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07/17
恐怕沒有任何差異,比溫血動物跟冷血動物兩者新陳代謝速率的差異還要大了。雖然我用的這幾個詞彙,常讓生物學家敬而遠之,不過它們對普羅大眾來說卻十分生動清晰,一點也不比那些拗口的專業術語像是「恆溫性」還是「變溫性」來得含糊。
・2012/07/17
我認為科學研究是進行式,科學家們不斷地去提問試驗,以證據來做出合乎邏輯的推論,我們會看到每個觀念被創建被推翻的過程不斷地發生。這是科學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從連恩博士的每一本書裡面都可以讀到這種科學的動態變化,這是我喜歡他的寫作最主要的原因。
・2012/07/16
科學是人類智慧的累積,演化是自然巧思的累積,兩者隨時都有新的進展。在演化的課題上,科學總是追在後面跑,人類彼此之間也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在討論。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生物演化的證據也會越來越充實,本書可說是近代生物演化學的一個里程碑。
・2012/07/16
不管是微寄生蟲或巨寄生蟲,被利用的生物總要用某些方法來祛除寄生蟲,例如動植物群體會以突變方式產生抵抗力,以防止寄生蟲上身。縱使寄主擺脫不了寄生蟲,寄生蟲會因長遠利益,不會陷寄主於劣勢,因為一旦寄主不能在天擇中生存,寄生蟲自然也被淘汰。故從長久演化眼光來看,寄生蟲畢竟需要與寄主同舟共濟,一齊生存。
・2012/07/15
這本書看到書名覺得是宗教書,拿到時以為是演化書,開始讀才發現是生化書,再讀慢慢覺得它是歷史書和故事書。
・2012/07/12
「演化的過程就像一齣即興創作的舞台劇,來往過客隨時都可加入這個創作的過程,加入時,新角們所有的只有現下舞台上的演員以及劇情進展,所以只能根據現有的資訊演出屬於自己的軌跡。科學家們試圖從遺留下來的劇照拼湊出這四十億年中的重要過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現在的劇照看起來如此多彩多姿?」
・2012/06/07
氣候變遷可能帶來惡劣環境與生存威脅,地球上的生物將如何應變呢?是同舟共濟?還是明爭暗鬥?臺大和中研院合作四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運用賽局理論分析後,臺灣特有種的冠羽畫眉在惡劣的生態環境中,會減少個體間的衝突而採取合作的生殖策略,反而能成功育成更多的雛鳥。
・2012/05/28
動物的消化道內,經常有大量微生物存在,雖然口腔、食道、胃及小腸內,或因其酸度高或物質之流速快,均沒有很多的細菌(少於每毫升10 萬隻),但大腸內物質流速慢、有機物多,微生物就有機會增殖至極驚人程度,如大腸下端每毫升物質,就有1000 億至1 兆個細胞,成年人腸內菌總數可達100 兆,就是人類所有身體真核細胞的10 倍,若每個細胞都擁有一票,以投票決定人到底是屬於細菌國還是哺乳動物國,則人鐵定歸屬於細菌國,且是一個大細菌社會。
・2012/05/18
我們現今所處的周遭環境已經被大幅改造,而且我們能夠保護自己免於變化無常的大自然所帶來的威脅。或許你以為我們人類已經不受天擇(natural selection)的擺佈,不過一則最近發表的研究顯示,天擇仍形塑著人類,至少在距今兩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