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9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11/18
太陽系的形成一直以來都是天文學家欲解的謎題。不管是透過望遠鏡觀測其他恆星形成區域,透過動力學模型來模擬太陽系與行星的形成,或是透過隕石的研究,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了解太陽系的起源。此處將由隕石的研究切入,然後再導引至我們今天的主題:「星塵」(Stardust)。
・2011/11/18
科學家已知癌細胞需要大量以葡萄糖(糖類)形式存在的能量來支持其異常迅速的生長,但並不清楚癌細胞如何滿足對於這些能量需求。這項研究證明,癌細胞藉由加快自噬作用(autophagy),一種發生在細胞小室(compartments)-- 溶小體(lysosomes,溶酶體)-- 內的回收過程,為其生長加油添醋。
・2011/11/17
van der Werf表示,在宇宙雲裡,水通常是結冰狀態,不過因為類星體或年輕恆星發出強烈輻射的緣故,冰會被蒸發。這說明了為什麼該團隊會特別選擇在這一個天體附近尋找水汽。「這個天體的位置非常遙遠,所以我們就好像搭上時光機器回到了宇宙的過去一樣,回到它比現在年輕10倍的童年時期。許許多多研究中,這是第一個鎖定要在早期宇宙中找水的。」
・2011/11/16
都蘭海邊這一畦畦的水稻梯田就傳承著先民們的智慧。不管生態如何受到破壞,自然依舊仍是擁有獨特權威與地位的主宰。人們在這都蘭海邊為求得一絲生存空間以繁養子孫,發展出如此長期與海相處的智慧,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
・2011/11/16
這個冰盾工程的目的說來單純,就是要讓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夏季的戶外溫度能夠低一點,作法也單純:在流經市區的土拉河造個夏季也難融化的大冰塊!
・2011/11/16
小精靈星雲(Pacman nebula,NGC 281)位在仙后座方向,距離地球約9200光年,寬約130光年,是天文攝影者很喜歡拍攝的目標之一。可見光波段所見的小精靈星雲其實位在這幅WISE影像的右上方;而這幅影像中央發亮的部分,則是原本小精靈星雲張開的大嘴那個三角形的部分。
・2011/11/16
譬如很多醫科的同學,私底下都會抱怨大一的普通化學或是物理與醫學無關,因此往往靠著一本共同筆記就輕鬆地混了過去。我們如果站在學生的立場來想,其實學生的抱怨也並非全然無的放矢。想想這些臺灣最頂尖的高中生:聰明加上用功,為了考上醫科,說不定早在高中就已經把大一的普化課本給唸完了。這些學生進了醫學院,面對自以為己經完全瞭解的教材,除了把中文變成英文外,還能有什麼更深刻的學習動機!
・2011/11/15
天文學家Pierre Vernazza等人結合羅賽達太空船(Rosetta)、歐南天文台(ESO)新技術望遠鏡(New Technology Telescope,NTT)、NASA的紅外望遠鏡設施(Infrared Telescope Facility,IRTF)及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等的光譜觀測資料,發現司琴星的性質和在地球上發現的一種罕見隕石非常相像,一般認為這種隕石應是在太陽系內側區域形成的。故依此觀點,這些天文學家認為司琴星或許與地球等內側行星是由同源物質形成的天體,之後才逐漸移動位置到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main asteroid belt)中。
・2011/11/14
來自歐洲太空總署(ESA)和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衛星多年來所測繪礦物分佈資料顯示,有多達350處以上的火星地表環境,可能含有大量液態水,只不過這種狀況只各維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這些含水時期應該是發生在一段為期數億年的溫暖時期的最後一段時間,當時溫暖的液態水和地表下的岩石可進行交互作用,才會產生火星各處的黏土礦物大多分佈在火星地下淺層處的狀況。這對火星是否有生命生存或是火星大氣如何改變等之研究,是個有利的線索。