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12/11
天文學家捕捉到一幅太空吸血鬼正在作案的畫面:在一個雙星系統中,其中一顆子星的質量絕大部分都被它的吸血鬼伴星掠奪。不過,讓天文學家意外的不是掠奪的現象,而是這顆伴星掠奪物質的速度比天文學家原本預期的還要溫和。
・2011/11/24
光線雖然無法逃離黑洞,不過黑洞的機密總還是會有曝光的一天。透過多種天文儀器觀測,歷經20年,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和San Diego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終於首度為天鵝座X-1這個X射線雙星系統提出完整的描述,回溯它6百萬年前的形成,也解開裡面這個黑洞的身世起源之謎。
・2011/10/24
Luhman等人從史匹哲的紅外觀測資料,分析600多張影像才發現這顆編號為WD 0806-661 B的低溫天體,從右上動畫可見2004與2009年間這兩顆恆星的位置變動幾乎同步。WD 0806-661 B表面溫度約僅攝氏27~70度,初估WD 0806-661 B的質量約為6~9倍木星質量,從質量大小看起來像顆氣體巨行星,但Luhman等人認為雖不能排除它是顆系外行星的可能性,然而從運動方式及其他特徵看來,這顆伴星應該是顆棕矮星。
・2011/10/19
伽瑪射線是自然界中能量非常高且劇烈的輻射,通常是由黑洞或大質量恆星爆發產生。伽瑪射線能量之高,一般普通的鏡片根本無法捕捉,所以伽瑪射線望遠鏡與一般光學望遠鏡不同,沒辦法很清晰的聚焦來確認輻射源所在之處。
・2011/09/30
這兩顆系外行星是「全民一起挺科學 - 行星獵人」(Planet Hunters)專案計畫自從2010年12月開始號召成員以來,結出的第一批初熟果子。這個專案動用到全球公民的眼球勢力,要在克卜勒計畫資料庫中進行挖寶活動,搜尋系外行星。
・2011/09/06
這顆超新星是利用帕洛瑪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1.2米Oschin史密特望遠鏡(Oschin Schmidt Telescope)發現的;這座望遠鏡的極限星等約20.6等,近年來積極投入亮度變化快速的瞬變事件(transient event)搜尋工作,即所謂的Palomar Transient Facility (PTF),成效斐然
・2011/09/04
由於脈衝星J1719-1438 和它的伴星之間距離非常非常近,這導致較小的伴星的命運最後成為一顆密度非常高的「白矮星」,不僅失去外層,連99.9%的質量最後也都漸漸被轉移(吸空),所殘餘的物質主要只剩下碳和氧,不太可能像一般恆星那樣以較輕的氫和氦等元素為主要構成成分,再加上以密度而言,這種物質必定是以結晶體的形式存在,因此,這顆恆星的主要成分應該會與鑽石很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