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11/28
「莫非是來自外星文明的訊息?!」1967年的今天,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裏24歲的女研究生喬瑟琳·貝爾(Jocelyn Bell, 1943- )看著手上的資料怦然心動,腦中同時閃過這個念頭。眼前無線電望遠鏡所接收到的這組脈衝訊號實在太特殊了,它來自天際某個固定角落,週期相當穩定,每隔1.337秒就出現一次,但沒有任何天體會發出如此密集的規律訊號,這絕對不是自然現象。
・2015/10/19
1930年夏,一艘從印度駛往英國的輪船上,準備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的錢卓斯卡來到甲板,仰望滿天星斗。眼中所見點點繁星都是在宇宙中燃燒超過數十億年的恆星,它們的年歲長短不一,但卻有著共同的命運:在燃料耗竭後塌縮成白矮星。但真是如此嗎?錢卓斯卡在漫長無趣的航程中卻計算出一個不尋常的答案。他舉起手上這本天文學權威愛丁頓爵士(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的著作──這可是他在印度馬德拉斯大學時參加物理競賽得到的獎品,期盼到了劍橋有機會向他本人請益。
・2013/02/16
位在天鷹座方向的W49B是個高度變形的超新星殘骸,距離地球約26,000光年,由一場罕見的超新星爆炸所產生,形成迄今估計約僅1000年左 右。有趣的是,它爆炸後的物質並不是對稱性的向外拋出,而是向兩極拋出的物質多於向赤道方向者。此外,有研究證據顯示這場超新星爆炸的結果,在中心處遺留 的並非是常見的中子星,而是一顆黑洞;如果這項研究得到證實,那麼W49B將是銀河系中最年輕的黑洞。
・2012/07/27
磁星是大質量恆星燒完了所有的燃料,驚心動魄地藉由超新星爆發謝幕後,往內「塌縮」成為一個極強磁場的中子星。
・2012/02/09
大質量恆星走到生命終點時會發生毀滅性的超新星爆炸,天文學家經常藉由研究超新星殘骸來瞭解這場爆炸的狀況。在美國航太總署(NASA)錢卓X射線觀測衛星(Chandra X-ray Observatory)服勤的12年期間,觀測過許多銀河系中的這類超新星殘骸,最近的一個是在接近銀河中心的天蝎座方向、離地球約14,700光年遠的G350.1-0.3。
・2011/11/10
波霎是自轉快速、磁場極強且以固定週期發出電磁波輻射的中子星,基本上是質量高達地球的50幾萬倍、但體積卻只有一座普通城市大小而已的天體,如此稠密的性質,使得在中子星表面,一茶匙的糖會像一座聖母峰那樣重;而由於中子星表面的磁場強度非常強,伴隨其快速的自轉,促使其兩極持續發出從波長最長的無線電波到波長最短的伽瑪射線等的電磁波光束,隨中子星自轉而轉動,從地球上觀察就變成規律的脈衝訊號,像是燈塔一樣。天文學家認為中子星是到目前為止,性質最接近黑洞但可直接觀測的天體。
・2011/09/20
阿姆斯特丹天文學家發現一顆中子星,那令現有在如此極端天體中的熱核爆炸(thermonuclear explosions)模型不知所措。在吸積脈衝星(accreting pulsar) IGR J17480-2446 的例子中,似乎有個強大磁場導致這顆恆星的某些部份比其他部份燃燒的更加明亮。
・2011/08/16
極迅瞬變光源太空觀測計畫(Ultra-Fast Flash Observation),簡稱UFFO,為國際合作科學衛星計畫,任務目標在監測恆星死亡或是中子星與黑洞互相撞擊時所爆發的伽瑪射線爆。本計畫國際研 發團隊包含美國、韓國、俄羅斯、台灣、丹麥、西班牙及挪威等七國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其中台灣團隊包含國家太空中心、台灣大學、聯合大學與中央大學。國家太空中心負責實驗儀器太空環境模擬測試,包含熱真空測試與振動測試,以確保實驗儀器未來能克服嚴苛發射環境及並於劇烈太空環境溫度變化下正常運作。
・2011/07/07
Bozzo開玩笑的說: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度量幸運的程度,不過我們的幸運程度絕對是超級無敵的!他估計像這種程度的X射線爆發每年最多只有幾次而已。
・2011/03/22
美國航太總署錢德拉X-射線觀測衛星(NASA`s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於一顆中子星的核心中,業已首度發現超流體(superfluid:一種異乎尋常、無摩擦力的物質態)的直接證據。於地球上之實驗室中產生的超流體展現了異常屬性,諸如能向上攀升及從密閉容器中消失。就瞭解已知最高密度物質中的核交互作用(nuclear interactions)而言,上述發現具有諸多重要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