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4/08
近幾年神經科學家的研究顯示,殺人兇手的腦結構與正常人不同。如: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Limbic sytstem)內,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的活化較低與杏仁核(amygdala)較小。前扣帶迴與痛覺、感受痛苦有密切相關,也是負責讓注意力投入負面的內在刺激;此處活化較低,代表行兇時無法感受到他人痛苦、自己也不會有愧疚感。
・2012/10/31
他們從皮膚電位變化、腦部杏仁核的活動化度來推論恐懼制約的學習成效。結果顯示,這兩組實驗參與者都會有恐懼制約的產生,但是沒有辦法主動看到人臉的那組,恐懼制約是在早期發生,晚期就消失了;正常組則是晚期恐懼制約的效果較強烈。
・2012/10/14
為什麼用指甲刮黑板或刀子劃玻璃瓶的聲音會讓人這麼地不舒服?一項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中,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現,當聽到噪音時,腦部負責處理聲音的聽覺皮質與應對負面情緒時顯得活躍的杏仁核會互相作用,影響彼此。
・2012/10/02
每10個人就有1人深受耳鳴之苦,有0.5~1%的人罹患嚴重耳鳴。在診間常見到病人抱怨持續「耳鳴」,曾在許多地方看診,有時測出聽力受損,有時找不出問題,有時被告知這是自然老化造成的,耳鳴的藥物自然吃過不少。說也奇怪,一旦睡眠改善、心情變好,許多人就覺得耳鳴變小聲了。 我一時興起,到電子書城挑了一本國外耳鳴專門醫師寫的專業書,另外搜尋一些文獻,對耳鳴有些初步了解:
・2012/09/13
一個人對於某事件的經歷如何轉換成記憶,那能在數月,甚至數年後被存取呢?一個由賓州大學科學家所領導的團隊,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已快要呼之欲出了。他們確認一種關鍵分子,在協助將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上,至關緊要。這些蛋白質也許會成為藥物的目標,能夠強化記憶,減緩某些認知症候群。
・2012/05/20
每個人在社交互動中,如何評估對方的可信度?新的實驗結果發現,不信任的基準與杏仁核的強烈關聯。不信任的基準可能是根據一個人對他人可靠程度的看法、當下的情緒,以及處在的情況。令我們驚訝的是,當他人的行為引發了我們的懷疑時,側海馬迴就會活化,像是一個天生的謊言偵測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