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評論 回應:激辣中國(新版)

你是辣不怕、不怕辣、還是怕不辣?看完《激辣中國》更懂辣

鄭國威 Portnoy_96
鄭國威 Portnoy ・2022/06/13 ・87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酸甜苦鹹鮮是我們舌頭可以感知到的五味,那辣呢?辣是種痛覺,可人活得好好的,幹嘛吃辣讓自己痛呢?而且這種痛覺還越傳越廣,人們越吃越辣、越加越多,甚至把吃辣跟性格、地方認同、社會地位都牽扯在一起。如今辣味是中式餐點無可置疑的霸王之味,但來自美洲的辣椒傳進中國卻也才短短 400 年,在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都甘願被辣椒征服呢?

《激辣中國》作者是曹雨,現為廣州暨南大學教師,研究領域為華僑華人研究和飲食人類學,特別關注食物傳播、烹飪口味和移民之間的聯繫。在這本書中,他從起源、文化、階級三方面切入,鉅細彌遺、行文流暢,但稍微有點嚴肅地把吃辣這件事交代了清楚,是近期我覺得最有趣的讀物。

在辣椒傳入之前,古代中國也吃花椒、胡椒、薑、蒜來感受辣覺,但辣椒對整個味覺文明的改變卻是翻天覆地的。一開始由海運輸入的「番椒」是作為園藝觀賞植物,沿海的省份並沒有拿來食用,一直到傳進貴州,由於當時當地的環境、經濟、政治因素,底層人民需要「下飯」,便以辣椒代鹽,開啟了中國的辣覺時代。

隨後使用辣椒便隨著江湖流轉,在底層民眾、運輸業(各種標局)工作者的傳播下,往四面八方傳播,往北通常用乾辣椒或辣粉,往南則製成辣椒醬、泡椒等。隨著朝代更迭、政局動盪,辣椒漸漸從底層人民的飲食進入主流。

儘管一直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味道過於霸道,而被官府菜屏除在外,辣椒幫助底層人民吃下不新鮮、味道粗糙的食材,降低「廚藝」的要求也減少烹飪跟外食的開支,成為年輕移民進入城市後,與環境共同創造出的新飲食主流、在相對短的時間裡發明了本不存在的傳統。

如今,能吃辣跟能喝酒一樣,都成為社交象徵,展現「我願意與你一起接受痛苦」的承諾。從從中醫的上火、驅寒、祛濕、到辣手摧花,再到辣妹,中國文明用類推的方式,把「辣覺」不斷延伸嵌入文化的各個面向。閱讀之際,除了更了解辣,也激起我想了解其他味覺與飲食的演化史。

作者透過人類學之眼,探究飲食文化的流轉擴散,讓我彷彿搭上時光機走了一遭。剛剛也發現作者在一席上有部演講影片可看,在此就一併推薦。但如果有空,還是建議讀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s7Tkr_7ww

評分:9.1/10

相關標籤: 人類學 飲食
所有討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