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評論 回應:實作範例:真的有像《天氣之子》一樣一直下雨的城市嗎?

在《絕地救援》中,為何瓦特尼被獨自留在火星上超過3年還能生還?

tony950048
tony950048 ・2021/11/05 ・628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我會觀賞這部電影主要是因為選修一門跨院選修課程「天文學」的關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這部電影,看完對於太空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電影主要在講述西元2035年時,美國國家航空太空總署NASA啟動「火星計劃」的任務,執行送太空人預計花31個火星日,沒想到在第18個火星日時遇上了沙塵暴,故事的主角馬特·瓦特尼是此行的成員之一,同時他也是名植物學家,他不幸地被吹飛的天線擊中失去了蹤影。這裡的bug是火星的大氣密度僅有地球的1%,電影裡的災難風暴相當於地球上的微風,但不拍的狂暴一點電影沒辦法繼續演下去對吧?後來其他組員因為也深陷危機只好放棄搜救瓦特尼,瓦特尼也被認定已死亡,沒想到瓦特尼醒來後發現自己被遺留在火星上,而且身上的太空衣被刺穿,瓦特尼回到附近的居住艙清點物資後發現所有的物資加起來僅能支持他309個火星日,但是距離NASA下一次的火星任務還需要4年的時間,瓦特尼只好自力更生,所幸他發現了一袋馬鈴薯,憑藉著他植物學家的知識,他決定利用火星上的土壤在居住艙種植馬鈴薯,但是灌溉需要有水,水要從哪來呢?他決定去找到登陸艇,把艇內的燃料「聯氨」(N2H4)燒掉,利用裡面的氫原子及氧氣結合,就會產生水:N2H4+O2➡️N2+2H2O

但是聯氨是有毒物質,燃燒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爆炸,但是火星上的土壤有2%的含水量,把土壤加熱搜集水蒸氣就好了,這麼費力幹嘛呢?

雖然電影中有諸多不合理的地方,甚至還有很多棵樹出現,拜託這是人類史上的重大發現欸!但是電影中的科學傳遞知識還是值得我們再三借鏡。

資料來源:https://pansci.asia/archives/86540

https://doctorx.pixnet.net/blog/post/372955723

相關標籤: #太空#火星#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