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10/28
NASA 第一次透過「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在月球的暗面上發現水啦!根據這項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 觀測結果,我們可以推斷月亮上的水應該分布在表面各處,而不僅限於陰影遮蔽的地方。
・2020/07/22
如果月亮消失了,潮汐可能會衰微,因為潮汐受到地球自轉和月球的引力影響,月球消失後,潮汐也將跟著式微;地球自轉速度也可能加快,地球一直消耗許多能量在牽制月球的游離和潮汐作用力,因此降低自轉的速度,如果月亮消失,一天可能不到24小時。月亮讓地球傾角和連帶的四季保持穩定,如果月亮消失,季節晝夜可能就此混亂。
・2020/03/25
1990 年 2 月 14 日,航海家 1 號太空船為太陽系家族拍下了第一張全家福,迄今剛好 30 年。而地球的大小在照片中只是未滿一個畫素、不起眼的小點,幾乎淹沒在太陽強光於相機內產生的雜散光之中。
・2020/02/07
亞歷山卓圖書館與謬思宮經歷興衰起落,持續營運了約六世紀之久,在托勒密二世與托勒密三世時期,學術研究最鼎盛。在這段托勒密時代的初期,藏書規模大幅增長,估計有五十到一百萬卷書。那時候極為重視蒐羅書冊,亞歷山卓的警員甚至負責搜查入港船隻,一旦找到新書就送回圖書館,讓抄寫員在莎草紙上謄寫複製,供學者取閱。
・2020/02/04
愛奧尼亞地區有一群人最早開始推斷大自然是可探究、可預測的,他們認為大自然的運作與眾神的意志無關。這種去除神祕面紗的世界觀由米利都的泰利斯起頭,從而解放了愛奧尼亞人的思考,開始為自然現象提出物理學的解釋模型,對科學的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11/09
2019 年 7 月 20 日是人類登陸月球 50 週年,大部分的眼光都集中在人類在另一個星球留下腳印這件事,不過阿波羅計畫其實包括了許多科學實驗,讓我們對地球最近的鄰居,有更清楚、正確的認識。
・2019/08/18
你想像中太空人在宇宙中吃的東西是什麼呢?乾糧、麵包、還是其他簡易的食品呢?現在有像燉牛肉、奶油雞湯、椰棗果乾蛋跟柳橙汁等等這些豐富的食物。以前確實在還不能證實能復在外太空飲食的狀況下只能吃麵包或泥製類食品,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也發明了可以讓太空人們吃了既營養和可口又方便的食物。既然登上了太空再配上地球也能享用的食物,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嗎?
・2019/08/10
0年前,美蘇太空競賽造就了無數的故事和科技創新;50年後,一支從SpaceX太空競賽誕生的以色列團隊,要挑戰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靠著民間資助及技術能力,送一顆探測器上月球去。 目前歷史上只有3個國家曾經在月球上成功降落過探測器(軟著陸,不是計劃性墜毀的硬著陸),按時間排列依序為蘇聯、美國、中國,而最近幾年民營太空計畫和重返月球的話題和重要性越來越明確,Space X的成功、美國宣布重返月球、中國登陸月球背面等等的事情,一再的告訴我們~舊愛可能還是最美,熟悉的月球在未來最對味。 或許有些天文迷已經知道SpaceIL團隊和創世紀號的故事和結果。但在最終報告還沒出來之前,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可以認識一下這近期最野心蓬勃的登月計畫和SpaceIL團隊奮鬥的故事。
・2019/07/25
這是人類在繼地球與月球之後,第三個發現的具有地震活動的天體。然而,不管是火星也好月球也好,與板塊運動活躍的地球相比都顯得死寂許多,縱使存在一些斷層、火山、峽谷 (例如火星上的水手谷),也都是非常古老的地形。可想而知,在這些不同星球上,地震的來源應該也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