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SDGs 目標 13|氣候行動
33 篇文章・ 1 位粉絲

聯合國於 2015 年提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希望能消除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人類在 2030 年以前能安居樂業,其中共包含 17 項目標(Goals)及 169 項細項目標(Targets)。

目標 13 旨在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引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說明UNDP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9年 重設

・2019/11/15
「這個屋頂上是八百年前的畫了,天氣巫女的使命是治療天氣。她們可以看到天上的龍;上達天聽,讓人間的天氣回歸正常。」陽菜100%晴女的能力源頭——天氣巫女活躍的八百年前左右,這個世界的天氣是什麼樣子呢?一代一代的人又是如何跨越氣候變遷活下來的?
・2019/02/26
除了幫助動物更有效率地消化,改變飼養牲畜的方法也有助於減少排放,例如混牧林業或放牧管理,並減少人類飲食對於動物製品的攝取。蘆筍藻的前景仍然看好。在夏威夷,它被稱為「limu kohu」,意思是令人愉悅的海草,並且用來作為生魚的調味料。如果用來餵養全球的反芻動物,將改進生產力並減少黃豆、玉米、牧草作為糧草的需求,因此降低養殖業對於土地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蘆筍藻可以大幅減少牲畜甲烷排放;牲畜每年排放的甲烷是全球溫室氣體的 6 ∼ 7 %。
・2019/01/21
現代的我們已經知道全球暖化是由「溫室效應」引起的,但科學家到底是如何發現溫室效應的呢? 法國物理學家傅立葉在一八二七年的論文中,提出了日後發展成「溫室效應」的最初概念。 他首先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地球在接受太陽光能量的同時,也會以紅外線的形式朝著宇宙釋放能量。如果兩者的能量相等,地球的溫度理論上應該更低,但現實的氣溫卻比理論值高。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傅立葉建立了兩個假說。 第一個假說是,地球也接收了來自宇宙的其他能量。 宇宙中還有其他和太陽一樣,能靠自己燃燒而發光發熱的恆星。地球是否也接收了這些恆星發出的能量? 第二個假說是,地球的大氣是否儲存了這些原本應該往外釋放的能量。 而這個假說就是發展成溫室效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