛髮 mtDNA 分析的結果,顯示其來源非狼即犬,才不是獸醫瞎說的狐狸或海狸。如果進一步由傷口位置,回推攻擊方式,嫌疑範圍又會縮得更小:[2]

(Canis lupus)作為掠食者,攻擊講求效率。最好不太耗費能量,便獵得豐美肉食。特別是遇到傑克羅素㹴,這種小型犬的時候,會朝頸部直接咬死,然後狼吞虎嚥。此外,該寵物旅館附近,沒有狼出沒。[2]

相對地,(Canis lupus familiaris)打起架來,才會全身從頭到尾胡亂咬。好不容易把對方搞癱了,卻放著全屍一口沒吃。因此,本案的兇手應該是中、大型犬,而且當時有機會與死者接觸的,唯有那 3 隻毛髮長度和顏色,與證物完全吻合的荷花瓦特犬。[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非當事荷花瓦特犬。圖/Oxborrow on 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身後貢獻

鑑識團隊完成狗主人託付的任務後,撰文介紹將 mtDNA 的細胞色素 b 基因(cytochrome b gene),放大並定序,最後確認物種的細節。[2]雖然不曉得他們的努力,是否有助司法公道,但是好歹已為學術研究貢獻心力。天下蒼生多少默默無聞,死後被立碑著傳的又有幾個?一隻備受寵愛的傑克羅素㹴,能榮登學術期刊,也算不枉此生。

  

參考資料

  1. John Wick’. IMDb. (Accessed on 02 AUG 2023)
  2. Roccaro M, Bini C, Fais P, et al. (2021) ‘Who killed my dog? Use of forensic genetics to investigate an enigmatic c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 135, 387–392.
  3. McKnight CL, Burns B. (15 FEB 2023) ‘Pneumothorax’.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4.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ervices and Public Protection. ‘Nuclear DNA’. U.S. Connecticut’s Official State Website. (Accessed on 01 AUG 2023)
  5. Storen R, Smith E. (11 JUN 2021) ‘Mitochondrial donation in Australia.’ FlagPost by Parliament of Australia.
  6. Gunter C. (01 AUG 2023)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U.S.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7. Tridico SR, Koch S, Michaud A, et al. (2014) ‘Interpreting biological degradative processes acting on mammalian hair in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which ones are taphonomic?’.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81201417552014175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