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2

文字

分享

0
1
2
評論 回應:閱讀素養升級版──科學閱讀素養

聊聊大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這議題

鄭國威 Portnoy_96
鄭國威 Portnoy ・2021/06/21 ・1422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來聊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這議題。近期因為台大學生會提案廢除大學國文必修(但校務會議未通過)這件事,讓這個議題更受關注。我當過大學生,有一些短期在大學授課,指導學生的經驗,過去幾年也跟許多大學教授交流,公司也有相關的產品( 「科學生」,或其實整個泛科學都是)。我出過一本寫作書線上課程,開過幾十場售票寫作課,過去兩三年更曾造訪40+間國高中演講,談科學素養跟閱讀寫作。因此,在朱家安發起的,關於國高中階段中文教學方式的討論裡,分享了個人的淺見,整理在此:

朱家安的說法(基於我的理解),是假設國高中生的階段所學的中文內容跟所受的教學方式,無法讓他們擁有大學端需要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因而造成大學端教授的困擾,而大學端竟然只有大學國文必修這個緣木求魚的手段。

我個人的假設則是,大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與 1. 中文系教師養成 2. 中文教學方式 3. 中文教學時數之間,可能沒有那麼相關。我認為,現在大學端觀察到的「學生閱讀寫作能力低落」一事,比較是適應環境的結果。

至於原因,我第一個次假設是「環境變遷」。以一個國高中生來說,每天除了中文學習時間以外,其他大多數學習時間(也就是其他科目)並不太在乎閱讀寫作。同時,學生清醒時間接觸到的媒介如手機、遊戲主機、各種網站,在操作上也非常直覺、自動化,不需要太多閱讀跟寫作能力。在內容上,當然現在網路上什麼樣的內容都有,但片段式、碎片化、簡單快速產出的社群網站內容、輕鬆YT影片可能佔了很高的比例,這些也不太能夠培養出大學教授期望的閱讀寫作能力。

我另外一個次假設是「成就引導」。也就是大學端教師在意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高低,在大學生看來,並不是未來就業或整體人生成就的關鍵。當大學端的學生並不那麼在乎大學老師教跟要求的東西,覺得跟未來成就無關–可能是負能量的「鬼島塊陶」心態或正能量的「世界加速改變所以我要自學」心態,因此學生選擇降低投資時間跟注意力在閱讀與寫作能力上,改投資在其他面向的能力上。

總結來說,我的假設是國高中階段的中文教學內容、方式、時數等並不是當今大學生閱讀寫作能力被大學教授詬病主要的影響因子。

這並不表示國高中階段的中文教育不重要、或改變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沒有意義。我認為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都對當下有意義,而對學生來說,每一個當下就是一切。如果一門教學能讓國高中的學生更愛、更自主去學,那就夠了。如果不是,或是相反,那麼學生就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於下一個階段放棄跟荒廢該種能力,因為那樣做比較節省能量。

若要真正解決大學端對以文字為主的輸入跟輸出能力要求標準,以符合整個系統輸入輸出的介面,我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是在入學跟畢業審查時都用嚴格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標準來篩選出能夠進入跟離開這個系統的人,但這可能跟少子化下,學校跟科系都要爭取學生的目標相悖。

以上只是不專業的閒聊。我覺得或許有中文系或華文教學研究者已經做過台灣歷年來的大學生中文閱讀與寫作能力評比以及變化分析,而且已經有答案,只是我不知道罷了。倒是,以針對國三或高一學生做的 PISA 調查來說,台灣國高中生的閱讀能力其實是有在改善,而且以全球來說也排名不差。應該可以去爬細節數據來幫助這議題的討論。

相關標籤: 寫作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